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統學習筆記(二十三)~內存管理單元測試
1、在頁式存儲管理中,為了實現主存的空間分配,應設置()。
D
A.段表
B.空閑區表
C.位示圖
D.頁表
2、每次分配時總是從低地址到高地址順序查找空閑區表,找到第一個能滿足作業長度要求的空閑區,此種分配算法稱為()。
A
A.首次適應分配算法
B.隨機適應分配算法
C.最優適應分配算法
D.最壞適應分配算法
解釋:
3、計算機系統的二級存儲包括()。
C
A.CPU寄存器和主存緩沖區
B.超高速緩存和內存儲器
C.輔助存儲器,如硬盤
D.ROM和RAM
解釋:計算機二級存儲系統是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
4、采用動態重定位方式裝入的作業,其地址變換工作是在()完成的。
D
A.作業被選中時
B.作業裝入時
C.每次被移動時
D.每執行一條指令時
解釋:
5、以下有關可變分區管理中采用的主存分配算法說法錯誤的是()。
B
A.首次適應算法實現簡單,但碎片過多使主存空間利用率低
B.最佳適應算法是最好的算法,但后到的較大作業很難得到滿足
C.最差適應算法總是挑選最大空閑區用于分割,使得剩下的分區仍可使用
D.可變分區管理常采用的主存分配算法包括首次適應、最佳適應和最壞適應等算法
6、一臺計算機的進程在其地址空間有1024個頁面,頁表保存在內存中。從頁表中讀取一個字的開銷是5n。為了減小這一開銷,該計算機使用了TLB,它有32個(虛擬頁面,物理頁框)對,能在1ns內完成查找。請問把平均開銷降到2ns需要的命中率為()。
B
A.這三個都不對
B.80%
C.60%
D.70%
7、一個32位地址的計算機使用兩級頁表。 虛擬地址被分成9位的頂級頁表域、 11位的二級頁表域和一個偏移量,頁面大小是()。
D
A.2KB
B.這三個都不對
C.1KB
D.4KB
解釋:頁面大小由偏移量決定,偏移量是12位,所以是2的12次方,4KB。
8、一個32位地址的計算機使用兩級頁表。 虛擬地址被分成9位的頂級頁表域、 11位的二級頁表域和一個偏移量,在地址空間中一共有()個頁面。
A
A.2的20次方
B.2的11次方
C.這三個都不對
D.2的9次方
9、把內存中暫時不能運行的進程或者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調出到外存上的備份區,以便騰出足夠的內存空間,再把已具備運行條件的進程或進程所需的程序或數據,調入內存。這種技術是()。
D
A.緊縮
B.覆蓋
C.動態鏈接
D.交換
10、現有一個作業,在段式存儲管理的系統中已為主存分配建立了如表所示的段表:
段號 段長 主存起始地址
0 680 1760 1 160 1000 2 200 1560 3 890 2800
1
2
3
4
邏輯地址[1,160]的物理地址為()。
C
A.600
B.1160
C.無效地址
D.1000
解釋:
11、單個分區的存儲管理可采用下列技術增大存儲空間的容量的是()。
AC
A.覆蓋
B.緩沖
C.對換
D.緊縮
12、離散內存分配技術包括()。
ACD
A.分段
B.可變分區
C.段頁式
D.分頁
13、可以實現內存共享的存儲管理機制有()。
ABC
A.段頁式
B.分段
C.分頁
D.可變分區
14、段表的每個表項包含()。
BD
A.段號
B.段基址base
C.頁號
D.段限長limit
15、內存管理的目的是()。
ACD
A.提高內存利用率
B.提高CPU利用率
C.進行存儲保護
D.提高內存數據訪問的速度
16、段頁式存儲管理中存在外碎片。
×
解釋:
外碎片與內碎片的區別
17、實現進程間數據共享最方便的存儲管理技術是分頁。
×
18、動態重定位技術依賴于重定位寄存器。
√
19、可變分區管理主存時,可以采用緊縮技術把分散的主存空閑區集中起來。
√
20、在分頁系統中,程序中的頁面大小和內存中的幀大小應該一致。
√
單元測試 虛擬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