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從開源的歷史與今天,聊聊為什么要期待HDC.Cloud 2021
在腦極體團隊內部有這樣一個好玩的說法,當你不知道要寫什么的時候,就去看看開發者關心什么。
這么多年來,與“開發者在一起”始終是我們的初心;在腦極體這個平臺,我們也持續與大家分享著人工智能、軟件、半導體、云計算等各個領域的開發者活動與開發者故事。
而在這些故事里,我們會發現“開源”是開發者最關注,也是投入精力最多的領域之一。評價一位開發者或者開發團隊的能力,總是要看他們對基礎開源軟件的掌握理解能力,以及在GitHub等社區中開源項目的貢獻程度。
從另一個角度看,開源領域是開發者群體的機遇指示物和能力舞臺。而讀懂一場關于開發者的活動,也往往可以從開源入手。下個月,華為開發者大會(Cloud) 2021將在深圳舉辦(簡稱HDC.Cloud 2021)。如今HDC.cloud已經成為云、人工智能、計算、大數據、產業智能化等領域開發者最關心的年度盛事之一。而在大幕拉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盤盤今年的HDC.Cloud 2021,大家將會迎接哪些確定性的價值與升級。方便開發者和關心技術的小伙伴按圖索驥,更準確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未來價值。
既然要預判,那就需要一些門徑。3月25日,HDC.Cloud 2021在北京舉辦了媒體預溝通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云與計算BG副總裁張順茂在會上表示,華為將在HDC.Cloud 2021重磅發布六大創新技術和產品,涉及領域包括云原生、人工智能、數據庫、多方可信計算、操作系統和智能開發工具。此外,華為計劃在2021年投入超過2億美元用于生態建設。
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已經能發現這屆HDC.cloud的一些端倪:六大創新技術與產品涉及的領域,多有華為推動的開源項目坐落其中。而開源建設與開源文化,也是今年HDC.cloud的重點方向之一。
那我們就從我所經歷過的開發者活動以及HDC說起,從開源產業的變局出發,去掃描一下今年的HDC.cloud,你將會邂逅怎樣的不同。
開源為什么重要?
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走向科技自強最重要的環節是打造生態。而信息革命史向我們證明了,信息技術生態的核心來源就是開源。
1969年,AT&T 貝爾實驗室開發出了 UNIX。此后的10年,業界可以以低廉的成本獲取 UNIX 源代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革新改進。事實上,UNIX和貝爾實驗室在當時已經打造了原始版本的開源意識和社區化思想。
1984年,理查德·斯托曼發起了 GNU 項目,目標是創建一個完全自由且向下兼容 UNIX 的操作系統。次年,他圍繞GNU建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至此首個推廣自由軟件的民間非營利性組織誕生。為軟件行業正式啟動開源工作奠定了基礎。
1991年,影響至今的Linux 內核誕生。事實上,大名鼎鼎的Linux在當時采用了GNU的系統軟件集,可以說是對GNU項目的發展和繼承。Linux內核很快也被開源了出來,其開發生態直接影響了互聯網產業的進程。我們耳熟能詳的安卓,就是采用Linux 內核編寫的移動端操作系統。至此,開源已經成為軟件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方案。
2008年大名鼎鼎的 GitHub 發布。這一平臺的價值在于,它是一個開源的分布式軟件版本控制系統,各種開源項目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公開公平的軟件開源,從而與全世界開發者共同打造更優軟件體驗。如今GitHub已經成為了被廣泛認可的開源民主化平臺,其社區生態影響著全球各領域的軟件開放進程。
回顧五十年的開源史,我們會發現開源平臺與技術,是在時代需要與前輩技術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而更優質、更徹底、更自由的底層軟件開源,并不會降低一家公司的競爭力。相反這可以推動行業共識和生態繁榮,用所有開發者的智慧共同做大技術紅利。
時間來到今天,作為信息技術史上的“后起之秀”,中國科技企業和中國開發者已經愈發活躍在全球開源舞臺上。比如華為等企業在持續擁抱開源事業。目前華為在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中擁有十多個董事席位,及200多個TSC、PTL、Core Committer席位。作為Linux基金會白金成員,華為對Linux kernel累計貢獻6800+補丁,是TOP 5中唯一的亞洲廠商。在云計算領域,華為云在基礎軟件、云原生、大數據、微服務等領域貢獻多個開源項目,比如OpenStack社區的Cyborg、大數據社區的CarbonData、云原生社區的KubeEdge和Volcano、以及微服務領域的ServiceComb等。在一系列開源社區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積極推動自身軟件體系走向開源,不斷推動“更應該開源”的項目真正走入開發者群落,讓開發者更需要的平臺擁抱開源。而這場華為推動的開源之變,核心舞臺就是我們熟悉的HDC.Cloud。
親歷HDC.Cloud,從中看開源之變
開源產業歷來是一種開發者與平臺之間的正向互動。開發者從開源項目中收獲商業價值和行業發展紅利,而開發者的貢獻也反哺平臺,引導項目走向正確的升級之路與生態化繁榮。
幾年來,我們探訪了非常多的開發者活動與開源項目交流。首先能夠感覺到,美國和中國是開源文化最濃厚,開發者活動最熱烈的兩個地方。而在開源領域,還是能夠看到中美開發者比較清晰的差異化成長之路。比如硅谷開發者相對更關注個體創造,酷愛極客范兒和在小領域成為大神的感覺。而互聯網崛起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開發者,相對更關注指數級的商業機遇和廣泛的應用空間。當然,開發者之間的全球化共性顯然要大于區別。
2019年,華為首次公布了計算領域的戰略方向,宣布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作為“兩翼”。在這個契機節點上,華為在開源領域的布局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加速。時間來到2020年,華為舉辦了首屆HDC.Cloud,眾多開發者非常關注的開源項目在這個平臺上被廣泛討論。而HDC.Cloud也成為我們親歷過的又一場開發者盛宴,并且在開源等很多領域帶來了差異化認知。
相對來說,以往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對開源的探討大多還集中Linux、CNCF等開源基金會的框架下,根技術還是基礎軟件的一套體系。而HDC.Cloud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展示的是華為將推動幾項自身根技術開源并進行社區建設的成果。鯤鵬、昇騰、容器、微服務、IoT、數據庫等基于華為根技術打造的全棧軟硬件體系,對開發者來說既是內容豐富的筵席,也意味著責任和機遇。
去年的HDC.Cloud當中,我與幾位開發者聊過,他們包括軟件從業者、IT工程師、學生,甚至學生家長。普遍感覺是,他們大多來自華為生態能夠輻射到的產業范疇,或者對華為根技術意義有全面獨立的認識。HDC.Cloud提供的開源舞臺既符合IT產業走向云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也更符合開發者對未來中國與全球科技生態的預判。用一個也許并不特別恰當的對比,如果說很多開源活動是在軟件產業的歷史積累上討論現在,那么HDC.Cloud的開源文化,則在新計算、新軟件、新生態的視野里描述未來。
從我個人到訪HDC.Cloud的經歷,以及與眾多開發者交流的過程,我想把這里的開源文化和關注其中開源項目的開發者歸納為三個關鍵詞:
1、覆蓋行業:專很多開源項目專注互聯網領域相比,HDC.Cloud提供的開源舞臺更緊密覆蓋行業領域,這里也有眾多來自垂直行業、實體產業的開發者朋友。
2、深入底層:與更多關注歐美主流基礎軟件的開發者不同,這里的開源項目和開發者更關注根技術。尤其是那些后端化、底層化,能夠成為軟硬件基礎設施的開源項目。
3、關注變化:HDC.Cloud展示的開源項目與社區建設,以及其中的開發者群體,往往更關注最新的變化與可能。比如新計算、人工智能、云原生、多方可信領域的最新技術與創新,這些開源社區的活躍者和開源項目的關注者,往往是更能傾聽時代潮汐的一群人。
變局,這個詞在這幾年我們可能已經在無數個方向上聽到過。而智能、計算、云這些關鍵詞又是時代變局的核心。歷史已經證明,技術之變需要生態之變,生態之變根源于開源之變。新的根技術只有在廣泛的開源活力基礎上,才能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為了這個目標,無論是開發者還華為,都在向同一個方向施加合力。
更有力量感,大家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這可能是我對HDC.Cloud和這里的開發者、開源文化最直觀的感受。
2021,開源正醇
目前,在華為已經開源了服務器操作系統openEuler、openGauss數據庫、全場景深度學習框架MindSpore、智能開放的數據自治平臺SODA等一系列項目,把華為長期積累的基礎軟件能力不斷貢獻到開源社區當中。時間來到2021年,我們已經可以發現這些開源項目成長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比如說,社區普遍更加成熟,華為以外的開發者貢獻幅度明顯提升;商用化與行業覆蓋能力明顯提升,像openEuler已經支持了9款操作系統的商用版發布;技術底座持續升級,據說今年的HDC.Cloud還將有開源領域新的重量級產品發布。
在開源正在變得愈發重要,新的開源平臺、開源技術與開源文化逐漸香醇的2021年,HDC.Cloud也許是開發者和準開發者品嘗開源美味的最佳入口。
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和分享最新的ICT技術行業創新和實踐案例;系統學習和深度實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鯤鵬、昇騰、容器、微服務、DevOps、數據庫、區塊鏈、數據通信、多接入邊緣,計算等ICT開放能力;深度參與openEuler、openGauss、MindSpore、KubeEdge、Volcano等熱門開源項目;與Linux、Apache、 CNCF、Rust等社區大牛探討最新開源技術;了解異構計算、光計算、超現實與全息等前沿理論和未來技術。
讓開源成為你的舞臺,讓計算、智能、云、數據在你的代碼上起舞。
讓你的力量成為技術的明天,讓技術的發展變成你的機會。
希望開源之變由你接力,在HDC.Cloud 2021。
HDC2021 華為開源鏡像站 Mirrors 開發者 數據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