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企業IT建設的新里程
古代,人們預測未來主要依賴被尊為神靈附體的巫師占卜結果;近代,人們預測未來依賴科幻作家充滿想象力的小說;當代,未來似乎已經是個人人皆知的事情,未來什么樣子已經不再重要,人們只關心未來何時實現。特別是IT行業,在網上隨便一搜,5-10年后的情景描述便鋪天蓋地、一覽無余,比如:“云計算”這項在眾目睽睽之下誕生、成長,并被高度期許的技術和產業。

在分析云計算之前,先要看一下與其緊密相關的虛擬化軟件。現今,在服務器上部署虛擬化軟件已經是幾乎所有企業不爭事實。企業之間的差異主要集中在虛擬化軟件所部署的規模和所部署的位置(包括:業務類型、設備類型、地理分布等)。
一個小微企業,它的服務器規模可能僅有幾臺、或者幾十臺。如果該企業是個成本敏感型的企業,直接把服務器部署到運營商的公有云上是種不錯的選擇。這樣,由購買IT設備改為租用虛擬機,免去了初期投資成本,而且節省了IT的運維管理人力。
一個中型企業,它的服務器規模可能達到幾百臺,部署虛擬化之后,其虛擬機數量可能達到上千臺。每臺虛擬機上還要安裝操作系統、中間件、業務軟件。虛擬機之間還需要構建各自不同的網絡拓撲,還有數據安全與災備系統要建設。再加上幾百乃至上千臺員工使用的PC機,擺在中型企業IT人員面前最突出的問題就已經是“管理”了。如果說“虛擬化”是在增加企業IT人員管理負擔的話,那么“云計算”就是在解決企業IT人員的管理負擔。企業可以通過部署云管理軟件,建設企業的私有云,實現對IT設備的統一和自動化的管理,把IT系統的復雜性管理工作交由云計算軟件來承擔。
如果說,中型企業IT系統就如此復雜的話,大型企業IT系統的復雜度至少會是中型企業的十倍乃至數十倍。因為大型企業服務器數量可能幾千或上萬臺,大型電信運營商或互聯網巨頭的服務器數量可能幾十萬、上百萬臺,這些IT設備部署在世界各地,企業的員工(及IT用戶)也是分散在世界各地……。IT對大型企業而言,除了“管理”,還要考慮對IT資產的“經營”。在大型企業,如果IT還是運維和成本中心,那IT就會成為大型企業沉重的負擔。只有將大型企業的IT轉變為業務運營中心和業務創新中心,才會讓企業IT由耗電機變成企業發展的發電機。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去考慮IT時,就需要考慮如何進行IT資源的最佳配置,才能實現企業IT成本最優的情況下,在相對較低的信息安全風險環境中,實現最大化的業務收益。當前階段,混合云的建設模式,無疑是企業IT建設的一個最優的選擇。在混合云的IT建設與運營模式下,企業IT團隊可以聚焦最重要的業務,將非核心業務以租用SaaS服務的模式外包給SaaS運營商(比如:office辦公管理軟件);利用混合云中的私有云,保護企業最重要的數據,支撐核心業務系統的運行;用混合云中的公有云來賦予IT系統具備支撐業務的最大彈性。混合云中的公有云還可以實現企業IT的成本節約,特別是可以大幅節省企業臨時性業務(或周期性峰值業務)的IT支撐成本,以及企業海量冷數據的存儲成本。存儲在公有云中的冷數據,還可以“變廢為寶”,經公有云運營商的數據挖掘與經營,比如向第三方有償開放,為企業賺取額外利潤。混合云并非僅供大型企業的專用解決方案,在中小企業一樣適用,只是在中小企業運用混合云的模式更加簡單,比如小微企業可以把閑置數據免費存儲在公有云網盤上,可以直接使用更加豐富的SaaS服務商的業務軟件(適用于小微企業的SaaS軟件服務會更多),還可以在公有云運營商PaaS平臺上進行業務開發。私密數據,存在個人筆記本電腦里即可。中型企業運用混合云的模式,介于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之間,這里就不再展開了。
企業私有云技術與相關產品發展的最大挑戰是對異構設備與異構軟件的自動化管理,因為企業為了防止被某一廠商所綁定,在IT設備采購時,同一類型的設備通常采購來自多家廠商產品。所以幾乎每家企業的IT系統基本都是七國八制、五花八門。這為IT系統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企業IT面向混合云的建設與運營轉型,進一步加劇了企業IT統一管理的難度,因為相對私有云,混合云要被管理的目標主體又新增加了第三方公有云。混合云管理系統需要與第三方公有云平臺進行對接,將公有云平臺上屬于企業的IT系統及上層軟件,與企業內部私有云中的IT系統與軟件要完全打通,實現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業務協同,使得企業的信息數據流可以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進行實時的平滑流動。
為實現企業混合云的運營,各家IT供應商的做法不盡相同。一部分IT廠商,采用自營公有云與提供私有云建設產品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由于公有云服務和私有云產品提供均來自一家廠商,可以解決混合云內部的互聯互通問題,但企業IT再次被一家廠商所綁定。還有一部分公有云廠商直接倡議企業用戶放棄私有云,將IT平臺全部遷移到公有云平臺上。在當前階段,拋開信息數據安全風險不談,僅是被一家廠商綁定的風險,比混合云提供商的方案要高很多。為了避免綁定,基于開放架構的混合云解決方案才是企業的最佳選擇。
開放架構,需要一個大家都能遵從的開放標準。在IT領域,特別是云計算領域,幾乎沒有強制遵從的標準,全要靠大多數廠商的主動參與和自覺遵從,才能夠形成事實的開放標準。以OpenStack、CloudStack、Eucalyptus等為代表的云計算開源社區的發展壯大,為混合云開放架構與開放標準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僅以OpenStack為例,從2012年前推出到2014年初,OpenStack已經吸引了超過190家公司和超過15000名開發者。讓它在短時間內聲名遠播的是其擁有著IBM、HP、AT&T、Red Hat、SUSE、Canonical、Cisco、Dell、VMware、華為這樣的強力支持者。2014年上半年,OpenStack的成熟度與業界同時期閉源商用的云管理軟件版本的水平已經相當,滿足基本規模商用和部署要求。在亞特蘭大2014年的峰會上,OpenStack基金會公布了最新的OpenStack部署情況:美國最多,其次中國。調查問卷總共反饋了506個OpenStack商用部署。
象用電和用水一樣使用信息服務是人們對云計算最美好的憧憬。但和水、電不同的是,信息服務不僅僅是提供計算處理能力(即能量和動力),它還承載了代表金錢和資產價值的信息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公有云對企業而言,更像是銀行,可以把錢存一部分在那里,但企業自己還有很多價值資產由企業自己運營和管理。混合云很可能是現在和未來云計算的一個長期形態。
災備系統上云 軟件開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