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RAID2.0++原理講述
我們在了解華為RAID2.0+技術原理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我們的傳統(tǒng)RAID技術。我們傳統(tǒng)的RAID技術是一種盤級虛擬化的技術,有RAID0 RAID1 RAID5 RAID10等常見的RAID技術,傳統(tǒng)RAID的狀態(tài)主要有幾種:創(chuàng)建RAID 、RAID組正常工作 、RAID組降級、 RAID組失效 。傳統(tǒng)RAID技術熱備方式主要是通過固定的盤來進行數據的恢復。那么對傳統(tǒng)RAID技術有個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們來了解一下RAID2.0+是個怎么樣的技術。RAID2.0+是一種塊級的虛擬化技術,它由不同類型的硬盤組成硬盤域,硬盤域內將每塊硬盤分成64M大小的chrunk,由同種類型的硬盤chrunk(簡稱CK)組成chrunk group(簡稱CKG),CKG又分成默認大小為4M打extent,由extent組成thick lun,extent細分為默認64K大小的grain,grain可以組成我們的thin lun。
下面我介紹一下RAID2.0+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
硬盤域:硬盤域是由多塊相同或不同類型的硬盤組合而成。不同的硬盤域間相互隔離,如果將不同的業(yè)務承載到不同硬盤域中,就隔離了業(yè)務之間的性能影響和故障影響。
存儲池:存儲池創(chuàng)建于硬盤域中,是存放存儲空間資源的容器,所有應用服務器使用的存儲空間都來自于存儲池。存儲池根據存儲介質的不同,可以劃分為3個存儲層,分別是高性能層、性能層和容量層。
存儲層:存儲池中相同性能的存儲介質集合,用于管理不同性能的存儲介質,以便為不同性能要求的應用提供不同存儲空間。
CHUNK:硬盤上劃分的連續(xù)的固定大小的物理空間,簡寫為CK。
CHUNK Group:由不同硬盤的CK組成的邏輯集合。CHUNK Group具有RAID屬性,簡寫為CKG。
Extent:Extent是在CKG中劃分的固定大小的塊(默認4MB)。它是組成thick LUN的基本單位,也是存儲池中申請空間、釋放空間和遷移數據的最小單位。Extent大小可以在創(chuàng)建存儲池時候的屬性進行修改。
Grain:Grain是在Extent中按照固定大小進一步劃分的更細粒度的塊,系統(tǒng)默認值為64KB(當存儲池的硬盤為全SSD時,默認值為8KB)。它是組成thin LUN的基本單位,Grain內的LBA(Logical Block Address)是連續(xù)的。Grain大小可以在存儲的命令行進行修改。
那么我們的RAID2.0+當中性能好的方面體現在哪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RAID2.0+的負載均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根據crush算法,在創(chuàng)建CKG的時候選擇CK,我們RAID2.0+就會通過該算法保證硬盤被選中的概率與硬盤剩余容量成正比。第二就是smartmotion,該遷移主要是發(fā)生在DG層次。當有新盤加入硬盤域的時候,會觸發(fā)smartmotion,查出待均衡的原CKG,然后給該CKG分配一個目標CKG,該CKG包含來源于新盤的CK,如果原CKG和目標CKG中對應位置的CK落在不同的盤,就會觸發(fā)實現均衡。那么有數據的原CKG遷移到目標CKG中,沒有數據的只需要改變CKG的映射關系即可。
第二、RAID2.0+的重構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全盤重構,就是當一塊盤故障或者被拔出之后進行數據恢復。第二種是局部重構,就是硬盤上出現壞塊,通過RAID算法將上面的數據重構到熱備CK中。第三種是恢復重構,就是在某塊硬盤在不能正常訪問期間的寫操作無法完成,只能處于降級寫狀態(tài),會在系統(tǒng)上記錄相關的日志并且更新校驗值,待硬盤恢復后,將故障期間的數據根據RAID算法計算之后更新數據。
第三、RAID2.0+的熱備采用的是空間的形式,每個盤上面的CK都可以作為數據恢復的CK,恢復速度較快。
以上就大概是RAID2.0+的一些相關知識點的認可,供大家學習。
Oracle 存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lián)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