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會把中國特效工業帶向新的春天嗎?

      網友投稿 720 2025-03-31

      在中國電影工業發展的過程中,特效等工業環節,將變得越發重要。


      點燃了木星,也點燃了中國電影工業的燈塔

      2019年春節,最大的驚喜來自《流浪地球》。

      電影里,路上隨機拼湊的隊伍,試圖去改寫整個人類的命運,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和整個劇組要做的事情,難度差相仿佛。

      電影前期并不為人看好,郭帆先前沒有操盤特效大片的經驗,主演也多是名不見經傳的新人,而他們要共同挑戰的,則是被看做電影工業最頂級的硬科幻題材。

      上映之前,電影預售排名第四,排片也是第四,但第二天,單日票房便到了第二位,不到一周,票房突破20億,截至目前,總票房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第二,正向著50億和《戰狼2》的票房成績沖擊。在春節檔觀影人次下降的時候,幾乎靠著一己之力,維持著整個大盤不至下滑。

      而且,《流浪地球》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題材和類型,并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激勵后來電影人去探索。

      誠然,過去十年,中國電影不論市場還是工業都迎來高速增長,年票房也從不足50億飛速擴張到如今的600億,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市場幾乎就在眼前,而電影題材上,也開始從過去單一的武俠動作片,擴展至以中等成本電影為主的各種類型。

      不過,在“超級大片”這一環節,中國始終沒有縮短與好萊塢的差距。

      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批電影,頂著“超級大片”的名頭上映,宣傳中,也會說自己請了好萊塢特效團隊,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最終只收獲了“垃圾股市”、“摳圖演技”和“五毛特效”一類的評價,偶有成功的,也大多是中國已經熟悉的古裝與動作題材,而科幻、魔幻等“重工業產品”卻極為少見。

      而中國拍科幻電影,也經歷了曲折的探索。

      2015年,《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這一科幻最高獎,原本默默運作的科幻電影項目也進到輿論中心,科幻作品版權一時間被爭搶殆盡,很多影視公司加入到開發科幻電影的陣容中,2016年在不少人看來,將是“科幻電影元年”。

      然而,《三體》項目折戟沉沙,無疾而終,而2016年電影投資從火熱到冰冷,也很少有人敢在科幻類型上繼續投入,中國科幻電影,還未啟程便已經要擱淺。

      《流浪地球》的成功,讓“中國科幻電影”真正有了實際成績,為還在篳路藍縷的后來者,點燃了可以指路的燈塔。

      這燈塔不僅是精神層面的激勵,也有豐富的可供后來人借鑒的實際操作經驗。

      郭帆告訴36氪,很多困難都只有自己做了之后才能遇到:“像這種片子你得多拍,你才能多實踐,能多總結出一些東西。我們為什么拍古裝那么熟練,就是拍得多。你和一個道具師說,幫我做一個屏風,那很快就做好,但是你跟他說做一個未來的屏風……嗯?這是啥?”

      在這之中,關于特效的經驗尤為珍貴。

      一場沒有先例的戰役

      電影正式開拍之前,郭帆、制片人龔格爾和其他主創團隊曾帶人去好萊塢請教,找到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但他們聊了不久就明白,他們根本沒法用好萊塢的方式來完成特效制作。

      “按照好萊塢的成本計算,一個7-15秒的高難度鏡頭,報價在12萬-28萬美元之間,太貴了,完全不用考慮。”龔格爾提到。

      根據媒體報道,《流浪地球》的成本在6500萬美元上下,而好萊塢的特效大片,制片成本都在2億美元以上,即便考慮到人力成本等因素,資金上的差距也幾乎無可彌補。

      而且,《流浪地球》有太多首創的想法,給特效公司帶來很大挑戰。

      Macrograph是一家韓國特效公司,曾參與《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美人魚》、《悟空傳》等眾多大片的特效制作當中,在《流浪地球》里,它們負責了五百多個特效鏡頭的制作。

      Macrograph?CEO?李仁浩

      “《流浪地球》是中國首部以宇宙為背景的災難電影,正是因為這個‘首部’的屬性,郭帆導演在特效制作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新的嘗試。例如,整個上海都被洪水淹沒冰封,逃逸的地球在木星周圍徘徊,地球上異常氣候的變化等,現實世界里根本不會出現的這些科幻場景。”Macrograph告訴36氪。

      電影最終的完成,得益于劇組的科學管理,也得益于技術進步。

      郭帆曾在2014年前往好萊塢考察,而特效制作流程,是他從好萊塢學到的重要知識之一。在《流浪地球》還只是一沓沓劇本和一張張概念圖的時候,特效公司已經參與到電影籌備當中,眾多特效公司參加了電影絕大多數籌備會議,并在前期貢獻了各自的想法,為中后期制作降低了溝通成本。

      概念設計師和故事板設計師張勃說,這體現了郭帆對電影工業流程的清晰認識,“視效和概念設計團隊從劇本早期就已經進入,并在全流程跟進,這為拍攝和后期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即便如此,電影依然面臨著巨大挑戰。

      2018年3月,《流浪地球》開始進入后期特效制作階段,倘若要在春節檔上映,那么便需要在九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全部特效制作。

      一些事情可以靠堆人力去解決。為完成《流浪地球》的特效工作,全部特效公司前后總共派出近七千人參與,在《流浪地球》的工作過程當中,加班成了常態,員工很少能在10點之前回家,一些特效工作人員都直接在辦公室里休息。

      但還有一些問題,人力無法完成。

      “雖然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經預料到了這個項目的難度之高,但是在制作過程中,我們還是時常被大量的CG元素,全CG鏡頭的數量之多,尤其是3D特效要素的渲染等問題難倒……唯一的挑戰就是物理時間了,在有限的制作期限內完成我們從來沒有做過的高難度3D渲染,很多工程文件的建模之細致,容量之巨大,是超出我們預想的。渲染時間就成了藝術家們非人力所能及的困難。”

      《流浪地球》會把中國特效工業帶向新的春天嗎?

      在特效行業當中,Macrograph的內部渲染已經算得上龐大,但Macrograph測算,即便調足了內部所有渲染農場的機器24小時不停渲染解算也無法在預定的日期內交出滿意的作品。

      這一難題,只能依靠技術進步去解決。

      云+AI,特效工業的新開始

      先有特效公司還是先有特效大片?看上去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了解電影史的人都清楚,特效大片催生了特效公司和特效工業。

      1975年,喬治·盧卡斯籌拍《星球大戰》,電影當中有大量特效,但電影公司里卻沒有相應的人才,于是,盧卡斯組建了工業光魔公司,由此開始了好萊塢的特效工業時代。

      1993年,彼得·杰克遜成立維塔數碼,為自己的小成本電影《罪孽天使》服務,而后,《指環王》三部曲的成功令維塔成功躋身世界一流特效公司之列,動作捕捉技術更成為維塔的招牌。

      特效工業的每次技術發展,也無一例外都是由特效大片推動的,表情捕捉、動作捕捉、換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技術,成就了當下難以置信的電影世界。

      《流浪地球》,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又有著極高的任務難度,也推動了特效技術的進步。

      在電影特效中,需要通過考慮光源,位置,顏色和相機信息來將2D圖像渲染成3D的CG數據。此渲染需要大量計算,為了提升渲染的整體速度,Macrograph需要并行處理的數百臺計算機。對于擁有大量高端CG場景的電影《流浪地球》,我們需要1,000個計算機的渲染農場,遠遠超過擁有的300臺。

      Macrograph通過華為云的云計算平臺解決這一問題。

      華為官方微博春節前宣傳《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轉發互動

      特效渲染是個計算密集型的應用場景,從成本考慮,按需付費比維護龐大的硬件應該更劃算,折舊、伸縮等問題都可以很好的解決,是云計算行業應用的重要場景。

      先前,特效公司主要使用私有云服務,但公有云可以提供更高的算力和服務,Macrograph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綜合評價國內的公有云服務,相較其他平臺,華為云的性能要高出10%-20%,最終雙方達成合作協議。

      華為云提供了安全穩定又高速的渲染環境,最高用量時,Macrograph一次調用了800臺華為云主機,在極短的時間內,華為云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了渲染工作,最終保障在項目截點內,順利提交了鏡頭。

      “比起金錢成本,人力成本的節省更為重要,因為在等待渲染的時間里,人力成本也是會不斷增加的。物理機100臺需要10個小時的渲染作業,可以在使用1000臺云虛擬機的情況下,僅需要一小時(且只需付一個小時的費用)就可以完成。”

      2019年1月,《流浪地球》特效工作最終完成,此時距離上映,已經不足一個月,一個月后,它將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也打開了特效工業的未來。

      不過在Macrograph看來,未來特效技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們認為今后的特效技術應該是向著‘更高的質量,同時更低的制作價格’方向發展……我們相信今后提高特效制作效率的重要鑰匙可能就在‘云’上。”

      在Macrograph看來,未來特效制作的所有工序都可以在云端完成,那時候,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特效藝術家、資產和硬件設備都可以借著云平臺遠程對接和操作,這也是接下來他們要發展的重點所在。這一趨勢已經越發明朗,國外,AWS收購了渲染公司Thinkbox,谷歌也收購了zync。

      我們可以說“科幻元年”已經到來,但這并不代表未來就能誕生更多更好的科幻作品。中國電影工業,需要數部甚至數十部《流浪地球》才能真正支撐起來,在這個過程當中,特效等工業環節,將變得越發重要。

      這也是一次特效產業的升級的機會,而要完成這次升級,同樣不僅需要特效公司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整個電影工業的發展,還需要科技公司和特效公司更加緊密的結合。

      本文轉自:36氪

      渲染 云計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上一篇:為什么70%用OKR的公司,最后都沒有好下場?(公司說的OKR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表格都也打印的時候怎樣能把每一頁都印上標題(表格打印怎么把每頁都有標題)
      相關文章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黄网站wwwwww|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