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美學物聯網通信技術——5G

      網友投稿 1257 2025-04-01

      5G,這個詞,我想每個接觸ICT行業的朋友都有聽過,可5G的到來,對物聯網行業的幫助究竟是什么?

      我相信,95%的ICT從業者對5G這一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這一期文章的主題主要是普及一些5G關鍵技術的介紹。

      如果你對這方面感興趣,希望你在評論區留下我們的暗號:拯救小白!

      也希望你能get到屬于自己的知識盲點!

      一、移動通信概述

      1.移動通**展歷程

      1G 模擬制式語音業務NMT TACS AMPS NAMTS

      2G 數字制式 語音業務 低速數據業務10kbps~200kbps GSM CDMA

      3G 移動多媒體業務 2Mbps~50Mbps? TD-SCDMA? WCDMA CDMA2000

      4G 移動寬帶 100Mbps~1Gbps?? TD-LTE FDD LTE

      5G 萬物互聯

      2.4G和5G的“野心”

      A.4G設計目標

      三高

      高峰值速率:下行峰值100Mbps,上行峰值50Mbps

      高頻譜效率:頻譜效率是3G的3~5倍

      高移動:支持350km/h(在某些頻段甚至支持500km/h

      兩低

      低時延:控制面IDLE-> ACTIVE:<100ms,用戶面傳輸:<10ms

      低成本:SON(自組織網絡),支持多頻段靈活配置

      一架構

      以分組域業務為主要目標,系統在整體架構上是基于分組交換的扁平化架構

      B.5G設計目標

      聚焦多元化需求:eMBB+uRLLC+eMTC

      用戶體驗速率

      頻譜效率

      移動性

      時延

      連接數密(設備/平方公里)

      網絡功耗效率

      區域流量能力

      峰值速率

      3.實現“野心”的關鍵

      頻譜資源

      頻譜資源變化:更大帶寬、更高利用率

      頻譜資源: 4G? 20MHz???? 5G 400MHz

      傳輸帶寬: 4G保護帶寬占比約10%頻譜利用率約90%?????? 5G 保護帶寬占比2%~3% 頻譜利用率約98%

      系統架構

      系統架構演進:傳統網絡至4G

      系統架構演進:5G NFV(網絡設備功能虛擬化)

      關鍵技術

      4G????? VS? ? ? 5G

      雙工方式:TDD/ FDD——靈活雙工、全雙工

      多址技術:OFDMA/SC-OFDMA——OFDMA/SC-FDMA/NOMA

      天線技術:傳統MIMO——Massive MIMO

      調制方式:64QAM——1024QAM

      4.5G前景展望

      使能更多新興垂直行業應用!

      案例 智能電網:監控和控制? 故障自恢復? 時延要求5~50ms? 可靠性要求 非常高

      無人機:公共安全? 農林? 時延要求10~30ms 可靠性要求 高

      智能醫療:遠程手術 時延要求10~100ms 可靠性要求? 高

      智能制造:機器人通信與控制? 時延要求 10~100ms? 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

      二、5G網絡概述

      1.移動業務需求趨勢及業務場景

      A.5G時代面臨的挑戰

      MBB數據流量雪崩式增長? 移動互聯網等新應用所帶來的流量爆炸性增長? 10年1000倍

      聯網設備數量巨大增長? 具備通信能力的機器?? 2020年有1000億聯網設備

      應用場景和需求的多樣性? 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通信 比如車與車之間的通信?? 由于機器通信所帶來新需求和新特性

      高速率=良好的用戶體驗

      流媒體VR視頻的帶寬需求

      物聯網通信技術——5G

      B.不同制式所支持連接數

      3G每小區支持100個連接

      4G每小區支持1000個連接

      5G每平方公里支持1百萬個連接

      有了5G,十字路口不再擁塞

      自動駕駛對低時延的需求

      C.5G的關鍵性能指標

      時延 1毫秒? 端到端時延 30~50x

      吞吐量? 10Gbps每個連接速率

      連接數? 1000K每平方公里連接數

      D.5G法定名稱“ IMT-2020 ”

      ITU對IMT2020愿景的描述

      eMBB(增強型MBB)10Gbit/s

      mMTC(海量連接的物聯網業務)1百萬連接每平方公里

      uRLLC?(超高可靠性與超低時延業務)1ms

      NGMN對5G愿景的描述

      5G是一個端到端、全移動的、全連接的生態系統,提供全覆蓋的一致性體驗,提供可持續的商用模型,通過現有的和即將涌現的創新,為用戶和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增強的寬帶接入eMBB

      虛擬現實VR 增強現實AR 3D全息

      大規模的物聯網(mMTC)

      Huawei&ofo共享單車應用案例

      根據華為預計,到2017年底,全球將有30張NB-IoT商用網絡

      智慧城市

      智慧T-mobile “智能暖氣表”NB-IoT應用案例

      極致的實時通信

      觸覺互聯網

      自動化交通控制和駕駛

      5G關鍵的能力

      5G=平臺

      5G網絡新架構

      超高清分片

      語音分片

      實時業務分片

      IoT業務分片

      產業需求定義分片的QoS

      基站

      NFV(統一控制平面)+SDN(多業務的用戶平面 )

      Telco-OS

      開發者

      消費者

      合作伙伴

      運營商

      5G對未來的定義

      5G=10Gbps + 1ms時延 +100萬連接/每平方公里

      2.5G協議標準化及當前進展

      5G從3GPP Release15開始

      5G包括:新空口 LTE Advanced Pro演進

      下一代核心網NextGen Core

      EPC演進

      研究5G的主要國際標準組織

      ITU-R Visions Group

      EU

      Germany-5G? Lab Germany at TU Dresden

      UK-5G Innovation Centre(5GIC)at University of Surrey

      US

      Intel Strategic Research Alliance (ISRA)

      China

      Japan

      Korea

      研究5G的主要國際非標準組織

      OTSA

      3GPP

      3.5G全球商用計劃

      家庭寬帶最后一公里接入

      車聯網正在成為國家的戰略關注點

      未來將持續探索新興垂直行業應用

      今天的長尾將是明天的主體 如AR/MR(長尾效應)

      三、5G網絡關鍵技術

      1.增強覆蓋技術

      5G網絡頻譜

      增加帶寬是增加容量和傳輸速率最直接的方法,5G最大帶寬將會達到1GHz,考慮到目前頻率占用情況,5G將不得不使用高頻進行通信

      a.5G主頻段 以3.5GHz為主

      b.5G擴展頻段毫米波 以28/39/60/73GHz

      高頻通信的挑戰

      高頻波長相比低頻傳播損耗更大、繞射能力更弱

      頻段越高,上下行覆蓋差異越明顯,上行覆蓋受限

      高頻通信的解決方案-提高發射功率

      高頻通信的解決方案-上下行解耦 NR中基站下行使用高頻段進行通信,上行可以視UE覆蓋情況選擇與LTE共享低頻資源進行通信,從而實現NR上下行頻段解耦

      UE基于覆蓋情況選擇合適的上行頻點

      IDLE態通過系統消息獲取f1,f2相關信息,并根據實際測量進行選擇

      連接態通過測量報告上報,由基站通過信令指示

      上下行解耦要求5G NR和LTE協同

      上下行解耦站形

      BBU5900

      a.設備緊湊,連接簡單

      b.新建站點或改造eNB

      c.適合有較多空閑槽位場景

      槽位多,可擴展性好? 需要兩根光纖,成本高

      a.BBU3910

      b.BBU5900

      槽位多,可擴展性好? 增加框間基帶板HEI接口,接口流量大

      a.BBU3910

      b.BBU5900

      2.提高效率技術

      A.NR頻譜效率提升技術

      頻譜效率即單位時間內每Hz中bit數的提升,5G中用的頻譜效率提升方法包括:

      a.新波形技術、新多址技術

      NR無線新波形(華為FOFDM)

      Filtered-OFDM是一項基礎波形技術,與OFDM最大的區別就是子載波帶寬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業務的需求

      4G(OFDM):子載波帶寬是固定的,15kHz????? 固定子載波間隔? 10%保護帶寬

      5G(F-OFDM):子載波帶寬是不固定的,可以靈活真的不同QoE應用的報文大小????? 靈活子載波間隔(方便空口做網絡切片) 1個子載波的最小保護帶寬

      b.NR上行新波形(CP-OFDM)

      NR上行支持兩種波形,CP-OFDM和DFT-S-OFDM,使用CP-OFDM時,基站可以不用為UE分配頻域連續的子載波

      c.NR新多址技術(華為SCMA)

      1G:FDMA

      2G:TDMA+FDMA

      3G:CDMA

      4G:OFDMA

      5G:SCMA? 新型多址接入技術

      通過使用擴頻技術在4個子載波上承載6個用戶的數據,提升頻譜的使用效率

      B.新調制技術、新編碼技術

      a.新調制技術(256QAM)

      3GPP R12協議中新增了下行256QAM,相對于64QAM支持每符號攜帶8個bit位,支持更大的TBDS傳輸,理論峰值頻譜效率提升33%。相同頻譜效率下256QAM碼率更低,解調可靠性更高

      b.NR新編碼技術(Polar+LDPC)

      LDPC Code(業務信道)

      LTE Turbo

      NR LDPC

      Polar Code(控制信道)

      Polar碼高可靠的編碼方式無誤碼平臺從而減少重傳,同時降低信噪比需求以提升覆蓋

      C.靈活雙工與全雙工

      a.靈活雙工技術

      根據業務調整上下行子幀

      【IoT美學】物聯網通信技術——5G

      相鄰小區會進行干擾協調消除

      b.全雙工技術

      目前TDD/FDD制式是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頻率資源上分別進行收發

      全雙工將指收發雙方在同一時頻資源進行數傳

      發送端和接收端同時收發,發送端把信息傳遞給接收端,接收端進行相關干擾消除運算,實現同時收發

      D.Massive MIMO

      水平的4流加BF?? 8T8RVS 64T64R

      立體16流更窄的波束+MU BF

      E.Massive MIMO增益(上行MU-MIMO)

      多用戶虛擬MIMO

      通過多個UE配對復用相同的上行時頻資源,同時傳輸多流數據,從而提高小區的平均下行吞吐率

      F.Massive MIMO增益(3D BF)

      三維波束賦形簡稱3D BF,增強用戶的覆蓋

      相對于傳統波束只能在水平方向跟隨目標UE調整方向,3D BF的窄波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隨著目標UE的位置進行調整

      G.Massive MIMO增益(MU BF)

      多用戶虛擬BF

      eNOdeB根據配對條件進行UE配對,實現在同一時頻資源上傳多個用戶下行數據流,從而提高下行傳輸的頻譜效率和提高小區吞吐量

      H.Massive MIMO的應用場景

      城區、高校流量高低(CBD等)

      高樓覆蓋場景

      重大活動保障場景

      3.降低時延技術

      A.NR低時延保障技術分析

      a.RAN時延因素

      空口傳輸?? TTI長度決定

      處理? HARQ? RTT決定

      重傳? TDD上行配比

      無線信號? 上、下行覆蓋差?? 上、下行干擾

      b.方案 縮短TTI

      免去授權調度、靈活雙工或者全雙工

      用戶面下沉

      c.方案

      優化無線覆蓋

      B.NR時隙聚合調度

      Slot Aggregation:NR中調度周期可以靈活變的,且一次可以調度多個時隙,以適應不用業務需求,降低無線時延

      C.NR免授權調度

      免授權調度:由于調度存在RTT時延,NR中對于時延比較敏感的業務提出免調度的過程,終端有需求直接發送

      D.NR侵入式空口調度(EAI)Embed Air Interface

      eMBB和uRLLC業務共存時,EAI機制可以實現uRLLC業務對eMBB資源打孔,以保障uRLLC對時延的要求

      4.5G異步HARQ技術

      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5G上下行鏈路采用異步HARQ協議:重傳在上一次傳輸之后的任何可用時間上進行,接收端需要被告知具體的進程號

      5.D2D 通信?? (Device to Device)

      D2D通信,基站分配頻譜用于終端與終端直接互聯進行用戶面數據傳輸,D2D關鍵技術包括:

      a.頻譜分配模式

      使用蜂窩小區的剩余資源

      復用蜂窩小區下行資源

      復用蜂窩小區上行資源

      b.干擾控制

      適當的功率控制,能夠在D2D復用蜂窩資源時,有效地協調D2D與蜂窩網絡間的干擾

      總結

      提升覆蓋技術:提高UE發射功率、上下行解耦

      提升效率技術:新波形、新多址、新調制、新編碼、新雙工、CRS FREE、Massive MIMO

      降低時延技術:時隙聚合調度、免調度、侵入式空口調度、異步HARQ、D2D技術

      5G Io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上一篇:國稅協同辦公平臺項目(稅務局公共服務平臺)
      下一篇:5G商用來臨,下代iPhone或將提前發布!
      相關文章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娇小性xxxx| 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