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怎么保存圖片(excel怎么保存圖片格式)
744
2025-03-31
數字平臺正在崛起,成為改變世界的商業模式。過去10年,生于云的互聯網及高科技巨頭,例如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微軟、Uber和Airbnb等,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征是采用平臺模式,并充分運用新ICT技術。
平臺的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所認知并重視,在汽車、生活服務、消費電子、金融和能源等產業,不少具有遠見的公司已經開始試水平臺模式。例如標致雪鐵龍集團的PSA車聯網模塊化平臺、迪斯尼的魔術手環、耐克的NIKE+、西門子的MindSphere、飛利浦的HealthSuite以及海爾的COSMOPlat家電定制平臺等等。
那么,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之中,到底“中意”什么樣的平臺?企業又應該如何選擇平臺的提供商?他們對當前的數字平臺及其供應商又有哪些期望?《ICT新視界》采訪了平安集團、金卡智能、深圳大學和CERNET的CXO,一起來看看他們怎么說?
平安集團:為什么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都青睞數字平臺?
平安集團專注于金融、醫療和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尤其金融科技是我們很重要的陣地。平安集團在金融領域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主要遇到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驅動各行各業向數字化轉型、向數字經濟邁進,如何才能更好地借助科技手段服務于業務,主動迎接和擁抱這個轉變?例如,現在我們提到的數字平臺技術或者說ABC技術(AI+Big Data+Cloud),如何才能更好地應用這些技術?如何將這些新ICT技術通過無縫的、高效的、綠色的方式應用到業務中,實現數字經濟轉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另一方面,當前數字平臺和數字經濟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是眾多新ICT技術的革新,以及這些新技術在新場景中應用的革新。但既然是革新,就會有風險,包括信息安全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等。尤其是信息安全風險,如何才能降低采用新技術和新場景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如何更好地保障整個業務向數字時代和數字經濟轉型?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重點。
數字化轉型需要成熟的數字平臺
我們認為,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確實非常需要成熟的數字平臺的支撐,這甚至可以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在數字經濟時代,國家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同樣離不開數字平臺技術的支撐。例如,平安集團是擁有全金融牌照的行業龍頭,是我國金融行業的代表企業;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制造商,是我國電信行業的代表,還有像家電行業的代表——海爾、美的和格力這樣的大型復合型集團……這些屬于國家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必定都需要數字平臺的支撐。
可以說,所有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新技術的推動,而且越是大型的企業就越需要:從傳統的有紙化辦公到無紙化辦公、再到未來的智慧辦公,可以在提高企業辦公效率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全互聯的通信、海量的數據存儲以及深入的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可以幫助企業轉變以量取勝的傳統發展模式,從數據中要質量、實現企業發展質、量并重;再如云計算,現在國家鼓勵各行業企業上云,包括平安集團、華為、招商銀行、海航等大型企業都在積極推進企業云化,云基礎設施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剛性需求,這也符合當前時代國家發展的需求。所有這些革新都離不開以AI、大數據和云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平臺和數字技術。
華為是平安集團的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在數據中心等ICT基礎設施領域都有很廣泛的合作,包括網絡設備、服務器以及機房建設等方面。在信息安全領域,隨著我們業務的發展,安全保障變得越來越重要,華為的下一代防火墻、邊界防御設備,甚至AI安全、大數據安全分析等這些平臺技術,與平安集團在應用需求和技術上都有深入的探討,部分已得到了應用。此外,隨著我們在智慧城市領域持續發力,華為也成為我們在該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在雙方的合作中,我們最看中華為的兩點:一是華為的專注。華為始終聚焦于數字平臺和數字技術的發展,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和堅持自主研發模式,發展國家的民族產業;二是華為的專家人才隊伍。數字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和可視化,但無論是云服務還是大數據,所有這些數字技術背后必定有一批專家不斷地提供支撐,使之不斷優化、不斷創新、不斷演進,從而能更好地服務于業務。
為數字平臺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態
當前,華為在數字平臺上已經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培養了一批精兵強將,不斷推出一系列優秀的數字平臺產品。未來,我們希望華為能夠作為一個主導的中間力量來構建生態,幫助我們更好地應用數字平臺技術,這也是我們整個行業的訴求。
以平安集團的經驗來看,我們起步于金融行業,但并不拘泥于此,還在向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房地產和汽車等其他行業拓展。我們的戰略是構建生態,因為我們明白要想在這些行業得到大的發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一個整體良好的行業環境。我們也希望華為能在數字平臺的行業生態建設方面多貢獻自己的力量,投入更多的專家力量,將經驗分享到整個行業,例如在AI的生態建設上推出一些具體舉措,這對整個行業更好地應用數字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方面平安集團愿意與華為開展更多合作,共同努力拉動行業生態盡快構建起來。
金卡智能:數字平臺點“燃”公用事業
創立于1997年的金卡智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慧公用事業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公司圍繞公用事業領域的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可提供從智能設備、通信網絡、應用管理軟件到互聯網云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金卡智能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擁有公用事業領域的客戶2000+、覆蓋1500+城市、服務3500萬+城市家庭用戶。
金卡智能從2013年就開始從事燃氣物聯網的探索與實踐,曾主導全球首例NB-IoT智慧燃氣抄表試點項目,并一直致力于推動智慧公用事業在全球的發展。目前,我們在全國已擁有500+萬臺物聯網表具的應用。與此同時,我們也很早就開始嘗試在云端進行后臺數據的處理和業務的支撐,目前已擁有公有云客戶500+家,公有云上在線的物聯網終端表具達到150+萬臺。
作為國內物聯網應用的先行者,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艱難和挑戰。在終端側,我們嘗試對智能表具進行了很多技術改造,以使其能夠適應低功耗、低成本的應用,并降低對網絡的依賴等;在云端,如何管理眾多的終端連接,如何處理每日抄表產生的海量數據,如何突破性能瓶頸、規避安全風險等,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尋求突破。
而數字平臺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等的應用,幫助我們降低了燃氣抄表的成本、提升了抄表準確度,加深了我們對用戶需求的理解,也加強了我們對燃氣管網運行狀況的綜合預測能力。特別是NB-IoT的出現為燃氣抄表等智慧燃氣應用帶來了福音:在終端側,NB-IoT的廣泛連接、低成本和低功耗等技術特性,非常適合燃氣抄表的應用場景;在云端側,華為推出的公有云應用,例如OC(OceanConnect)IoT云平臺,針對物聯網設備的連接、管理和安全等提供了很多強大的工具,讓應用方能夠直接使用,完成上層業務的各種復雜功能,大大簡化了物聯網應用的開發。上述這一切最終都將為廣大消費者創造價值,為燃氣和公用事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燃氣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我們迫切期望能有一個成熟的數字平臺來提供支撐。首先,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平臺技術的應用,一家企業或者一個單獨領域很難將其做深入做成功,需要與一個強大的生態伙伴共同合作;其次,我們希望在智慧燃氣領域的成功實踐,能夠實現跨行業的延展,例如從智慧燃氣的智能抄表擴展到智慧家居的安全預警等,這同樣需要眾多的終端伙伴參與,通過云端數據集成等多維度的跨界整合,創造出新的價值點;此外,金卡智能這兩年一直在拓展海外市場,希望將中國成功應用的智慧燃氣抄表方案等推廣到全球。例如在一帶一路國家,華為海外辦事處積極推介我們的產品,為將我們的優秀解決方案帶到全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華為擁有成熟的數字平臺技術,多年來也一直致力于生態建設,在雙方過去3~4年的合作中,無論是在團隊和技術上的支持與協助,還是對我們需求的理解,共同探討各種合作商業模式,我們都得到了華為的大力支持和建議指導。華為還投入了很大精力對我們的終端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進行認證,通過認證幫助我們將解決方案在安全和性能等方面提升質量。可以說與華為的合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我們認為,華為的數字平臺已經擁有了非常不錯的功能。未來希望在縱向行業領域,華為能有相應的行業專家與我們對口,從而迅速理解我們的需求。在大數據應用層面,我們相關的團隊已經做了一些嘗試和技術鋪墊,但在商業模式上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創造新的價值、如何完善商業的表達、有什么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華為有更多跨行業的經驗,在這方面相信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好的經驗。在跨領域的延展上,物聯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期待通過華為的平臺和生態伙伴,能夠將成功實踐擴展到其它領域,例如從智慧燃氣到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
深圳大學:數字平臺構筑智慧校園新體驗
深圳大學建校于1983年,是一所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經過35年的建設,深圳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國際知名的大學,在人才培養中成就了一批商界領袖,如馬化騰、周海江、史玉柱等。
深圳大學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要服務于大學的定位,即建設一所具有新時代特色、讓人民滿意的特區大學,其中特別是要讓師生滿意,這要從3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就是要強***學,智慧校園要服務于教學,第二要服務于科研,第三要服務于校園生活。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教育行業的信息化浪潮正在興起。深圳大學一直注重以信息技術驅動教育創新,致力于創建符合“雙一流”標準的智慧校園,更好地支撐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給教研工作提供全新的發展動力。
智慧校園讓管理更高效、環境更安全
進入21世紀以來,深圳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學校要取消圍墻”的要求,一直致力于建設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但隨著國內電商和物流業的日漸發達,每天有大量外賣和物流人員進入校園,造成進出校園的人流量非常大,如何才能在人流自由出入的情況下保證校園安全?以往僅依靠人防的方式根本行不通,現在的重點是要提高技防能力,做到人防與技防相結合。
2016年,深圳大學在西麗校區的建設中,整體采用了華為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布設了740個高清攝像頭,同時采用了智能化軟件,包括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對校內的人流、車流進行了管控;宿舍區也采用其他第三方的人臉識別軟件對進出宿舍的人流進行識別,不僅大大提高了校園的安全性,也保證了校園內的自由通行。
例如,以前像圖書館和餐廳等校內公共場所,由于每天的人流量較大,一旦發生盜竊案件,只能采取事后排查的方法進行處理。而現在部署了平安校園解決方案之后,盜竊案件已經大幅下降、接近于零。再如在“山竹”臺風過境期間,智慧校園解決方案也有不俗表現。臺風當天,校區辦領導在監控室里指揮了整個救援工作,無論是某一條路上的樹倒了,或是某一座建筑的樓梯損壞,各種情況都了如指掌。
通過平安校園,可以對人、車和校園設施等進行智能化管理,讓校園管理更高效、讓校園環境更安全。此前,校園里監控點或者布防的人防數量相當龐大,每一個點要布控一個崗位,一天三班倒,至少需要3個人員;現在,通過智慧校園的集中管控后,人力大幅減少,安防的效率大大提升。
數字平臺為教學科研打造重要基礎設施
自西麗校區建成以來,深圳大學已擁有3個校區,跨度達十幾公里。我們與華為的合作,首先就在傳輸方面,采用華為的波分復用設備、通過光傳輸拉近了3個校區的距離,將相距較遠的3個校區變成一個局域網,在整個園區內保證了網絡的高帶寬,師生在多校區的信息服務無差異、***無感知;其次,我們采用華為的數據中心技術在西麗校區建設了一個高標準的數據中心,保證了運維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為整個學校打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保證為學校未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持續的服務;此外,通過采用互動教室和智能錄播系統等,正在建設的多校區互動課堂可支持跨校區自由選課,為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通過采用華為的敏捷網絡、數據中心和模塊化機房等ICT基礎設施,深圳大學為學校師生的教學、科研和創業等工作提供了先進的平臺基礎,讓學生和老師可以更輕松地聚焦于自己的工作和業務。
華為作為全球ICT行業的領導品牌之一,在技術先進性和產品質量方面非常領先;同時公司總部又設在深圳本地,使我們能夠享受到比較好的售后服務。這是我們選擇華為作為建設智慧校園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目前為止,華為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無論是穩定性還是安全性都做得非常好,基本滿足了我們教學、科研以及校園生活方面的各項使用需求,期待未來與華為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看CERNET如何在教育平臺上搭建數字平臺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CERNET)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教育和科研網絡之一。從1994年開始建設到現在,全國與CERNET聯網的大、中、小學等教育和科研單位已達2000+家,其中高等學校1600+所,用戶超過2000萬人。在國際上,CERNET與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學術網絡都有高速的互聯。
對于教育信息化來說,數字平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其實CERNET從1994年建立開始,就將自己定位成一個行業數字化的平臺,而且是一個可演進的平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單元技術在這個平臺上逐步演進、不斷發展。因為CERNET作為一個平臺,首先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其所連接的全國接近2000所高校,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探討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更好地做實驗,還可以實現軟件的開放與共享等。CERNET讓本來只能由一所學校獨立完成的事情,能夠集中起更多人的力量來做,從而實現1+1>2的效果。例如在各學校校園網絡中最基本的網絡接入方面,通過CERNET平臺,不僅可以接入教育網聯網的所有國內學校,也包括全世界的eduroam。
我們希望能與華為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將CERNET這個平臺越建越好:一方面,校園網的基礎設施建設與華為合作緊密,很多學校都采用了華為的數字平臺硬件設備;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在更高層次,例如網絡行為研究等方面,利用校園網豐富的師生上網數據與華為共同開展研究,以便可以為網絡提供更好、更安全、更靈活的服務。目前,很多學校已經開始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與華為這樣世界一流的ICT企業在基礎研究領域進行更多的合作,面向5~10年后的技術與應用趨勢開展研究,瞄準更長遠的未來。
-----------
本文轉自《ICT新視界》第24期
金融專區 大數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