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2.0業務中臺規劃牽引客戶IT基礎設施投資隨想 (十五):感知模式下的中臺規劃
為何會有感知模式的中臺規劃,有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問題?

在我們實際的服務化架構中,除了用戶、前臺、中臺、后臺之外,還應考慮到對服務環境的改造,使其更加有利于服務交互的過程。通過IoT使能的環境感知場景可以驅動“感知”模式的中臺規劃和構建,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各種傳感器、IoT感知外部環境,獲得環境反饋并作出相應改變,加快與現實世界間的信息流動。“感知”模式的中臺可以面向用戶或“協同、共享、自助”模式的中臺提供“環境感知服務”。
環境感知服務有很多的應用場景,例如平安城市、智慧園區、工業互聯網、OTO新零售、智慧醫療保健、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其價值不外乎是線上線下或AB世界(Atomic & Bit World)的融合、讓數據流動更快、更實時的決策以及分析能力前移到一線等,并最終消除IT和OT之間的數字鴻溝。
以工業互聯網為例,工業互聯網通過CT、IT、OT融合,對數據和實體進行全面的聯結,實現了基于連接Connect,形成計算Computation和控制Control,使實時決策成為可能。
運營技術OT:代表運營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包括:PLC機器人、自動化協議、以太網、傳感器、電動氣動液壓 ...
信息技術IT:代表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包括:軟件、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 ...
通訊技術CT:代表通訊與芯片技術的發展,包括:射頻、無線、物聯網IoT、3G、4G、5G ...
如果從工業應用系統的架構來看,大體上可以分成5層,包括:
L1、以ERP為核心的公司管理層(company management level);(MES是對ERP的計劃的一種監控和反饋,MES其實是ERP業務管理在生產現場的細化,ERP是業務管理級的系統,而MES是現場作業級的系統。)
L2、以MES為核心的工業制造運營管理層(operations management level);(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是一套面向制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為企業打造一個扎實、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協同管理平臺。)
L3、通過Service computer(EWS)實現的制程管理層(process management level);(向上承接MES的生產執行要求,向下調用PLC的控制接口,實現從生產指令到執行的制程管理,主要包括工藝路線設計和管理、現場生產分析、制程質量控制等。)
L4、以PLC為基礎的自動化控制層(control level);(1969年世界上第一臺PLC:Modicon084,是一個軟件編程、芯片技術、自動化技術的完美結合,德國工業4.0演變史將其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L5、包含機器設備、傳感器、驅動器、現場總線等物理組件的現場層(field level)。
信息技術IT多用于企業流程化管理,而運營技術OT則是用于實物相關的控制、制造或維護工作流、運營管理。在上述5層應用系統中,只有第1層是傳統意義上的IT范疇,其它2-5層都屬于OT范疇,這么劃分或許有些不太確定,但大體上IT和OT在工業應用系統的架構中是存在一定的邊界的。
(圖片來自互聯網)
感知模式的中臺,就是要消除IT和OT之間的數字鴻溝,需要具備以下4種能力并提供“環境感知服務”:
工業大數據的融合:對于工業大數據而言,有超過40%的數據將來自傳感器,如手機、車聯網、家電,也包括機器、大設備如電網、飛機和油氣設備等。這使得工業大數據分析,一度被認為是解決工業問題的一把利器。但如何挖掘有用的工業大數據,使其更加有利于優化工業流程、制程管理,形成成功的數據應用場景實踐,這需要解決物聯網數據和傳統業務數據的融合問題,包括:1)數據很臟(必須大量的算法清洗才能有可用數據);2)頻率不同(現場觸發的頻率非常不同);3)海量;4)大小各異(數據的容量大小不一);5)種類很多(各種異構數據源);6)跨學科導致的關系復雜(數據來自“機光電熱磁”等不同學科領域)。工業大數據的融合服務是個業務服務而非技術服務,這需要大量的不同專業領域的業務知識作為輸入,通過數據分析方法與工業機理知識的結合,打破“知識黑盒”的限制,對工業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方能提供更有價值的數據服務以滿足工業大數據需求。
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的融合:從整個工業應用系統的架構來看,L1到L5,越往上越是有云化的統一應用服務、資源共享的趨勢,越往下越是有邊緣化的離散和實時分析計算的趨勢。但站在用戶的角度,用戶的計算需求是完整的,面向用戶的計算服務也應該是統一的,需要感知模式的中臺整合云計算和邊緣計算服務,面向用戶需求提供統一的計算服務。
IT和OT連接協議的融合:因為一些歷史和產業發展原因,OT傳統上使用的都是扁平化網絡,沒有網絡分段和分區的概念,其網絡協議有很多工業化現場總線標準,例如Modbus、Siemens S7等等。而IT的連接協議基于以太網和互聯網生態形成了很多國際通用標準,例如Ethernet、IP、TCP/UDP和HTTP等等,傳統OT以及IT的連接協議是存在很多差異的,而且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沒有太多的打通IT和OT連接的需求。2017年工業以太網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現場總線,成為最為重要的工廠級的通信系統,工業以太網的增長速度比現場總線更快。一直以來,工業自動化市場上“一網到底的革命”就是將上層成熟度很高的商業以太網系統,直接接入到廠房設備的底層,但是距離實現統一的通訊協議與標準架構,還差得很遠,因為這里面涉及大量的IT和OT連接協議的融合工作。
統一應用軟件使能平臺:工業互聯網應用的使能平臺AEP(Application enable Platform)將L1到L5不同的軟件功能模塊統一到一個平臺之上,并且輕松完成編譯、封裝和分發。這個部分也可以視作中臺對技術平臺的要求。
軟件開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