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用 OKR ,原因是什么?
699
2022-05-30
應該如何理解新基建的“基”。首先,它代表了一種“基”礎的數字化能力。從今年的疫情反饋出來的數據看,企業數字化程度越深,應對未知挑戰和風險的能力越強,保證業務連續性和業務持續創新的能力也就更強。
其次,它也代表了一種新“基”遇。新基建的定義是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核心、服務于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會產生大量與新興技術結合的機會,數字化能力越強的企業,抓住這一“基”遇的可能性就越大。
6月23日,在南京·進而有為,華為云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表示,“在抗疫和復產復工過程中,ICT技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數字技術的進步為層出不窮的應用創新提供了基礎,從而深刻改變了我們個人工作、學習的方式,以及社會組織的生產和營銷模式,產生了很多新的業態。”
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
的確,我們看到,蘇寧易購的微信小程序月活數在今年2月份達到了1500萬,同比增長了4.5倍。這是典型的疫情期間,通過技術進步促進應用創新的例子。同時,圍繞用戶側持續創新變革的需求也在倒逼技術進步,這就是創新2.0時代,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相互促進,并齊頭并進的標志。
在創新2.0時代,政企行業作為中國數字化轉型的標桿,它們如何利用云等新興技術走向業務創新,把握住時代的“基”遇,則會對整個中國的數字化轉型,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
1)政企上云,新基建的“基”遇和挑戰
政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要正確理解數字化,長期堅持推進數字化,并通過上云來走向深層次的數字化,這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意識與能力之間,現狀與需求之間,仍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從很多已經實施的數字化項目來看,已經表現出明顯價值,比如各地方建設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項目,服務于當地的國計民生,受到頗多贊譽,也為更多尚未實施數字化建設的地方指引了方向。而新基建的到來,則進一步為政企用戶的數字化轉型提速。
如洪方明所說,“新基建的核心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過去,土地、勞動力、資本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新基建時代下,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算力是新的生產力,云、AI、5G成為新的生產工具。新基建的到來正在為政府和各行各業注入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的新動能,也可以說,新基建為政企轉型升級帶來了最好的東風。”
但同時,云計算、大數據、5G、AI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也為政企客戶帶來了許多困擾,這些技術之間如何協作,如何實施,如何正確的選擇技術組合,如何結合業務切實發展來做整體性的規劃,如何將5G、AI、云這些新技術有機地融合,落地到企業應用上來,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的確,政企用戶存在很多信息化時代的遺留的難題亟待解決,云要解決持續創新和歷史資產的問題,并不能產生應用割裂和數據孤島;在創新2.0時代,云等數字化技術在幫助政企用戶增速提效的同時不能帶來更多的系統復雜性和應用復雜性;數字化創新與業務場景需要緊密融合,從數字化初期就要開始做好融合。
一面是數字化帶來的明顯價值,另一面則是數字化對于政企行業提出的高要求,如何才能通過清晰的路徑去邁向數字化?技術能力和行業經驗也需要走向融合。
以華為云為例,其提供了從底層芯片到上層AI開發環境,覆蓋端,邊,云全棧AI平臺,形成了完善無死角的技術能力集,同時華為在政企行業10多年積累,即懂行業知識,又掌握了云、數、智乃至技術底層的先進技術。
洪方明說,“截止目前華為云云已經在工業,交通,水利等10 多個行業,有了600多個項目的成功實踐,已經有了10000家咨詢合作伙伴,2000家技術合作伙伴,5000+應用,選擇華為云,也就選擇了華為云強大的生態伙伴圈,為數字時代創新提供了強大助推器。”
2)政企上云,為什么選擇很重要?
筆者認為,產業分工正在改變政企行業數字化現狀,政企行業的工作本質是實現更高的業務效率,而上云這種“技術活”,直接交給技術能力和行業生態都足夠好的第三方合作伙伴,顯然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許多標桿性的政企上云案例中,看到這些選擇的意義。
在電力行業,國家電網是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國家電網曾在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國家電網也一直是電力行業上云的先行者,包括企業管理云、公共服務云和生產控制云三部分的國網云也業界也是有口皆碑。
國家電網基于華為云Stack,實現“一朵云”的整體架構,建設“集團+14省”電力行業云,匹配國網“一級運營、兩級運維”的管理體系,實現行業云的統一監控和管理。在此基礎上,重點針對發、供、配、售等環節尤其是配電業務系統數據進行整合與數據分析,在保障電網高安全性的同時,使能業務應用創新,為構建電網數字化平臺打下堅實基礎。
圖片來源:國家電網
在保險行業,中國人壽是行業公認的標桿企業。中國人壽基于華為云Stack,構建國壽“一朵云”,實現全集團的管理、資源、算力聚合。通過多云統一管理,匹配10+集團成員公司、36+壽險省分公司架構。通過“云聯邦”無縫接入華為云,構建“國壽混合云”金融云平臺,提供全集團統一接入的云服務與生態,包括200+服務和50+應用。
經過華為云的幫助,國壽“一朵云”實現了基礎設施、數據庫、應用系統實現全棧自主創新改造,鯤鵬的算力加持使得BI數據查詢效率提升1倍,同時基于混合云分層部署,降低網絡支出70%以上,每年節省約3000萬元。
在23日,南京·進而有為,華為云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上,洪方明介紹,而在政務云方面,華為云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助力南京市政務云大數據體系建設。作為全國首個鯤鵬政務云,基于華為創新云底座,在充分利舊現有資源基礎上,通過建設市級政務全局資源管理平臺,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業務的互聯互通,在滿足各委辦局業務需求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做到了數據的“質與量” 并重。
同時,華為全棧云服務,可靈活支撐政務、城市運營、智慧民政等智能化升級需求,真正實現了“讓信息和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 。據悉,依托華為云和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江蘇在《國家數據共享平臺運行情況第2、3季報告》的調用次數排名全國第一 。
分析這些政企用戶對數字化的探索,不難得出幾個結論:
第一,任何行業的標桿都是主動求變的行業開拓者,從不固守信息化時代的舊資產;第二,這些企業對生產和辦公流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了精細化管理,通過數據價值支撐了數字化業務的發展;第三,它們都選擇了華為云作為重要的云服務合作伙伴。
3)做政企客戶首選的云
從標志性的政企用戶上云,到江蘇全省的企業上云。對“云”的執著是每一家企業的共性,而在每一個行業前綴的背后,還有一個名字就是“華為”。通過標桿性政企用戶的帶頭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華為云走向業務創新。
洪方明表示,“在江蘇,華為云為江蘇全省超過1000以上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落地了超過20以上工業互聯網標桿,如新日電動車通過華為云部署供應鏈協同平臺,提升供應交期準確率20%以上,交付質量提升15%;三聯虹普華為云EI工業智能體釋放產線柔性化能力,更好應對下游的個性化需求;基于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提升纖維質檢效率,用AI對絲餅的條干、染色性等物性指標進行預測,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通過替代傳統人工抽檢方式,提升檢測效率80%等等。
圖片來源:三聯虹普
事實上,對于大型政企客戶而言,上云并不簡單。不僅需要能滿足監管要求、適配政企組織架構和管理訴求、滿足企業業務運營要求的云平臺和服務,還需要統籌規劃、統一規范、又要靈活好用,同時還能兼有彈性資源、獲取創新技術、生態引入、能力開放等優勢。
換言之,僅僅有“云”的基礎設施屬性,距離政企客戶的需求還很遙遠。云不是萬能的,是手段而不是結果,上云的本質還是為了業務的提速和增效,這也是數字化本身的意義。所以,只有建立在真實的用戶場景的上云,才證明行業理解,才有資格為政企客戶提供最適配的云服務。
就如洪方明在《全局創新,加速政企智能升級》分享中強調的,政企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敏捷、創新、安全和協同”四個方面的挑戰,并且政企的轉型升級是個超級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從基礎技術到應用層面的全局創新。要想搞好數字經濟、實現創新發展,必須構建四大關鍵能力,即云邊端全場景能力、智能升級的能力、數據驅動的能力和生態協作的能力。“華為云通過1個云基礎設施底座,3個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平臺,4個面向場景化的聯接服務,支持3種部署場景,將通過云邊端全場景能力、智能能力、數據驅動能力,加速政企智能升級,推進城市創新發展。”洪方明表示。
顯然,如上論斷總結,不難看出華為自身10+年數字化轉型經驗+30+年服務政企客戶的經驗積累的折射,而除了過硬的技術能力之外,恰恰是這些經驗與對政企市場的深厚理解,是真正政企所需要的,也是一個最佳上云伙伴的核心素質,因為這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沉淀,需要感悟,需要趟過無數個數字化轉型的坑。
之所以是“基”遇,而不是“機”遇,是因為任何機會都只會眷顧做好準備的企業,在創新2.0時代,不確定因素不斷的疊加,只有正確的選擇,能夠讓政企用戶少走彎路,不走彎路。進而有為,攜手華為云,加快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抓住數字化的新“基”遇,就選華為云!
AI 電商家電數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