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IC實測波形入手,搞懂IIC通信(IIC波形)

      網友投稿 1452 2022-05-30

      玩單片機的朋友都知道IIC通信這個工具,但好多人只是會用,內部的原理不求甚解,或是想要了解其原理,但卻對抽象的時序描述一頭霧水。本文將從實測的IIC波形入手,帶你看到真實的IIC樣子,進而去理解IIC的通信原理。

      IIC基礎知識

      首先復習一下IIC基礎知識,這部分看不懂的請先帶著疑問,然后我們通過分析IIC的真實波形,這些疑問可能就豁然開朗了~

      IIC是什么

      II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總線)是一種由 PHILIPS 公司開發的兩線式串行總線,用于連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圍設備。它是由數據線 SDA 和時鐘 SCL 構成的串行總線,可發送和接收數據。在 CPU (單片機)與IIC模塊之間、IIC模塊與IIC模塊之間進行雙向傳送。

      IIC的一些特點:

      IIC是半雙工,而不是全雙工

      IIC是真正的多主機總線,(對比SPI在每次通信前都需要把主機定死,而IIC可以在通訊過程中,改變主機),如果兩個或更多的主機同時請求總線,可以通過沖突檢測和仲裁防止總線數據被破壞

      起始和終止信號都是由主機發出的,連接到I2C總線上的器件,若具有I2C總線的硬件接口,則很容易檢測到起始和終止信號

      在起始信號后必須發送一個7位從機地址+1位方向位,用“0”表示主機發送數據,“1”表示主機接收數據。

      每當主機向從機發送完一個字節的數據,主機總是需要等待從機給出一個應答信號,以確認從機是否成功接收到了數據

      起始信號是必需的,結束信號和應答信號,都可以不要

      注:實際使用中,一般是單片機作為主機,其它器件作為從機,單片機先向器件發送信息表示要讀取數據,之后轉變傳輸方向,器件發送數據到單片機。

      IIC物理連接

      使用IIC通信的IIC器件有很多,比如陀螺儀加速度計MPU6050,EEPROM存儲芯片AT24C02等,通過IIC總線,可以與單片機之間進行數據傳輸。

      IIC通信線只有只有兩根,數據線SDA的高低電平傳輸2進制的數據,時鐘線SCL通過方波信號提供時鐘節拍

      多個IIC器件可以并聯在IIC總線上,每個器件有特定的地址,分時共享IIC總線

      實際使用IIC當然還要連接電源以及共地哦

      IIC時序

      網上查找IIC的基礎知識,可能會搜到這樣的時序圖:

      看起來好復雜的樣子,這時可能一部分人就放棄思考了。

      IIC起始結束信號

      好吧,換個簡單點的圖,你也可能會搜到這樣的圖:

      這張圖看起來更簡單一些,描述了IIC的起始和停止條件:

      起始:時鐘線SCL為高時,數據線SDA由高到低

      停止:時鐘線SCL為高時,數據線SDA由低到高

      注:SDA和SCL同時為高時,為IIC總線的空閑狀態

      IIC應答

      再來看下面這張圖:

      這表示IIC的應答機制

      下面的波形:SCL,主機產生的時鐘脈沖

      上面的波形:SDA,主機發送的8位數據

      中間的波形:SDA,從機在第9個時鐘信號進行拉低回應,表示收到了主機發來的數據,拉高則表示不應答

      注:實際上,上面和中間是同樣的SDA線,這里只是分開示意。因為IIC應答是一種相互關系,單片機發數據給IIC器件,IIC器件要進行應答,表示收到了數據,同樣,單片機接收IIC器件的數據后,也要給IIC器件一個應答。

      既然發送完都需要對方回應,那什么時候使用不應答呢?就是在讀取到本次數據后,如果不需要繼續讀取,則發送非應答,對方以為你沒收到這次數據,則就不會繼續發送了。

      IIC完整傳輸時序

      開始標志(S)發出后,主設備會傳送一個7 位的Slave 地址,并且后面跟著一個第8位,稱為Read/Write 位。

      R/W 位表示主設備是在接受從設備的數據還是在向其寫數據。

      然后,主設備釋放SDA 線,等待從設備的應答信號(ACK)。每個字節的傳輸都要跟隨有一個應答位。

      應答產生時,從設備將SDA 線拉低并且在SCL 為高電平時保持低。

      數據傳輸以停止標志(P)結束,然后釋放總線。但主設備也可以產生重復的開始信號去操作另一臺從設備,而不發出結束標志。

      所有的SDA 信號變化都要在SCL 時鐘為低電平時進行,除了開始和結束標志

      常用的數據收發方式(時序)

      上面1.3小節是IIC的基礎時序,在實際使用中,一般是對某個IIC器件的某個寄存器進行讀寫操作,因此,對于寄存器的讀寫操作,還要遵循下面的組合時序邏輯。

      寫一個字節

      用于對IIC器件某個寄存器的配置,如對MPU6050的某些參數進行設置。

      寫寄存器時,主設備除了發出開始標志和地址位,還要加一個R/W 位,0 為寫,1 為讀

      在第9 個時鐘周期(高電平時),MPU6050 產生應答信號

      主設備開始傳送寄存器地址,并接到應答

      然后開始傳送寄存器數據,仍然要有應答信號

      最后主設備發送停止信號。

      連續寫多個字節

      對連續地址的寫入,這個用的較少。

      通信時序與上面的“寫一個字節”類似,上面是寫一個字節后就停止了,若要連續寫,則繼續寫即可,只要可以收到從機Ack。

      讀一個字節

      用于讀取IIC器件某個寄存器的數值。

      首先由主設備產生開始信號,然后發送從設備地址位和一個寫數據位,等待應答

      然后發送寄存器地址,才能開始讀寄存器

      收到應答信號后,主設備再發一個開始信號,然后發送從設備地址位和一個讀數據位

      然后,作為從設備的MPU6050 產生應答信號并開始發送寄存器中的數據

      通信以主設備產生的拒絕應答信號(nACK)和結束標志(Stop)結束

      拒絕應答信號(nACK)產生定義為SDA 數據在第9 個時鐘周期一直為高

      連續讀多個字節

      也是用于讀取IIC器件某個寄存器的數值,當某些數據一位字節不夠表示,或有一組連續的數據需要讀時,可以使用該模式。

      通信時序與上面的“讀一個字節”類似,上面是讀一個字節后就nAck叫停,若要連續寫,則發送Ack,直到不需要繼續讀時再回復nAck。

      復習了這么多,之前對IIC懵懵懂懂的是否依然犯迷糊,好了,現在從理論進入實踐,看看真實的IIC是什么樣子。

      初識IIC真實波形

      下面這張圖是通過示波器抓取的IIC波形,可以看到:

      時鐘線SCL是一種間歇性的方波(需要通信時才產生方波)

      數據線SDA根據SCL提供的節拍,高電平代表數據1,低電平代表數據0

      沒有數據傳輸時,SDA和SCL均為高電平狀態

      起始信號后,數據是9個一組,包括8位的數據和另一方的1位回應

      圖中紅色數字表示單片機發送的8位數據,黃色數字表示IIC器件回應的信號,低電平0表示器件收到了單片機發來的數據。

      現在對IIC波形有沒有多了一些直觀的認識?下面再進入編程階段,看看程序是怎么控制這兩根線的。

      編寫IIC通信函數

      IIC通信可以使用單片機自帶的硬件IIC,它提供了固定的引腳接口和函數庫。也可以自己通過軟件編寫來實現IIC時序,這時就可以任選引腳,也方便其它硬件平臺的移植。

      下面通過軟件IIC的編寫,從軟件角度理解IIC通信邏輯。

      以下函數都是單片機在執行,即主機發出的動作,所以一定要從單片機的角度思考哦~

      另外,不要看到程序就匆匆掠過,為幫助理解,我對代碼進行了一定的注解,仔細分析每條代碼,想想與IIC的邏輯如何對應起來,IIC邏輯還沒懂的,讀完本篇,分析過真實的IIC波形后,再來看看代碼,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起始IIC_Start()

      //================================== //產生IIC起始信號 //================================== void IIC_Start(void) { SDA_OUT(); //sda線輸出 IIC_SDA=1; delay_us(2); IIC_SCL=1; //時鐘線為高時 delay_us(2); IIC_SDA=0; //數據線由高到低 delay_us(4); IIC_SCL=0; //時鐘線拉低,鉗住IIC總線,準備發送數據 }

      最后一句SCL拉低,然后就準備產生時鐘信號,發送數據了。

      停止IIC_Stop()

      //================================== //產生IIC停止信號 //================================== void IIC_Stop(void) { SDA_OUT(); //sda線輸出 IIC_SCL=0; //確保時鐘線為低時,數據線才能變化為0,否則這就可能成起始信號了! delay_us(2); IIC_SDA=0; delay_us(2); IIC_SCL=1; //時鐘線為高時 IIC_SDA=1; //數據線由低到高 delay_us(4); }

      停止前也要確保SCL是拉低的狀態。

      最后SDA和SCL都為高,即釋放IIC總線,IIC總線進入空閑狀態。

      等待應答IIC_wait_Ack()

      //================================== //等待應答信號到來 //用于發送模式下,發送8位后,等待器件應答第9位 //返回值:1,接收應答失敗 // 0,接收應答成功 //================================== u8 IIC_Wait_Ack(void) { u8 ucErrTime=0; SDA_IN(); //SDA設置為輸入 IIC_SDA=1;delay_us(1); //SDA先拉高,若被從機拉低則說明收到應答信號 IIC_SCL=1;delay_us(1); //SCL拉高,產生第9位的脈沖 while(READ_SDA) { ucErrTime++; if(ucErrTime>250) { IIC_Stop(); return 1; } } IIC_SCL=0;//時鐘輸出0 //SCL拉低,結束第9位的脈沖 return 0; }

      在一定是時間內檢測SDA是否被從機拉低,被拉低則說明從機收到了數據。

      產生應答IIC_Ack()

      //================================== //產生ACK應答 //用于讀取模式(SDA為in)讀了8位器件數據后,在第9位給出一個應答,我還要繼續讀 //================================== void IIC_Ack(void) { IIC_SCL=0; //確保時鐘線為低時,數據線才能變化為0,否則這就可能成起始信號了! SDA_OUT(); //SDA由讀取改為發送 delay_us(2); IIC_SDA=0; //拉低SDA,表示應答 delay_us(2); IIC_SCL=1; //SCL先上升 delay_us(2); IIC_SCL=0; //SCL再下降,形成一個脈沖,應答才生效 }

      單片機在接收器件數據后,進行回應,表示接收到了器件的數據。

      該函數用在連續讀取多個字節時,每讀完一個字節(8位),產生回應,表示還要進行讀,這時器件就可以繼續發數據了。

      從IIC實測波形入手,搞懂IIC通信(IIC波形)

      當單片機不需要繼續讀,如連續讀的最后一個字節,或只讀一個字節,單片機發送非應答信號,這時器件以為單片機沒有收到數據,接下來就不會再發數據了。

      非應答函數如下,就是拉高SDA:

      不產生應答IIC_nAck()

      //================================== //不產生ACK應答 //用于讀取模式(SDA為in)讀了8位器件數據后,在第9位給出一個應答,我不想讀了 //================================== void IIC_NAck(void) { IIC_SCL=0; //確保時鐘線為低時,數據線才能變化為0,否則這就可能成起始信號了! SDA_OUT(); //SDA由讀取改為發送 IIC_SDA=1; //拉高SDA,表示不應答 delay_us(2); IIC_SCL=1; //SCL先上升 delay_us(2); IIC_SCL=0; //SCL再下降,形成一個脈沖,不應答才生效 }

      IIC發送一個字節

      //================================== //IIC發送一個字節 //返回從機有無應答 //1,有應答 //0,無應答 //================================== void IIC_Send_Byte(u8 txd) { u8 t; SDA_OUT(); //SDA發送模式 IIC_SCL=0; //拉低時鐘開始數據傳輸 for(t=0;t<8;t++) { IIC_SDA=(txd&0x80)>>7; //SDA高低電平表示數據1和0 txd<<=1; delay_us(2); //對TEA5767這三個延時都是必須的 IIC_SCL=1; //SCL先上升 delay_us(2); IIC_SCL=0; //SCL再下降,形成一個脈沖,發送一位數據生效 delay_us(2); } }

      發送一個字節,就是分8次循環,產生8個時鐘信號,并將SDA賦值為0或1。

      IIC讀取一個字節

      //================================== //讀1個字節 //ack=1時,發送ACK,ack=0,發送nACK //================================== u8 IIC_Read_Byte(unsigned char ack) { unsigned char i,receive=0; SDA_IN(); //SDA輸入模式 for(i=0;i<8;i++ ) { IIC_SCL=0; //SCL先下降,通過循環,形成時鐘脈沖 delay_us(2); IIC_SCL=1; //SCL上升 receive<<=1; if(READ_SDA) receive++; //讀取并組合記錄數據,++表示讀到1了,最低位置1 delay_us(1); } //讀取8位后,主機需要變為發送模式,在第9位進行應答或不應答 //此時CLK還是高電平狀態,不過下面的應答會先將CLK拉低的 if (!ack) { //讀1個字節,或讀多個字節讀到最后一個字節時,使用nACK //然后配合使用IIC停止信號 IIC_NAck();//發送nACK } else { //讀多個字節還沒讀完時,使用ACK,表示現在讀的ok,還要繼續讀 IIC_Ack(); //發送ACK } return receive; }

      讀取一個字節,也是分8次循環,產生8個時鐘信號,并讀取SDA的高低電平信號,最后,根據要不要繼續讀下一個字節,發送第9位的Ack或nACK。

      真實IIC波形詳細分析

      讀取從機數據(單字節讀)

      這張圖展示IIC讀某個器件的寄存器的一個字節的真實波形(注:實際是讀了2個不同寄存器的值,每個寄存器讀了1個字節,所以,可以先只看前半部分哦~),我已對波形進行了詳細的注解。

      對照著圖,再來溫習一下各個信號的特點:

      起始信號:時鐘線SCL為高時,數據線SDA由高到低

      停止信號:時鐘線SCL為高時,數據線SDA由低到高

      數據信號:連續的8位,每一個SCL脈沖時鐘對應的SDA,高電平為數據1,低電平為數據0

      應答信號:第9位(數據信號后),由對方產生的回應,0為產生回應,1為不產生回應

      這幅圖中,單片機先產生起始信號,然后發送7位器件地址+1位寫標志(綠色的0),并等待從機回應(從機拉低SDA表示收到數據),接著發送8位寄存器地址,并等待從機回應。然后,單片機先再次產生起始信號,發送7位器件地址+1位讀標志(綠色的1),并等待從機回應。從機收到讀的信號后,從機開始發送8位數據,主機接收到數據后,主機發送nAck不應答信號(圖中的Ack(1),主機將SDA拉高,從機則認為主機剛才沒有收到它發送的數據,從機將不再繼續發送),接著主機發送結束信號,讀取完成。

      此圖后半部分是以相同方式讀了另一個寄存器的值。

      上圖中,SCL信號都是由單片機產生,SDA信號由單片機和IIC器件(從機)共同產生,當需要對IIC器件的寄存器寫時,單片機產生SDA數據,當需要讀取IIC器件的寄存器數據時,改變傳輸方向,IIC器件產生SDA數據。

      對于主機和從機什么時候控制SDA,還可以參考這個圖幫助理解:

      讀取從機數據(多字節讀)

      上面是單字節讀的波形,再來看看多字節的波形,前面的寫器件地址、寫寄存器地址1與單字節讀一樣,這張圖只顯示了后面不一樣的部分,主要區別在于單片機接收到數據1后,產生低電平的應答,從而可以繼續讀取數據2。

      (注意,因為傳感器這次測得的數據不一樣,所以讀出的數據也不一樣哦~)

      注:以上的IIC真實波形,是使用是硬件IIC,自己編寫的軟件IIC測得的波形,可能在兩個信號的前后延時時間上稍有差別,但整體的時序邏輯肯定是一樣的。

      配置從機寄存器(單字節寫與多字節寫)

      對于寄存器的配置,也就是IIC的寫寄存器操作,我就不放圖了,參考上面的“常用的數據收發方式(時序)”以及上面的IIC讀寄存器的真實波形,IIC的寫寄存器的真實波形,應該可以腦補出哦,哈哈~

      最后

      通過真實的IIC波形分析,對IIC通信邏輯有沒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呢?

      原創不易,覺得有用請多多關注支持~

      單片機 嵌入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上一篇:組織變革的七大誤區(組織變革的看法)
      下一篇:深度學習在物理層信號處理中的應用研究(物理層信號的功能特性)
      相關文章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