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OKR了,叫中華田園KPI算了!
最近,OKR被吐槽的越來越厲害了。
“月初做的OKR(其實就是個任務清單),總是做著做著就走樣了。”
“搞個P的OKR,還不是經理的一言堂?”
“比KPI更激進了”
“別再叫OKR了,叫中華田園KPI算了!”
確實,這個誕生于Intel、成熟于Google的管理,在中國企業(yè)的本土化實踐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甚至,OKR究竟是個目標管理法還是個績效管理工具,大家還沒有一個普遍的認識。
圖片來自脈脈
最現(xiàn)實的問題是OKR與績效考核的關系。
“O,也就是目標,當然是長遠的,但KR都是具體的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由不得你等,跌了就要找問題,漲了下個周期就要繼續(xù)提升目標,上漲更多。”某公司員工這樣說。
有世界級名企背書,在國內也備受推崇,OKR真的如此不堪嗎?
不由得想起,前幾年在國內風靡一時的阿米巴體系,最終在國內企業(yè)生根的案例卻難以見到。
有管理人士進行分析,追溯到到中日民族文化的不同,也頗受業(yè)界認可。
難道OKR在中國,也像阿米巴一樣有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嗎?
OKR真的很“壞”嗎?
雖然網上有對OKR不友好的聲音,但也有一些顯得更理性的言論。
“用啥都有人吐槽,綜合看,還是OKR更靠譜一些。”
“OKR比KPI好的地方是,大家做事情更有目標感了,不會因為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指標去不擇手段。”
“KPI純結果導向,OKR是明確目標,關注過程中的key results,更強調員工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
其實冷靜來看,目前網上盛行的對OKR的抱怨,一方面是主管個人管理能力的缺失,錯誤使用OKR導致;
比如上下級溝通不充分、目標設定不合理,依然按照績效考核的邏輯在管理。
另一方面,OKR畢竟還是為了公司目標的達成,并不是為了員工利益服務的;
正像我們總會覺得自己工資低、受資本家壓榨一樣,一部分抱怨不可避免。
或許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也有不同的管理風格,不一定完全適合使用OKR;或許幾年之后,OKR也會過時。
但OKR所蘊含的幾個管理理念,無疑是企業(yè)管理模式上的進步,工具可以快速更迭,但核心理念需要傳承發(fā)展。
結語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lián)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lián)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