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真的比KPI好嗎?好在哪?(OKR跟kpi有啥區別)
OKR真的比KPI好嗎?好在哪?(okr跟kpi有啥區別)
百度2019年全面放棄KPI轉向OKR的消息在互聯網圈引發了不少關注。其實OKR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或是新的管理方法。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Intel擔任工程師的John Doerr (約翰·杜爾)就接觸到了OKR,轉型為風險投資人后,John Doerr 更是將OKR這套方法引入他所投資的 Google、Amazon、LinkedIn等科技公司并成功推廣。他在 《這就是OKR:讓谷歌、亞馬遜實現爆炸性增長的工作法》(Measure What Matters)一書中系統闡述了OKR工作法。
簡單說,OKR 聚焦于目標(Objectives)和關鍵結果(Key Results)的設定,通過四大利器——聚焦、協同、追蹤和延展的協同作用,揭示了企業運營最重要的方面,使目標自上而下地統一,確保管理者和員工處在正確軌道上,強化企業整體,提高企業業績、工作滿意度和員工保留率。
以下,我們引用LinkedIn領英的例子,對KPI和OKR進行對比,希望給躍躍欲試OKR的公司一些幫助。謹記,沒有一種管理辦法是為你的公司量身打造的,你可以潛心研究學習,但大可不必奉為圭臬,而是需要根據自身狀況去琢磨并實踐出獨一無二的方法。
KPI,關鍵績效指標,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KPI是一種衡量員工表現好不好,以及公司整體進行績效管理的工具,與公司的整體策略和目標密切聯系。
舉個例子,一艘郵輪從爪哇島開往上海,而這次旅程的目標是:10天之內,讓乘客和貨物安全抵達上海。一旦起航,船長和船員時刻需要導航系統來確定他們的位置,以免偏離航道。
在這次行程中,KPI就包括:
正是這些變量(KPI們)讓航行團隊知道船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從而能對下一次轉彎做出決定。
對公司來說,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如果一個公司的目標是賺更多的錢,那么其制定的KPI就會包括銷售增長倍數、銷售凈利率和營業成本。
如果一個公司想通過品牌的力量來吸引新的顧客,那它制定的KPI就會包含品牌價值、品牌知名度。
如果一個公司想要確保每個員工都參與其中,那KPI必然得包括內部建設。
大部分公司會認為,以上這些都是我的目標啊,于是一系列的KPI應運而生。
問題在于,有1000種KPI任君挑選,選到適合自己的真不太容易。領導層如果選了錯誤的KPI,就意味著員工會執行錯誤的指令,后果顯然很嚴重。
永遠記得一點,KPI之所以威力強大且廣受歡迎,就是因為“你選擇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其實站在員工的角度,KPI無非就是:
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完成了KPI拿錢拿獎勵,完不成愛干嘛干嘛。
于是乎領導KPI一定,員工振臂一呼,大家拼命干活。
KPI從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卻也是一把雙刃劍。
其一,有些事情值得去做,但在做出來一部分之前無法測量,也因此無法制訂KPI。沒有寫進激勵機制,那創新就顯得困難了些。
其二,沒有人對最終結果負責,每個人只對自己的過程負責。那么,為了KPI上幾個數字而忘了為什么出發,就難免發生了。
有效的KPI往往是與策略目標緊密相聯的,對員工個人、部門、公司整體都是如此。
如果一個公司選的KPI和他的目標并不一致,那這就好比讓郵輪往錯誤的方向拼命開,結果很可能是——泰坦尼克號。
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代表Objectives和Key Results。
一般人看到OKR都會想起Google。事實上,OKR最初由Intel發明,1999年,Intel的VP John Doerr將OKR引入谷歌,并一直沿用至今。現在,包括Google、LinkedIn在內的許多硅谷公司,甚至一些基金公司,都采納了這個制度。
OKR系統簡單,它幫助公司整理和執行計劃,并從上到下按照命令鏈排布。
那么,這些世界上最聰明的公司,為什么都推崇OKR?LinkedIn選擇OKR,有這4個重要的理由:
一、OKR不以考核為目標,是讓人更加聚焦重要領域
OKR要求雇員在與組織目標保持一定的前提下,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與KPI不同的是,OKR要求員工走出“舒適區”,最好超出能力范圍。一個100%被完成的OKR幾乎沒有任何推動作用,而一個70%完成度的OKR卻近乎完美——知道極限在哪里,才有更多的上升空間。
OKR的主要目標不是考核某個團隊或者員工,而是時刻提醒每一個人當前的任務是什么,相信并依靠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去完成任務,使自由和方向達成一種平衡。
二、對KR(關鍵結果)進行可量化的定義。
OKR中的Key Results是對前面設定好的Objective的過程性或結果性描述,其描繪最好是可量化的,如:“使Gmail達到成功”的描述是不合格的,而要采用“Gmail在9月上線,并在11月擁有100萬用戶”。
先有O(目標),再量化KR(關鍵結果),最后去實現
三、OKR更加公開透明,可讓員工獲得相互認同
OKR的內容和成績都是公開的,每名員工的介紹頁都會顯示他們的OKR記錄。
就LinkedIn而言,跨部門和透明化非常重要。公司內所有人能夠知道每個人的下一步工作是怎樣的,以及每一個人過去都做過什么。一方面,這自然產生群體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這方便合理有效地組建項目團隊。
領英鼓勵經理把OKR分享給下屬,同事之間也可以橫向分享。此外,LinkedIn領英還鼓勵雇員將個人職業發展作為目標,寫入自己的OKR當中。
四、OKR評估,分數不是越高越好
OKR打分有多重形式,有用數字打分的0-1,1-5,也有像LinkedIn這種簡明又有創意的公司,用顏色來打分。
用顏色對OKR進行打分
最佳的OKR不一定是100%完成,四分之三完成就很好。高分并不一定受到表揚,如果本期目標制定野心不夠,下期OKR制定則需要調整。低分也不會受到指責,而是通過分析工作數據,找到下一季度OKR的改進辦法。
假如你是Uber的負責人,并且假設Uber 2014年就靠這個Model活了,如何使用OKR來幫他們實現這一切呢?
我們來這樣設立OKR:
Objective目標:招募更多的司機
KR(Key Results)
? 所有地區的司機基數提升20%
? 所有活躍地區司機的平均工作時長提升至每周90小時
Objective目標:提升地區覆蓋
KR(Key Results)
? 上海的覆蓋率提升至100%
? 所有活躍城市的覆蓋率提升至75%
? 交通高峰期,所有覆蓋地區的每次接客時間將至10分鐘以下
Objective目標:提升司機滿意度
KR(Key Results)
? 定義并評估司機的滿意指數
? 提升此指數到75%以上
通過建立以上數字化的目標,我們實現了以下三件事:
1.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對于Uber,什么是當務之急2. 我們建立了容易認知的具體目標以及清晰的成敗評判標準3. 相對于自然增長,我們現在基于我們自己更有野心的目標進行衡量,這使得我們掌握了主動性和節奏感。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問:OKR這么好,為什么大家還用KPI?
事實上,KPI和OKR都只是績效工具而已。并沒有孰優孰劣。
如果你的工作時在一個客戶服務電話的呼叫中心,你的工作績效就是一分鐘接幾個電話,熱線接聽率,客戶投訴率等等。在這種情況下:KPI就是最適合的績效工具,即便是制定個人目標OKR,也并沒有很大意義。
而對工程師來說,用KPI衡量工作未免有些可笑,算碼多少行代碼嗎?把項目做出來才是王道。
KPI強調的是“要我做的事”。而OKR致力于是“監控我要做的事”。作為績效工具,KPI和OKR并無孰優孰劣之分,業務單元適合,我就用,不適合,就不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