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Arts口罩佩戴模型開發第二版
802
2022-05-29
By 超神經
場景描述:垃圾分類最近成為上海最受關注的話題,市民們已經快被繁雜的垃圾類別逼瘋。不過,人工智能技術早已學會了垃圾分類。通過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訓練機械臂像人一樣識別垃圾進行分類,效率遠高于人工分類,也解放了很多垃圾分揀工人。
關鍵詞:垃圾分類?視覺識別 多層神經網絡 傳感器
上海人最近日子真的不太好過,都是垃圾給鬧的。
大家應該已經了解到,上海這次「垃圾分類運動」動真格了。根據 7 月 1 日將要實施的管理條例規定,如果分類不到位,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都要接受罰單,即使游客也不例外。
條例中規定,對垃圾不分類并拒不改正的個人
罰款?50 元至 200 元
于是,令人頭大的垃圾分類標準,成為近期所有上海人的聊天主題。如同經歷高考一般,大家都紛紛背起了各種垃圾的對應分類。
為此,餓了么、支付寶還迅速推出了代扔垃圾服務……看來,垃圾分類可能要催生一批創新項目了。
垃圾分類不再是紙上談兵
在國內,垃圾分類早在?2000 年就已被提上日程,北京甚至更早就已有了試點。
但是在過去的 18 年,這些都停留在宣傳里。直到這個月,才真正走進了上海大眾的生活。而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也將相繼立法,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1996 年 12 月,北京大乘巷小區家委會發出《致居民的一封信》
宣布小區垃圾將分類投放,成為北京第一個試點垃圾分類的小區
面對「史上最嚴」垃圾分類,上海市民叫苦連天,需要記住?104 種物品對應的垃圾類別,這著實是一項難度不小的任務。
比如干濕垃圾的分類就已經讓很多人犯暈:濕紙巾是干垃圾,而干香菇是濕垃圾。塑料杯屬于干垃圾,而奶茶屬于濕垃圾,所以,半杯奶茶屬于什么垃圾?
不過對此,我們也不必操之過急。就拿垃圾分類最仔細、最嚴格的日本來說,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達到目前這種程度的。
日本:全球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如何實行
從 70 年代起,日本就面臨嚴重環境污染問題,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措施,之后花了27年才最終實現了全民垃圾分類。
日本的垃圾分類以及仔細到嚴苛的程度,僅橫濱市就印刷了?27 頁包含 518 項類別的手冊。
日本橫濱市垃圾分類手冊中的一頁
如今,日本人會很仔細地將垃圾分好類,不同垃圾用指定的袋子裝好,并在指定日期扔到垃圾站,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對比一下的話,上海群眾可能就會感到自己還是很幸福的。
在日本,不同垃圾需要在不同的回收時間去扔
如果錯過就要再等一周甚至一個月
作為將垃圾變廢為寶的第一步,垃圾分類意義重大。垃圾分類能夠帶來社會、生態和經濟三方面的效益。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 億元的經濟效益。
如今,我們對垃圾不再紙上談兵,邁出了行動的第一步,而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一樣在付諸行動。
AI?做垃圾分類,精準且迅速
在垃圾回收流程中,人為垃圾分類只是第一步。之后,垃圾還要送至分揀中心,由分揀工人進一步細化分類。這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又臟又累的工作。
綜藝節目《跑男》里,成員體驗了廚余垃圾的分揀
所幸,科技正在幫助我們完成這份不討喜的工作。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每年借由智能技術的方式,能夠將兩萬噸可回收材料從垃圾填埋場中挽救回來。利用技術,我們能夠大大提升垃圾回收率,而且在效率上也遠遠高于人工。
「視覺」分類的機械臂:圖像識別+神經網絡
目前比較主流的一種處理垃圾的方法,是借用計算機視覺中的圖像識別,配備智能分揀機器人,對垃圾進行分類。
美國的 BHS( Bulk Handling Systems )公司,在全球投入了近 60 臺智能分揀機 MAX-AI 。MAX-AI 通過視覺識別和多層神經網絡技術,配合傳送帶送遞垃圾,最終實現不不同材質的分類。
MAX-AI 分揀機器人就像一個倒置的三腳架,最末端是吸盤
MAX-AI 識別和分類物品的準確率能夠達到 90% ,幾乎和人類一樣,但速度是人類的兩倍。
而另一家叫做?ZenRobotics?的公司,則是利用機械臂配合圖像識別,來對建筑碎片進行分類挑揀。
該公司最大的機器人分類器,叫做 Heavy Picker,它的手臂末端是一個超大的鉗子,可以抬起 60 磅重的物體,負重的它卻特別靈活,能夠快速進行分類工作。
ZenRobotics 使用的分揀機器人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分類:通過攝像圖對垃圾流進行掃描,然后用機器學習識別材質,控制機械臂進行抓取,最后對同一材質的垃圾進行歸類。
ZenRobotics 的首席執行官 Taalas 說,除了能夠勝任建筑材料的分揀工作,他們的機器人還可以在造紙廠、塑料回收和原材料回收領域發揮作用。
「觸覺」分類的機械臂:觸覺傳感器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 CSAIL),開發了一個智能機器人,利用傳感器的「觸覺」來實現不同垃圾材料的分類。
和基于視覺原理的機器人不同,這款智能機器人主要依靠機械臂上的傳感器夾具,夾具完全由電動驅動。通過接觸,它便能檢測紙張,金屬和塑料之間的差異。比如通過感知其導電性來判斷金屬物體。
機器人手臂具有柔軟的抓手,它可以從傳送帶上取下物體
并通過觸摸識別垃圾的材料
夾具部件是一對氣缸和高變形電容式壓力和應變傳感器。本月早些時候,實驗室發布了一個視頻,顯示正在工作的機器人抓住盒子,杯子和罐子。根據視頻,紙杯,空盒子,汽水瓶都可通過壓力傳感器進行分類。
垃圾分類指南:家→回收點
為了提高人們垃圾分類回收意識,Urbika 和俄羅斯綠色和平組織在合作一個項目:設計一個垃圾收集地圖 recyclemap.ru,幫助人們通過地圖找到最近的垃圾回收點。
用戶只要輸入住址,Recyclemap 就通過不同顏色
顯示出最近的投放點和投放垃圾類別
對于垃圾,按照材料分類:塑料,玻璃,紙張,金屬和其他材料 ,并將它們送去回收。Recyclemap 會顯示市民移交已經分類并準備回收的垃圾。
目前該產品已在全俄 69 個城市推廣,每年近 50 萬俄羅斯用戶通過該地圖查詢垃圾投放點的位置信息。
用心+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上海展開的垃圾分類運動,雖然也受到很多抱怨和不解。但是相信隨著各方的推進,環保知識的普及,大眾在這方面的意識也會不斷增強。
雖然在這個時代,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被應用在垃圾分類的案例已有很多,但是我們并不能完全依賴于技術。要真正做好這件事,依然離不開人的行動。
無論是城市,還是個人,其美好都不只是體現在表面的光鮮,我們也要看到光鮮背后的隱患,并用行動去改變。
等不及 AI?幫忙的朋友,可以先找它們(不是廣告)
——完——
“本公眾號的垃圾分類查詢小程序快上線啦,大家敬請期待吧!”
AI 機器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