OKR到底該不該跟績效掛勾?那員工的績效到底要怎么算?
有一家企業的HR代表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我們公司每年都有調薪和績效獎金,書上都說,OKR不建議和績效掛勾,我們公司正在導入了OKR,那么調薪和績效獎金,以后要依據什么發放?」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當然,我可以一翻兩瞪眼地回答出非常理論基礎的說法:
「你們可以參考Google啊,他們就是XXOO這樣做的。」
為什么大部分的書本和專家,都建議OKR不該跟績效掛勾?
原理是好的:因為OKR的原意,是在鼓勵組織里「挑戰和創新型」的目標,如果直接掛勾了,那么大多數的員工,就會因為恐懼失敗而降低了去挑戰的意愿,甚至為了得到好的績效成果,而故意低設目標值。
但是,就我自己在帶領一個事業部,也必須負責組織策略、人員績效評核、也必須發獎金、調薪的經驗,我想說:「地球真的不是這樣轉動的。」
首先,最大的差異來自于「文化」,Google和YouTube這些引領地球人趨勢發展的大型企業,在選人、用人的策略和條件上,就非常的不同,因此這些企業當中的頂尖員工們,對于能夠做出更多創新,改變人類的新生活模式的工作,燃燒了旺盛的熱情之火,光是一個看似非常困難的專案,對他們就是一個莫大的動機和激勵。
我最常在上課時開玩笑講的是:「下面哪位主管可以很有自信的告訴我,你的大部分員工,對于極具挑戰困難的專案,充滿了爆炸性的熱情?」
我自己的經驗,在一般的中小企業文化中,最實質的激勵,常常是最關鍵的。
前IBM總裁Louis V. Gerstner說:「員工不會做你希望的,只會做你監督和檢查的。」
在管理的實境里也的確是如此,大家會覺得老板在乎的,一定會去檢查和考核;至于沒有查檢的,就應該是不重要的事吧!
所以我想說,OKR與績效掛勾這件事,不會是一個絕對「該」或者「不該」這樣一個非黑即白的零合答案,而應該要依據組織不同的「文化」、「成熟度」、以及「階段性的任務」來做不同的規畫。
舉個例子:現階段,如果我們是一個非常仰賴業績收入才能生存的中小型公司,那么,我就應該要替這種「關鍵維持型」的目標,訂定一個非常清楚的衡量標準,并且在評估我們組織的文化特性,加上對應且具有激勵效果的合理報酬機制。
OKR其實并不是一套企業目標管理的SOP或使用手冊,它只是個具有部分管理觀點的原則方法,成熟的管理者,必須要依據現實的條件,給予適度的裁適,尤其在尚不穩定的初期,實務上必須做到快速迭代、快速修調,才能替你的組織或部門真正的解決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