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企業“任督二脈”,讓數據在華為云“自由流動”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因此,石油工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到很多重要的工業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石油化學品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煉油能力世界第二,擁有自主開發的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6大煉油核心技術,以及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和芳烴生產等5大成套技術。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中國的石化工業仍然“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存在產業布局分散、不合理;煉油裝置開工率低,產能過剩;通用產品占比高,高端產品自給率不足;能耗、物耗以及生產成本高、安全及環保壓力大等問題。
除上述產業本身所面臨的問題之外,石油化工行業還面臨新一輪ICT革命、能源革命以及電動汽車革命等技術變革和市場需求轉變帶來的嚴峻挑戰。
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改變相對落后的石化工業現狀,推動石化工業向高效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探索適合中國石化工業流程特點的智能制造模式,就成為中石油、中石化等特大型國有集團石化企業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就此,中國石化信息化管理部主任李德芳做了深入的分析,“石化工業存在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生產過程耦合性強,難以建立數學模型并實現數字化,同時還存在原料復雜、生產工況波較動大等問題。以離散工業為主的德國“工業4.0”思路并不適合流程工業。因此,中國石化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必須依賴自主化的創新。”
面對缺乏可借鑒的技術思路和轉型模式,2016年以來,中國石化毅然扛起引領石化工業智能制造轉型的重任,懷揣著讓中國石化工業“由大變強、由大變優”的使命和夢想,以旗下的石化盈科為主體,聯合華為等業界領先ICT企業,展開自主平臺研發,打造了自己的工業物聯網平臺和智能制造平臺。
2017年7月,在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后,石化盈科與華為聯合推出了面向石化行業的ProMACE石化智云,以物理信息系統(CPS)理念推動智能化技術在石化行業的應用實踐,承載了對于物理工廠的模型化描述。具體來講,ProMACE石化智云實現了五個方面的功能應用:
第一,安全可控的工業物聯網:通過全面感知與互聯互通形成泛在的工業物聯網環境,實現物料、產品、設備、環境和人員的感知、識別和控制;
第二,開放智能的流程工業云平臺:云平臺是智能制造的工業操作系統,提供集中集成、實時計算、智能分析、物聯網接入以及三維可視化5項核心能力;
第三,融入最佳實踐的工業APP:面向流程工業,提供融入了生產管控、安全、環保、設備和能源等最佳實踐的工業級核心應用;
第四,基于行業經驗的專家服務:通過行業內的院士、設計大師、設備專家和工藝專家等,為客戶提供設備遠程診斷、煉化工藝指導和安全環保咨詢等特色服務;
第五,標準與安全體系:通過為工業數據構建機理模型,利用AI等技術實現對生產過程及設備狀態的分析,構建完善的故障分析和預測運維機制,保障平臺的安全。
ProMACE石化智云平臺架構基于華為FusionCloud融合云計算解決方案實現。由于華為云堅守技術服務邊界,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為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在技術實現上,FusionCloud以最大程度實現云平臺的開放性,只為幫助企業和服務供應商建立和管理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中的各項服務,實現異構廠家硬件資源池融合、計算、存儲、網絡架構融合、固定移動融合的云接入。ProMACE石化智云
目前,ProMACE石化智云可以支持智能工廠、智能油氣田、智能研究院、智能物流等領域的幾十種智能化應用。為中國石化智能工廠取得了七大成果,包括建立協同一體化生產管控新模式,形成網絡化、模型化的生產操作新模式,提升供應鏈協同優化水平,實現設備數字化管理、預知性維修,提高安全環境精細化管理水平,建設以集中集成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平臺,嵌入人工智能的智能硬件在工業中得到應用。
除了與中國石化合作之外,作為中國石化工的另一顆“雙子星”,中國石油也于2016年與華為合作,共筑勘探開發“夢想云”。
2016年7月,在華為等合作伙伴的技術加持下,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夢想云正式啟動,一期建設以“兩統一”為核心,即統一技術平臺、統一數據湖,構建勘探業協同研究應用環境,驅動夢想云快速落地。
2018年11月27日,“夢想云”正式發布,通過構建統一云平臺、統一數據湖,建立上游業務統一數據庫、統一技術平臺,為石油行業上游業務應用開發提供統一的標準規范和技術框架,實現對業務應用需求的敏捷支撐。
在技術實現上,夢想云依托華為云等合作伙伴在內的云原生技術和PaaS服務能力,采用微服務、DevOps等技術和理念構建統一技術平臺,搭建云原生開發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有效的支撐了規模化和環境異常復雜的勘探開發業務,目前正在支持A1、A2、A5等統建系統云化提升,未來還將支持其他業務應用的開發。
對業務支撐看,“夢想云”目前管理著1.7PB的數據資產,涵蓋井筒、地震、油氣藏、生產、經營等6個領域,以及物控、鉆井、經濟評論等15個專業和數據表、數據體、實時數據等8種類型;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PaaS私有云平臺,具有敏捷開發、應用集成、專業軟件共享、智能創新、業務協同等五大能力;研發了136款業務工具,集成了7款第三方專業軟件,應用于1126個勘探開發研究項目。
正如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龔仁彬所長說:“智能應用的種子已經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指日可待。中國石油和華為攜手,將不斷完善認知計算平臺的建設,為進一步推動石油勘探開發業務的轉型升級做出貢獻。”
在筆者看來,中石化、中石油都選擇與華為合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相比離散工業或其他流程工業,石化工業有著更為復雜的工藝流程和更長的生產線,從勘探、開采、加工、煉制、儲運,每一個環節都有極其復雜的工藝流程,每一個生產流程都會產生海量的工業數據。
要將石油工業“做強、做優”,對關鍵設備和工藝流程數據的采集必不可少,這需要企業為設備和生產線構建強大的工業互聯能力。此外,如果要從海量的工業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優化工藝流程,實現對關鍵設備的預測性維護以及各種故障的分析,則必須依靠先進的數據模型和AI技術,以及強大的計算能力,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華為都是不二的選擇。
華為可以提供基于自研芯片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強大的算力、硬件以及算法框架等全方位的支撐,并與華為云深度結合,讓油氣行業的客戶能夠受益于華為提出的“普惠AI”。油藏分析、開發方案輔助設計、抽油井的故障分析和主動運維,以及關鍵設備的預測性維護等是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在油氣行業主要的應用場景。
深耕“工業互聯網”,華為云持續開花結果
近年來,在大型政企領域,華為收獲頗豐。除了與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工業巨頭合作打造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平臺之外,其“不跨界”的態度,堅守“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的承諾,以及為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堅實“底座”的戰略,讓華為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朋友,許多依托于大型國企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都優先選擇與華為合作。
如徐工漢云、中冶賽迪、長虹電器,這些大型國企都在積極融入華為的云生態圈,利用華為在云計算、物聯網、5G、大數據、AI、芯片、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推動新技術在各自領域的應用落地。
在家電領域,長虹依托華為云IaaS基礎設施的支撐,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長虹的研發能力、制造服務能力和供應鏈能力開放給其他制造業企業,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的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推動區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推動自身業務由傳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
在鋼鐵領域,中冶賽迪與華為合作共同打造“華為&CISDI鋼鐵工業智能制造云”,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豐富的鋼鐵產業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將通用化功能滿足行業需求,推動智能化與鋼鐵產業深度融合,用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技術服務傳統鋼鐵產業轉型升級。”
在重工領域,徐工信息漢云攜手華為鯤鵬計算發布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華為為徐工信息漢云提供5G連接、AI智能、鯤鵬計算以及ROMA集成等關鍵能力,而徐工信息漢云在面向企業應用側為華為提供更貼近業務的行業know how能力以及應用聚合能力。雙方的合作不僅是要從技術方案層面解決企業內部數字化和連接的問題,更是要通過彼此平臺的商業整合能力,幫助全國各地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構建基于行業的數字化平臺,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
在剛結束的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日趨開放的華為。從開源服務器操作系統、GaussDB OLTP單機版數據庫,到開放鯤鵬主板,全面啟動基于“鯤鵬+昇騰”的雙引擎計算戰略,華為正在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的方式使能合作伙伴,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擁抱多樣性的計算時代。
如今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加快,智能制造的轉型迎來了新的機遇。5G提供的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以及更多樣化的接入方式,極大的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為工業智能化深化實踐提供強力支撐。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5G作為一種使能技術,只是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寬的數據“通路”,要充分發揮5G的價值,需要更強大的“算力”和“智力”予以支撐。
作為全球5G產業的領跑者,華為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正在積極推動“5G+云+AI”的生態建設,通過與行業伙伴合作,華為云以打造開放、包容的多樣化計算平臺為目標,以AI技術為手段,持續豐富智能化工業應用及場景。
在“強大算力”、“先進智力”、“高效網絡”的生態合力之下,幫助企業實現更加精益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生產,推動智能制造向著更快、更穩、更好的方向發展,讓華為云在各行各業落地,并持續開花結果。
5G時代,企業智能轉型正當時,選擇華為云。
5G 數據 IoT AI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