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產品設計:結構設計流程
1、結構設計流程

初步規劃堆疊
-> 選型和發硬件板框圖DXF文件
-> 堆疊細化
-> 外發拼板和各零件圖
-> 試產樣品裝機反饋
2、結構設計工作流程
1)在初步堆疊
根據產品定義要求或樣機評估項目的可行性,在資源和技術能實現的情況下進行大致的堆疊,并把會在后續產生的一些問題和風險導入到報告。
2)選型和出板框圖DXF文件
在初步堆疊確認后,此時結構部應發送PCBA的DXF文件給硬件進行LAYOUT工作。
此時的DXF文件必須注明硬件擺件的一些影響到結構后續生產裝配的地方,其中比較敏感的地方如(郵票孔,SIM卡座的高度,焊盤的位置以及出線的路徑等)。
與此同時也需要發送此堆疊3D給產品經理進行確認并根據產品的要求進行第一時間的調整。
3)堆疊的細化
在堆疊DXF文件發硬件部后,結構的堆疊可以進行一些細化方面的工作,比如:支架的固定,各處的圓角處理等。
在次過程中是會與硬件和產品經理之間進行多次的確認和調整工作,細化完成后需要進行內部評審。
4)檢查確認
在硬件擺件過程中就會傳輸不同的版本的3D給結構進行確認,不過在最后一版確認時,結構部需要對此版本進行留檔,檢查的標準需要參考行業的規范。
具體的一些標準將根據結構部的內部評估表來操作,在硬件LAYOUT和結構外發前必須要進行整體的內部評審,結構部的評審需要做《堆疊設計審核報告》,并歸檔。
5)外發拼板和零件圖
在最終的評審確認沒有問題后,結構部將最終的堆疊3D和設計說明書外發。
并外發機電料BOM和一些需要打樣的零件2D圖,并跟蹤確認。
6)裝機
在PCBA和結構殼體等結構器件到齊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裝機測試,并對裝機器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量產中可能出現的隱患進行修改。
在整個項目進入量產后整個堆疊工作才能算基本完成,后期的量產過程中也需要了解生產情況,并根據客戶反饋的一些情況提供一些修改建議。
3、結構設計進度安排
初步堆疊(1.5天)
-> 產品部立項
-> 硬件大至擺件和結構細化(2-3天)
-> 結構評審和修改(1天)
-> 部門間評審和修改(1天)
-> 設計說明和BOM以及加工零件圖(1天)
-> 機電料清單
整個設計工作基本在一周內完成。
Io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