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企業(yè)到底適合OKR嗎?為什么有的企業(yè)OKR就是不成功(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可有可無的okr)
最近,OKR被吐槽的越來越厲害了。
“月初做的OKR(其實就是個任務清單),總是做著做著就走樣了。”
“搞個P的OKR,還不是經(jīng)理的一言堂?”
“比KPI更激進了”
“別再叫OKR了,叫中華田園KPI算了!”
確實,這個誕生于Intel、成熟于Google的管理,在中國企業(yè)的本土化實踐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甚至,OKR究竟是個目標管理法還是個績效管理工具,大家還沒有一個普遍的認識。
有世界級名企背書,在國內也備受推崇,OKR真的如此不堪嗎?
為什么字節(jié)跳動能依靠OKR成為獨角獸,而有的公司上OKR之后卻只在退步?在此之前要考慮一個問題:為什么你們要做OKR?
雖然網(wǎng)上有對OKR不友好的聲音,但也有一些顯得更理性的言論。
“用啥都有人吐槽,綜合看,還是OKR更靠譜一些。”
“OKR比KPI好的地方是,大家做事情更有目標感了,不會因為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指標去不擇手段。”
“KPI純結果導向,OKR是明確目標,關注過程中的key results,更強調員工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
其實冷靜來看,目前網(wǎng)上充斥的對OKR的抱怨之聲,其實一方面是主管個人管理能力的缺失,錯誤使用OKR導致,比如上下級溝通不充分、目標設定不合理,依然按照績效考核的邏輯在管理。
另一方面,我們要理解的是,OKR的初衷是為了公司目標的達成,并不是為了員工利益服務的。
我們一直聽過一句話:OKR不與績效和薪酬掛鉤,但是很多企業(yè)落地OKR的時候難免會這么去處理,甚至如圖片上網(wǎng)友的反饋,O是必須100%達成的,不然就扣錢。那這個算OKR嗎?確實是中華田園KPI呀,所以落地OKR千萬不是因為競品公司用了OKR,某上市公司用了OKR,如果不理解OKR,你就根本不適合OKR。
OKR是管理武器,如果一家公司的CEO根本不重視管理,總是把管理的事情交給別人去打理,還想在OKR上占點便宜,那真是癡心妄想。
與此相反,如果CEO認同「一把手的長期職責是打造組織,而面向客戶的產(chǎn)品和服務只是組織的副產(chǎn)品」,并且躬身入局,親自領導組織建設,這家公司才是真正重視組織,才有可能推得動OKR。
如果觀察新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尤其是80后這一批,大凡有大成就的,比如市值過千億美金的公司,沒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是不重視組織的。
其次,公司具體負責OKR運營的人,必須是OKR堅定的信仰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人必須是「OKR的布道師」。
如果他對OKR的信仰不堅定,那么就會遇到兩方面的問題,第一無法把老板對于OKR的重視如實的傳遞下去,相反會打很多折扣。第二,如果在執(zhí)行推廣層面遇到困難,遇到反對聲音,他會動搖。不是去改進OKR的工具和流程,而是懷疑OKR本身,OKR實踐慢慢地流于形式。
他的任何不堅定會影響這個OKR推廣運營團隊的信仰,當這些在一線推廣OKR的人對于OKR不堅定,怎么可能在OKR上取得真正的效果?
所以小北同學認為,OKR的成功落地必要條件的領導層真的OKR,只有領導OKR,才可能全員OKR。因為員工的OKR知識、理論乃在實施操作都是可以由上級領導去引導和培訓的,只有大家的目標一致,才能推行好OKR。
我們一直和客戶強調OKR只是工作方法,不論是OKR、KPI還是360度測評體系,在落地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xiàn)問題。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不論任何工具都不會是固定不變的,企業(yè)對于員工的激勵將根據(jù)生產(chǎn)力水平、企業(yè)發(fā)展階段和關鍵需求而改變。但不論什么時間,對于員工的評價和激勵仍然離不開三項基本的因素:定義優(yōu)秀;公開透明的溝通;具有吸引力的獎勵策略。這些關鍵因素將直接決定員工利用績效測評工具的意愿。
同樣,對于現(xiàn)階段中國企業(yè)來說,OKR的做法無疑是具有很大借鑒意義的。企業(yè)管理者需要聚焦于根本的目標,并學會放手和對失敗說OK。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wǎng)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lián)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wǎng)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