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Scope Pro分析儀(chipscope使用教程)
ChipScope Pro分析儀
ChipScope Pro 分析工具(Analyzer tool)直接與ICON、ILA、IBA、VIO及IBERT核相連,用戶可以實時地創建或修改觸發條件。
注意:雖然ChipScope Pro分析工具能識別設計中的ATC2核,但是需要將JTAG接口與安捷倫邏輯分析儀相連,建立ATC2核與安捷倫邏輯分析儀的通信。
分析工具有兩部分:分析工具服務器和客戶端。
(1) 服務器是命令行服務程序,可以通過JTAG下載電纜連接目標器件的JTAG口。如果用戶想通過JTAG下載線調試本地目標系統,不需要手動打開分析工具服務器,只有當用戶需要和遠程客戶端相連時,才需要手動打開分析工具服務器
(2) 分析工具客戶端是一個圖形化的用戶接口界面(GUI),它連接目標系統的JTAG鏈,與目標器件中的ChipScope內核通信。分析工具的客戶端和服務器可以運行在一臺機器上(local host模式)或者不同機器上(remote模式),remote模式在以下情況下非常有用。
在大部分情況下,用戶是通過分析工具客戶端來對設計進行分析的,這里詳細介紹客戶端界面和功能。客戶端界面如圖9-38所示。
分析工具客戶端由菜單欄、常用工具欄、項目瀏覽器、信號瀏覽器、主窗口以及信息顯示窗口組成。
(1) 菜單欄。
(2) 項目瀏覽器:項目瀏覽器在JTAG邊界掃描鏈正確初始化后會列出掃描鏈上所有能識別的器件,顯示核的數目,并為每個核創建一個文件夾,其中包含了觸發條件設置和要觀察信號的波形文件。在配置下載完成后,項目瀏覽器也會同時更新。
(3) 信號瀏覽器:信號瀏覽器用于添加和刪除視圖中的信號,當在項目瀏覽器中選中一個ChipScope核后,在信號瀏覽器中會顯示出與此核相關的信號,可以對這些信號重命名或將信號組合成總線的形式。
(4) 主窗口:主窗口主要用于顯示【Trigger Setup】、【Wavaform】、【Listing】以及【Bus Plot】等窗口。
(5) 信息顯示窗口:信息顯示窗口會列出分析儀所有的狀態信息,便于用戶查看。
使用Analyzer觀察信號波形時,首先需要將設計和ChipScope Pro核共同生成的配置文件下載到FPGA芯片中。然后通過設定不同的觸發條件捕獲數據,將其存儲在芯片的BRAM中,通過JTAG鏈回讀到PC上觀察波形。
一、 配置目標芯片
打開Analyzer,在常用工具欄上單擊,初始化邊界掃描鏈,成功完成掃描后,項目瀏覽器會列出JTAG鏈上的器件,如圖9-39所示。Analyzer能自動識別出邊界掃描鏈上的所有Xilinx的CPLD、FPGA、PROM以及System ACE芯片。圖9-39所示為ML505目標板的JTAG鏈掃描結果。
當JTAG鏈掃描正確后,菜單項“Device”才能由灰色變為正常。需要注意的是:ChipScope通過JTAG鏈來觀察芯片內部邏輯,因此在生成配置文件時只能利用.bit格式的配置文件,且時鐘需要選擇“JTAG CLK”,選擇“CCLK”可能會導致配置失敗。
二、 設置觸發條件
將包含ChipScope核的工程下載到FPGA中以后,還需要設定觸發條件才能在Analyzer中捕獲到有效波形。Analyzer的觸發設置由【Match】匹配、【Trig】觸發以及【Capture】捕獲三部分組成,其中【Match】用于設置匹配函數,【Trig】用于把一個或多個觸發條件組合起來構成復雜的觸發條件,【Capture】用于設定窗口的數目和觸發位置,典型的配置界面如圖9-40所示。
(1) 【Match】里設置觸發條件的匹配函數,多個函數的組合構成ChipScope Pro核的整個觸發條件。
(2) 【Trig】窗格可以把一個或多個觸發條件組合起來,構成復雜的觸發條件。觸發條件是一個或者多個觸發條件的組合,ChipScope Pro根據觸發條件判斷是否捕獲數據。在Analyzer中可以定義多個觸發條件。
(3) 【Capture】里可以設置視窗的數目和視窗中觸發事件的位置,這些視窗通常包含由一個觸發事件產生的一連串連續采樣點。
三、 捕獲數據
運行捕獲Running/Arming the Trigger,設置好觸發條件后,在工程管理窗口中選擇【Trigger Setup】→【Run】命令,分析儀進入捕獲(arm)狀態。如果觸發條件得到滿足,Core捕獲數據,直到設置的緩沖區填滿為止,然后通過JTAG上傳數據,并在【Waveform】和【Listing】窗口中顯示。如果需要強制進行數據捕獲,可以選擇【Trigger Setup】→【Trigger Immediate】命令,該命令忽略觸發條件并立刻進行捕獲,直到設置的緩沖區填滿為止,并在【Waveform】和【Listing】窗口中顯示。
要停止捕獲,選擇【Trigger Setup】→【Stop Acuqisition】命令。
四、 觀察信號
ILA核可以通過【Waveform】、【Listing】和【Bus Plot】窗口觀察信號波形。
(1) 【Waveform】窗口
在圖9-42所示【JTAG Chain】的ILA核下單擊【Waveform】,打開圖9-43所示波形顯示界面,它類似于邏輯分析儀,可以支持如下操作。
(2) 【Listing】窗口如圖9-44所示。
【Listing】窗口以列表形式顯示采樣緩沖區。基本功能和【Waveform】相同。
(3) 【Bus Plot】繪圖窗口如圖9-45所示。
如果設計中有VIO核,可以在【VIO Console】窗口觀測虛擬輸入輸出信號狀態,如圖9-46所示。
(1) 【Bus/Signal】欄:包含VIO核的總線或者信號名稱。單擊右鍵,設置信號/總線的【Type】顯示類型和【Persistence】顯示時間長度。
(2) 【Value】欄:顯示信號的當前值。
五、 導入、導出數據
ChipScope提供了強大的數據采集能力,最大深度可達16384,單靠肉眼觀測是不可行的,需要將采集波形存儲下來,再通過VC、MATLAB等工具完成后續分析。【File】菜單下【Export】命令,可導出.VCD、.ASCII以及.FBDT等3種類型的文件。
用戶可以對采樣信號進行重命名,然后在ChipScope中導入所有信號名,以方便觀察和分析。Core Generator、Core Inserter、Synplicity Certify和FPGA Editor 工具都可以產生有關信號名的文件,在ChipScope中,可以運行【File】菜單下【Import】命令,從指定文件中導入信號名。
9.5 利用FPGA Editor修改Chipscope Pro核信號連接
對于使用高密度FPGA實現的復雜的邏輯設計,每次在ChipScope Pro Core中修改信號探點都需要重新進行布局布線,布局布線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更令人頭痛的是,布局布線后的結果可能每次都有差異,有時會變得很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FPGA Editor與ChipScope的協同工作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利用FPGA Editor和ChipScope Pro協同工作,可在FPGA Editor中對器件內的ChipScope Pro探點直接修改。由于不再布局布線,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ChipScope Pro Analyzer的跟蹤和分析也更準確。
運行ISE 11.x設計工具,在【Processes for Source....】窗口中單擊【View/Edit Routed Design(FPGA Editor)】。彈出FPGA Editor界面,在右邊菜單欄中單擊【ILA】命令,打開如圖9-47所示的ILA設計界面,在【Array】窗口中修改布線。
9.6 小結
本章詳細介紹了Xilinx內嵌邏輯分析儀ChipScope Pro,它是Xilinx開發的功能強大的在線調試工具,它解決了用片外邏輯分析儀進行設計調試時需要硬連接的瓶頸。本章首先介紹了ChipScope Pro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ICON、ILA、VIO和ATC2等功能模塊,接著用一個實例介紹了ChipScope Pro的應用,最后討論了用ChipScope Pro分析儀進行設計調試的方法。希望通過本章介紹,讀者能快速熟悉并掌握ChipScope Pro的應用,并借助此工具,快速找到并排除設計中的問題。
Windows 硬件開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