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時代校企聯動 華為保駕護航大連理工創新軟件開發人才培養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超過300家高校開設軟件類相關專業。而近年來因為產業高速發展,被認為是“最有錢途”專業之一的軟件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涌入激烈的競爭當中, 然而這樣一門重實踐的專業,在欣欣向榮的表象背后,問題也開始凸顯。

一、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直屬學院之一,也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計委聯合批準成立的首批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2013年被評為遼寧省軟件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教學樓
其中的軟件工程專業具有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培養層次,2010年被評為遼寧省特色專業,專業近2年每年招收本科生620人,在校本科生2382人。
二、“錢途”背后 高校軟件教學遇難題
目前在高校軟件教育方面存在諸多挑戰:
對教師來說,一是多數軟件實踐類課程無法體現企業主流研發流程與模式,難以培養學生的企業實踐經驗;二是教師考核工作量大,難以對實踐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管理,難以對學生有效評估與改進指導。并缺少客觀評價手段。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馬瑞新老師表示:“在理論教學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網上直播或者視頻點播教授學生。但在實踐上遇到挑戰,我們需要上千的學生在同一平臺進行工程實踐,而這個平臺應該是眾多企業真正使用的先進平臺,融合了業界先進的研發方法 論、研發工具以及研發最佳實踐,同時需老師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作業檢查、評審等工作。如何同時實現以上兩個需求,進行互動教學,成了眼下的當務之急。”
馬瑞新老師在華為云中國行 · 北京站演講
對學生來說,一是學生在高校通過學習基礎知識,獲得學習方法,但卻因此存在著只學會了知識點,不會做項目的現象;二是同學們懼怕編程,動手能力弱,缺乏團隊合作能力;三是課程時間沒有平臺支撐,學生難以了解企業產品研發所需的眾多研發工具;
因此如何通過創新方式穿透軟件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藩籬是高校教學長時間面臨的問題。“我們雖有強大的師資力量,但對于企業主流的研發模式和軟件工程流行的技術趨勢不清楚,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同企業合作,建立適合企業人才需求的一套綜合化的實訓平臺,培養出企業所需的人才。”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江賀如是說。
江賀副院長在大連軟件開發云上線大會演講
三、“云”時代下 校企合作解決難題
2016年3月,華為給大連理工提供了軟件開發云一站式解決方案。“近年來,教育部要求高校本科實訓實習課時須占總課時30%以上,大工也在努力改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工程實戰能力。華為軟件開發云義工的一站式云平臺,滿足了教學實踐需要的所有應用場景,這與我們的訴求不謀而和。”江賀表示。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小學期
目前,大連理工大學和華為軟件開發云正開展小學期集中聯合授課,除大連理工老師以外,更有華為資深專家現場指導。
華為資深專家現場位指導使用軟件開發云
效仿企業對新員工入職培訓,在一個月為期四周內(小學期),只上一門JAVA課程。通過在短時間內大劑量的代碼強化訓練,迅速提高學生編程能力。
通過軟件開發云,師生不但能了解 DevOps敏捷開發等企業主流的研發模式,還能實現即時互動,云上協同,解決了共享、版本控制等效率低下問題。此外,老師通過進度看板、統計圖表等實時了解學生的進度,給予有效指導,進而提升學生的代碼質量、項目進度,以及教師的作業評改效率。
華為資深專家現場指導同學操作
對于學生,熟悉了企業級的開發流程與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工程實戰能力,通過小組作業,在軟件開發云平臺上真正動手研發工程實踐類項目。使用了軟件開發云提供的代碼托管功能,小組成員將本地代碼直接提交到托管倉庫,實現共享,有效的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樣,部署服務為小組提供一鍵自動化部署功能,只需要一個公網IP,組內的軟件包可以直接部署到云主機上,通過網址直接就可以查看研發成果了,同學們的動手實踐熱情空前高漲。
馬瑞新表示,今后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將繼續聯合華為軟件開發云ClassRoom,實現自動評分、學生能力等級分析、智能交互問答,并推出基于華為軟件開發云的系列教材(配套MOOC)。
高校是華為軟件開發云重要應用場景之一。主要開發方向是優化軟件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工程開發能力。主要落腳點在于基于平臺進行軟件開發實戰,熟悉企業工程開發工具與方法,基于平臺進行協作開發,教師對學生進行即時指導并量化評價學生軟件能力。基于企業云構建演示平臺,了解云平臺,并使演示統一化。
軟件行業在信息化轉型的當口,創新人才培養是助力其轉型的核心動力之一,而大連理工遇到的挑戰也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難題。與大連理工的合作,是華為軟件開發云在高校軟件實踐教學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華為將會繼續實現技術資源優勢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求結合,并有望向更多高校復制,為高校軟件教學的創新人才培養,為軟件教學的信息化轉型保駕護航。
軟件開發云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