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成功導入okr管理體系?okr成功的關鍵因素有 哪些?OKR成功落地的三個標準(企業推行okr的步驟和流程)
OKR在中國企業實施的情況五花八門,各種層次都有,在那些僅僅把OKR作為任務管理工具或項目管理工具的企業來說,他們也會覺得OKR的導入是成功的,當然OKR絕不會是那么簡單。通過觀察大量導入OKR的企業,跟蹤分析企業的實施情況,真人才得出結論,真正成功導入OKR的企業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標準,否則OKR的導入肯定會成為半吊子工程。
1.企業通過戰略梳理對關鍵成功因素-核心競爭力做出清晰的判斷
2.OKR能夠明顯有效的促成業績增長
3.OKR的評價結果被系統性的用于員工的激勵和選拔
三者有順序關系,前者依次是后者的前提條件,但是只有同時滿足上述3者,OKR的導入才算是成功的。相比之下,把OKR作為任務或項目管理工具的企業,就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按照二八規律,日常任務和項目管理占據各級員工80%的工作時間,但是在給企業帶來的增量價值上只做出20%的貢獻。
企業的競爭,總是圍繞品牌、功能、性能、質量、服務、價格、便捷度等要素進行的。其中的資格要素是指,在于對手PK時,你不能低于某一標準,否則就會被踢出游戲,但是再高也沒多大意義;競爭要素是指,越是高于對手,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很多企業要求入職者需要具備本科以上學歷,這時候的學歷就是資格要素,沒有資格的人直接篩掉,投的簡歷都沒人接受;但是學歷在本科以上的候選人中,誰的專業能力強、誰的管理經驗豐富,誰就更可能獲得這個職位,專業能力、管理經驗就是資格要素。
企業也是如此,當面對不同的細分客戶群體時,有些要素就是資格要素,有些就是競爭要素。這些競爭要素,也就是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在哪些要素上采取守勢-資格要素,在哪些要素上采取攻勢-競爭要素,這個組合,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素組合定位。
當企業對核心競爭力的要素組合進行定位時,其背后是對業務邏輯的深刻洞察與理解。只有對企業自身的業務有著足夠的理解,才能對資格要素和競爭要素做出準確判斷,也才能在對標中識別自己與主要對手的差距,從而聚焦自己的資源,獲得相對于對手的競爭優勢。這個對業務邏輯的深刻洞察與理解,也就是OKR脫胎于戰略定位,并且需要層層對齊的內在要求。
日常任務和項目的完成上,也應該有不同的完成標準的要求,大多數只要不低于常規表現即可,少數與核心競爭力掛鉤的任務和項目,才值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企業-SBU-部門-團隊-個人的OKR中,只有貫徹了這種核心競爭力定位要求,才能真正的把OKR聚焦在少數最有價值的工作上。
其次,OKR實施與核心競爭力定位掛鉤的邏輯容易被理解,但是真實世界的商業活動的復雜在于,已有業務邏輯的洞察或許是對的,或許是錯的對于業務環境變化很快的行業-如互聯網行業來說,已有正確的業務邏輯也可能很快失效變成錯的,在這個時候,OKR與核心競爭力定位的掛鉤,甚至核心競爭力定位本身都面臨著被驗證的要求,這就是OKR要能夠明顯有效的促成業績增長。換句話說,邏輯再合理,OKR再有雄心和激情,也需要市場來檢驗。
OKR管理提倡一定要有部分OKR是自下而上提出的,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商業思想,就是面對不確定的商業環境時,來自一線的反應有可能會更好的適應新的商業環境。
在整個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核心競爭力的定位是不是真的吸引了更多的客戶和更多的訂單,OKR的目標達成是不是真的加強了核心競爭力,這個業務邏輯鏈條并不是那么好識別的確定的。開放OKR的制定過程,吸取更廣闊視角的見解,對于處于快速發展行業的企業來說,不僅僅是關系到業績增長的問題,甚至還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OKR體系包含了兩個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兩個邏輯:一面,OKR的達成應該能夠帶動業績的達成;另一面,由于OKR與業績的相關性往往不那么明確,所以企業需要快速的試錯與迭代。
不管OKR的經典理論如何強調OKR的評分不能與激勵掛鉤,但是OKR必須與激勵掛鉤,這是任何一種管理要求能夠真正落地的必然要求。不要相信單純的文化建設能夠保證OKR的落地,這是不現實的態度,激勵本身是一個大的難題與挑戰,但是不等于回避它就能解決它。
OKR是為了更好的激發知識型員工的創造力而被建立起來的管理體系。可以想象一下,如果OKR的實施帶來了企業業績那么明顯的改善,而這一切與員工的努力居然沒有建立起來密切的關系,員工還能夠持之以恒的實施OKR管理,在中國這是不可能的。但是,OKR又要求員工自己提出一部分OKR,如果將達成情況與激勵和選拔直接掛鉤,員工的博弈肯定會轉向保守。
OKR既要能夠帶來業績的明顯改善,還不能導致員工的保守,這個難題怎么破?
限于篇幅,我們無法給出詳細的技巧。我們的基本原則是:越是高層,越應該承擔業績達成的職責,越是基層,越應該承擔OKR達成的職責。由于OKR與業績的相關性是不確定的,所以基層員工的獎懲受業績達成情況的影響就小,甚至在業績達成情況不好的情況下,員工也應該因為OKR達成的優異受到獎勵;反過來,越是高層,越有權力決定下屬人員的OKR設定,越負有去透徹的理解業務邏輯的責任,其獎懲受業績達成情況的影響就越大。這與高管的高薪酬邏輯是一致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