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有云10種驅動力(公有云的作用)

      網友投稿 912 2022-05-30

      作為公有云提供商則需要不斷打磨自身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真正幫助企業客戶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目標,否則這些驅動力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公有云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各行各業都爭相通過上云來實現數字化轉型,公有云提供商也通過各種線上線下的推介會安利公有云不可阻擋的趨勢。按理說廣大群眾應該對為什么要上公有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但2018年走訪了很多大中小企業后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有很多企業其實并不清楚上公有云的好處。而且讓人詫異的是,不少公有云從業人員也很難給客戶講明白為什么要上公有云,一直還是在強調快速上線、按需租用、彈性伸縮老三樣。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系統性梳理一下企業上公有云的驅動力。本文所講的公有云包括基于云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提供的共享資源公有云、獨享資源的專屬云以及部署在客戶自有數據中心的公有云延伸(如華為云HCS Online、Azure Stack、AWS Outposts等),也就是下圖中橙色的部分。

      圖 1:云平臺的部署模式

      從業務層面看,企業始終如一的目標是業務增長和持續盈利,圍繞這些目標衍生出提質、增效、降本、安全、創新和合規的業務訴求,注意這些是業務訴求,不是ICT需求,例如這里的降本不僅僅是指降低ICT的TCO,更是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整體生產運營成本的降低。企業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圍繞這些業務訴求展開,包括企業上公有云或者上私有云,離開這些業務訴求去談上云都是耍流氓。這里面我們需要明確二點,首先這些業務訴求不是光靠ICT就能滿足的,更多地依賴業務、流程和產品的升級優化來達成;其次在ICT層面,滿足這些業務訴求的一定是應用軟件,而這些應用軟件即可以部署在公有云上,也可以部署在私有云上,應用軟件的重要性和價值要高于底層的云網資源。

      下面圍繞業務訴求,將企業上公有云的驅動力分成兩個方面闡述,一個是內部驅動力,包括質量驅動、效率驅動、成本驅動、安全驅動、創新驅動、考核驅動和便利驅動;另一個是外部驅動力,包括政策驅動、榜樣驅動和優惠驅動,如下圖所示。

      圖 2-企業上公有云的驅動力

      企業上公有云的內部驅動力

      1. 質量驅動

      在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所有企業都在絞盡腦汁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品質要求。如果通過上云能滿足企業提升質量的業務訴求,那么企業上云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多引導。

      華創經編是浙江海寧市的一家經編企業,該企業通過經編云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對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優化,將原來70米長布料的斷紗點從5個減少到1個,大幅提升產品質量,成功吸引到深圳頂尚、雅戈爾和九牧王等高端品牌客戶。這種通過采用云平臺上的數字化技術帶來直接的產品質量提升是企業用戶非常愿意看到的,但目前公有云提供商普遍不夠重視這種業務層面的質量驅動力。

      圖 3-經編企業上云提升產品質量

      除了上述業務層面的質量驅動力之外,在IT層面,當前幾大公有云提供商(如華為云、天翼云、阿里云和騰訊云等)的IT服務質量和性能比大多數企業內部IT團隊要高,公有云通過久經考驗的ICT基礎設施和持續的性能優化經驗,能夠保障業務應用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減少因為業務應用系統宕機帶來的損失。跨越速運是一家追求卓越的物流服務商,正在力推“跨省當日達”業務,意味著上午打撈的陽澄湖大閘蟹晚上就能送到北京的餐桌,這種極致的業務高度依賴高性能、高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統,因此天翼云為其提供了專屬資源池部署物流信息系統,用云專線接入天翼云,并配備了專屬服務團隊,切實保障了系統的高性能和高可靠,為其極速配送業務保駕護航。

      圖 4-跨越速運通過云平臺提供的高質量IT服務為其極速配送業務保駕護航

      利用業務質量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尋找各行各業的生態合作伙伴和能帶來質量提升的PaaS和SaaS應用,然后想方設法將其部署在自己的云平臺上。而利用IT質量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打磨好云平臺的性能和可靠性,這方面國內各大公有云提供商都已經做了很多優化工作了,運營商的公有云還可以結合云專線和云專網的優勢提供端到端的SLA保障。無論是業務質量驅動力還是IT質量驅動力都適用于所有大中小企業。

      2. 效率驅動

      如果說提升質量是企業應對競爭的第一板斧,那么提升效率是第二板斧。提升效率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完成更多的有效工作。如果通過上云能滿足企業提升效率的業務訴求,那同樣企業上云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某知名車企非常重視安全測試,每研發一款新車都需要做60次整車碰撞試驗和數百次仿真試驗,但碰撞仿真時間長達30個小時。為此,天翼云構建了超過1萬核CPU的專屬HPC集群,算力高達每秒千萬億次,將原來的碰撞仿真時間縮短到10個小時;同時采用4Gb云專線讓仿真模型上云之路暢行無阻。意味著汽車研發人員下班時能夠快速上傳一個仿真模型到云端HPC集群,第二天上班就能拿到分析結果,大幅提升新車研發速度。這種通過上云帶來直接的研發效率提升也是企業用戶非常愿意看到的,但目前公有云提供商也普遍不夠重視這種業務層面的效率驅動力。

      圖 5-知名車企利用云HPC解決方案加速新車研發

      除了上述業務層面的效率驅動力之外,在IT層面,當前幾大公有云提供商的IT服務效率也比大多數企業內部IT團隊要高,例如公有云提供商能更快地完成IT基礎設施的部署和彈性伸縮等,從而大幅加快應用系統的上線時間,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某家電制造企業的門店經銷管理系統管理著全國5000多家門店,由于系統架構比較老,水平擴容難度大且時間長,遷移到天翼云后采用高度可擴展的分布式架構進行設計,5分鐘就能完成1臺新服務的擴容,及時應對業務高峰流量。

      利用業務效率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挖掘企業業務流程中的瓶頸點,然后再分析哪些瓶頸點是可以通過已有云產品(1個或多個云產品)有效解決的。而利用IT效率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挖掘企業IT流程中的瓶頸點,包括部署速度、擴容速度、軟件開發效率、IT運維效率等,然后再去匹配已有云產品(1個或多個云產品)的能力。無論是業務效率驅動力還是IT效率驅動力都適用于所有大中小企業。

      3. 成本驅動

      企業應對競爭的第三板斧是降低成本,只有降低自身的生產運營成本,才能對外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上述的效率提升通常也能帶來成本的降低,效率驅動力和成本驅動力是息息相關的,但并不等同。如果通過上云能滿足企業降低成本的業務訴求,那同樣企業上云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還以前面的華創經編為例,華創經編以前靠手工收集機器運行狀態數據,容易錯報漏報,導致原材料浪費較大,后面通過機聯網改造實現設備上云,機器運行狀態數據匯聚到云端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排產,將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2%~3%,相當于1年可節約50噸至60噸原料。企業通過 利用云上的數字化技術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這就是企業朝思暮想的效益。但目前公有云提供商也普遍不夠重視這種業務層面的成本驅動力。

      在IT成本層面,考慮3年IT總體擁有成本(包括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使用云服務相比自建IT通常能夠節省10%~20%,而且可以將企業在IT領域的Capex轉化為Opex,這對現金流比較緊張的企業來講很有意義。某連鎖企業有1000家門店,按照每家門店10個員工算,需要10個辦公桌面、1個AP和1條VPN連接, 單店IT辦公環境的3年總成本(含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約為8.8萬元,1000個門店就是8800萬元,成本負擔很重。在天翼云上租用云桌面和云Wifi服務后,由于省去了相應的運維成本,核算下來能將單店IT成本降低10%左右。

      圖 6-某連鎖企業通過使用云服務降低IT成本

      利用業務成本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尋找各行各業的生態合作伙伴和能帶來生產運營成本降低的PaaS和SaaS應用,然后想方設法將其部署在自己的云平臺上。而利用IT成本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算好企業自建IT和租用云服務的總體擁有成本并進行比較,租用云服務通常能夠節省IT總體擁有成本。但如果算下來使用云服務的成本更高,公有云提供商就需要反思云服務 價格的競爭力了,倒逼自身提高云平臺運營運維效率、降低運營運維成本,從而降低云服務 價格。無論是業務成本驅動力還是IT成本驅動力都適用于所有大中小企業。

      4. 安全驅動

      據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工作場景中的意外,如果及時發現,都是可以被預防的。微軟Build 2017大會上推出了Workplace Safety,利用攝像頭和云端視頻分析技術24小時監控工作環境,發現危險時第一時間提醒,管理人員就可以及時處理危險,避免危險進一步擴大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這類幫助企業有效處理業務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深受企業用戶青睞的。

      圖 7-微軟的Workplace Safety

      在IT安全層面,各大公有云平臺都有很深的積淀,既有端到端的安全技術體系,包括主機安全、數據安全、防火墻、DDos高仿、態勢感知等,也有完備的安全管理流程和規范,更有一支龐大的安全專家團隊每時每刻在保障云平臺的安全,因此公有云相比大多數企業的內部IT團隊有更強大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如果某些企業想要在私有云構建同樣的安全保障能力,那所付出的成本一定要遠高于使用公有云安全的成本,因為前者在信息安全上的投資只能全部由自己承擔,而后者在信息安全上的投資可以均攤到每個企業用戶身上。2017年的勒索病毒導致2萬座加油站斷網也正好印證了很多大企業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不足的。而最高人民檢查院將其12309檢察服務中心門戶網站部署在天翼云上,看重的就是公有云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網站不被外界攻擊和篡改。

      利用業務安全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挖掘企業的業務安全問題,例如石化車間、煉鋼車間、建筑工地、礦山等場所的安全生產問題,然后分析這些業務安全問題是否可以通過云平臺上已有的技術來有效預警和應對,可以聯合合作伙伴基于云平臺為企業客戶定制安全解決方案。而利用IT安全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不斷打磨云平臺的安全硬實力,通過規模經濟效應降低單個用戶使用公有云安全的成本。

      不同行業對業務安全的關注度是不一樣的,通常工業制造、采礦業和建筑業遇到的安全生產問題較多,造成的損失也很大,這些企業很希望杜絕或減輕安全風險。在IT安全領域,主要是大型企業和互聯網公司對信息安全很重視,大型企業擔心的是對外服務型網站被攻擊,互聯網公司(電商、游戲、視頻、門戶、社交等)擔心的是自己的核心系統被 黑客和競爭對手攻擊。

      5. 創新驅動

      當今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首先,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客戶需求在快速變化,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從高清視頻到4K視頻、從次日達到當日達、從普通吹風機到戴森卷發棒。其次,新技術層次不窮,領頭羊企業開始用云計算作為生產工具、用大數據作為生產資料、用AI提升生產力、用區塊鏈改善生產關系。最后,商業模式也在發生很大的轉變,從原來B2C的商業模式轉變為用戶需求驅動生產的C2B模式,從原來賣產品轉變為賣服務。企業如何應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呢?答案就是快速采用新ICT技術和新商業模式,走創新之路,唯快不破。而公有云則是當下企業獲取新技術最快的方式。

      圖 8-華為云EI服務產品全景圖

      以華為云為例,目前大約有45個EI (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業智能)云服務和142個功能,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人臉識別、文字識別、NLP、視頻理解等等。除此之外,還提供了企業集成平臺ROMA、區塊鏈服務BCS、IoT平臺、智能邊緣平臺等等,所有這些新技術對企業用戶都是唾手可得,讓企業用戶完全聚焦在業務創新上而不是搭建技術平臺上。可想而知,企業如果自己構建這些新技術平臺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可能好不容易搭建了新技術平臺,但卻錯過了最好的創新時間窗口。所以說擁抱公有云提供的大量新技術紅利是企業當下創新的最好選擇。

      云廬科技是專注于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其率先在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領域引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采用華為云的大數據、EI、物聯網、智能邊緣計算等新型ICT技術開發了新一代結構健康監測和預警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分析和識別,及時發現建筑物的安全隱患,在結構可能發生危險的萌芽狀態提前預警。該系統在2017年12月成功預測了青島一項工程的倒塌事故,避免了大量的經濟損失和生命安全損失。

      圖 9-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

      利用創新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提供好創新所需要的各種新型ICT技術,同時要能夠與企業客戶一起解決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創新是需要不斷試錯的,一般企業難于或不愿意承擔試錯成本,所以創新驅動力主要適用于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有不斷追求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的渴望,愿意承擔試錯的成本,以避免被同行趕上,或者拉大跟同行的差距。

      6. 考核驅動

      每年的IT預算是否取得了相應的收益?IT多大程度上支撐了業務的發展?高薪的IT團隊是否產出了相應的高績效?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企業,導致企業CEO很難評價好內部IT團隊的績效。因此可以建議企業拿出一部分業務系統部署在公有云上,可以把公有云作為IT績效考核的基準來考核內部IT團隊的績效。一方面讓企業負責人了解業界先進的IT績效水平(公有云基本可以代表業界先進的IT生產力);另一方面激勵內部IT團隊輸出更好的績效。

      利用考核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與企業CEO討論IT績效考核的困難,與CIO討論此類話題要謹慎,多數CIO是反對拿公有云作為IT績效基準考核自己團隊的。考核驅動力主要適用于成本敏感型的中大型企業,小企業通常都沒有專門的IT團隊或者只有1-2人做IT運維工作,也就無需對其績效進行考核。

      7. 便利驅動

      如果一樣東西觸手可及,人們就會情不自禁的伸手去要;如果這個東西還簡單好用,人們則會頻繁使用。阿里云在全球布局了200多個云POP點,就是要使得全球企業用戶在本地就能很方便接入阿里云;天翼云在全國每一個省份都有一個資源池,有些省份還有2個資源池,也是為了方便全國的企業用戶就近接入天翼云。使用過阿里云的人應該會有一個感覺,其用戶界面設計的簡單易用,在用戶體驗上做了很多考量和優化,有點傳統IT經驗的人基本不用培訓就能獨自完成云服務的申請和操控,這就大幅降低了企業用戶使用云服務的門檻,用戶也愿意頻繁使用。

      利用便利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提升云平臺的易用性和易達性。一是通過簡單好用的自助門戶使得用戶可以很方便愉悅地完成云服務的開通和操控,二是通過遍布全國的資源池和POP點,讓全國每一個地市的企業都很容易接入公有云。便利驅動力適用于所有大中小企業。

      企業上公有云的外部驅動力

      1. 政策驅動

      中國政府可能是世界上最勤奮的政府,對企業上云也是操碎了心,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不斷發布各種鼓勵優惠政策促進企業上云。工信部于2018年8月份發布了《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該指南明確提出到2020年云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

      圖 10-工信部印發《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

      地方政府方面,浙江省發布了《浙江省深化推進“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要求到2020 年全省40萬家企業上云,并將上云任務分解到了每個地市,而杭州市也發布了《杭州市深化推進“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進一步將上云任務分解到了轄區內各區縣,見下面的2張圖表,其他各個地市也紛紛制定了本市的“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并將任務分解到了各區縣。在激勵方面,浙江省提出“企業出一點、云服務商貼一點、政府補一點”的聯合激勵機制,鼓勵各地市、區縣制定本地區“企業上云”考核激勵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更多企業上云。

      企業上公有云的10種驅動力(公有云的作用)

      圖 11-浙江省的企業上云目標任務分解表

      圖 12-杭州市的企業上云目標任務分解表

      廣東省也發布了《廣東省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廣東省有20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并按照“平臺降一點、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原則,大幅降低企業“上云上平臺”成本。其他省份的政策我就不列舉了,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

      政府在2018-2020年期間要狠抓企業上云,制定了具體的目標、計劃和補貼政策,對政府內相關責任部門設置了考核要求,上云的財政補貼主要以市縣投入為主,省級獎勵為輔。政府的目標是希望通過企業上云實現當地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大產業規模,最終拉動當地GDP和就業人數。無論是企業還是公有云提供商都要緊抓這波政策紅利,對企業來講可以低成本實現企業上云、享受云上的技術紅利,對公有云提供商來講可以借助政策東風快速打開當地市場。

      利用政策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抓住政策的有效期,錯過了2018-2020年這個時間段,后面可能就沒有優惠政策了。公有云提供商在有效期內要積極主動地與當地政府(主要是市縣級政府)、行業協會形成合作關系,以公有云資源池為基礎構建面向當地企業的區域級云平臺,在幫助當地政府完成企業上云任務的前提下,爭取更多政策補貼流向區域級云平臺。浙江電信在2018年打造的幾個區域級工業云平臺的經驗值得借鑒。

      2. 榜樣驅動

      在工業制造領域,廣大中小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占企業營收的比例大概在0.2%~0.5%左右,企業老板對信息化的認知不夠,這種情況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向同行看齊,企業老板通常是在同行聚會等小圈子里打聽到老李的廠子最近上了什么信息系統并取得了好的效果,那就跟著上這套系統。在衣食住行領域的中小型連鎖企業建設信息化的思路也是類似的,結果就是整條美食街的飯店都在用同一個餐飲管理軟件。大企業通常都有專業IT團隊進行IT系統的規劃、設計、選型和建設,有自己的定制化需求和建設節奏,會參考榜樣的IT建設理念但不會照搬具體的IT系統。

      利用榜樣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尋找行業里的意見領袖,可以給其提供優惠甚至免費的云服務,打造行業信息化的樣板,給行業內其他企業起到示范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示范作用的輻射范圍難于超過當地行業的小圈子,可能只是覆蓋到一個地市,也可能只覆蓋到一個區縣,可以結合上述區域級云平臺的建設同步打造當地行業信息化樣板,以點帶面,營造上云用云的趨勢。

      3. 優惠驅動

      優惠包括政府補貼和公有云提供商的促銷折扣。政府補貼在上面的政策驅動部分已經提到,這里不再贅述。比政府補貼更常見的是公有云提供商的的云產品促銷,如雙11促銷、新用戶優惠、限時特惠、特惠專區、租10送2等。對于資金比較緊張的中小型企業和搖擺型企業來講,優惠促銷確實能夠刺激其使用云服務。但對于大型企業客戶來講基本沒用,大企業有自己的業務節奏和流程,不會僅因為優惠而購買云服務。

      圖 13-華為云服務器的優惠活動

      利用優惠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建立完備的企業用戶畫像,基于對企業業務和IT的深度了解,設計好優惠的折扣力度、涉及的產品、面向的用戶群、有效期間等,需要跟當前產品的庫存、新產品上線時間等因素結合起來設計優惠措施。

      總結

      上述驅動力中,質量驅動、效率驅動和成本驅動直指企業的興趣點,安全驅動、創新驅動、考核驅動直戳企業的痛點,而后面的便利驅動、政策驅動、榜樣驅動和優惠驅動則是在直撓企業的癢點。大多數企業上云的驅動力都不會僅僅是其中一種,而是綜合了興趣點、痛點或癢點的驅動力合力。作為公有云提供商則需要不斷打磨自身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真正幫助企業客戶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目標,否則這些驅動力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云計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上一篇:探索CPU的調度原理(CPU的調度)
      下一篇:【圖像分類】論文翻譯——CoAtNet:結合卷積和注意力 適用于所有數據大小
      相關文章
      亚洲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