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冊):原理與架構》—3 集群資源管理系統">《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冊):原理與架構》—3 集群資源管理系統
898
2025-04-01
3.2 Pacemaker集群分類
Pacemaker對用戶的環境沒有特定的要求,這使得它支持任何類型的高可用節點冗余配置,包括Active/Active、Active/Passive、N+1、N+M、N-to-1 and N-to-N模式的高可用集群,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對業務的高可用級別要求和成本預算,通過Pacemaker部署適合自己的高可用集群。
(1)Active/Active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故障節點上的訪問請求或自動轉到另外一個正常運行節點上,或通過負載均衡器在剩余的正常運行的節點上進行負載均衡。這種模式下集群中的節點通常部署了相同的軟件并具有相同的參數配置,同時各服務在這些節點上并行運行。
(2)Active/Passive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每個節點上都部署有相同的服務實例,但是正常情況下只有一個節點上的服務實例處于激活狀態,只有當前活動節點發生故障后,另外的處于Standby狀態的節點上的服務才會被激活,這種模式通常意味著需要部署額外的且正常情況下不承載負載的硬件。
(3)N+1模式
所謂的N+1就是多準備一個額外的備機節點,當集群中某一節點故障后該備機節點會被激活從而接管故障節點的服務。在不同節點安裝和配置有不同軟件的集群中,即集群中運行有多個服務的情況下,該備機節點應該具備接管任何故障服務的能力,而如果整個集群只運行同一個服務,則N+1模式便退變為Active/Passive模式。
(4)N+M模式
在單個集群運行多種服務的情況下,N+1模式下僅有的一個故障接管節點可能無法提供充分的冗余,因此,集群需要提供M(M>1)個備機節點以保證集群在多個服務同時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仍然具備高可用性,M的具體數目需要根據集群高可用性的要求和成本預算來權衡。
(5)N-to-1模式
在N-to-1模式中,允許接管服務的備機節點臨時成為活動節點(此時集群已經沒有備機節點),但是,當故障主節點恢復并重新加入到集群后,備機節點上的服務會轉移到主節點上運行,同時該備機節點恢復Standby狀態以保證集群的高可用。
(6)N-to-N模式
N-to-N是Active/Active模式和N+M模式的結合,N-to-N集群將故障節點的服務和訪問請求分散到集群其余的正常節點中,在N-to-N集群中并不需要有Standby節點的存在,但是需要所有Active節點均有額外的剩余可用資源。
在實際的高可用集群部署中,兩節點主備高可用模式(Active/Passive)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部署模式,
其架構如圖3-2所示。
在Active/Passive模式下,只有主節點運行服務,備節點處于Standby模式,當主節點發生故障時,備節點將迅速接管故障服務并對外提供訪問。在Linux環境中,使用Pacemaker和DRBD的雙節點主備方案作為一種高效、經濟的開源解決方案在很多企業高可用環境中被采用,
其高可用模式如圖3-3所示,
當Active節點故障后,共享存儲鎖將被釋放,與此同時Standby節點將掛載共享存儲,之后與故障節點相同的服務將在Passive節點重新啟動并對外提供服務。
在Active/Passive模式中,如果需要配置多個獨立Cluster,而每個Cluster又都配置一個Standby節點,則勢必對物理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因為Standby節點在多數時間均處于空閑狀態。而在Pacemaker集群中,實現了多集群共享Standby節點,即多個Cluster同時使用一個Standby節點,從而使得Standby節點發揮了最大利用價值并最終減少硬件資源浪費,
共享Standby節點的Pacemaker主備高可用集群如圖3-4所示。
此外,如果使用分布式共享存儲,則Pacemaker也支持Active/Active模式,即相同的服務同時運行在集群中的多個節點上,并且每個節點都可以接管故障節點的服務(N-to-N模式),在這種模式下,Pacemaker在多個節點上同時運行服務副本從而實現對外服務請求的負載均衡,
N-to-N模式如圖3-5所示。
OpenStack 云計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