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療:科技抗疫,跨越時空鴻溝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和公眾健康需求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近年來,在線問診、遠程醫療等新模式診療服務有效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過去以大醫院為中心、需要病人等待服務的診療模式,正逐漸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協同網絡服務,從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共建共享、滿足個性化的醫療需求。
2019年,中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達到約114.5億元人民幣。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鄭大一附院”)黨委副書記、國家遠程醫療中心主任趙杰表示,當前遠程醫療已成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剛需。他強調,未來應該讓遠程醫療技術發揮更大潛力,讓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有質量、有價值的健康保健服務。
讓遠程醫療隨處可及、無處不在
AICTO
《營贏》:國家遠程醫療中心成立的初衷和使命是什么?
趙杰:1996年我們成立了河南省遠程會診中心,2012年遠程醫療真正實現規模化應用,在2014年升格為河南省遠程醫學中心后,建立了河南遠程醫學的綜合服務平臺,覆蓋了河南省所有的108個縣級醫療機構。2014年我們在18個地市建立了數據中心,2016年,我們給108個縣級醫療機構配備了病理掃描設備。從此,遠程醫療平臺的功能已經相對完善,具備了綜合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遠程教育、手術指導以及遠程監護等功能,實現了“省-市-縣-鄉-村”5級聯動的遠程醫療綜合服務體系。2018年,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在鄭大一附院揭牌成立,標志著依托該院建立的河南省遠程醫學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字號”,這也是首個落戶河南的國家級遠程醫療中心。
迄今為止,我們的遠程醫療服務都是免費的,包括基層的終端設備、網絡使用費、遠程會診和遠程培訓。通過實踐證明,遠程會診系統切實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的診療水平,同時也優化了病人結構。通過會診,真正實現了國家提倡的“小病不出縣,90%的會診病人留在縣級醫療單位”的目標。特別是在人口眾多的河南省,基層醫療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通過遠程會診和培訓系統,極大的提升了基層醫務人員的診療水平和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
《營贏》:請分享下我國遠程醫療的整體發展水平是什么樣的?
趙杰:遠程醫學是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形成的、將現代醫學與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一種新型醫療模式,可以滿足跨醫院、跨地域乃至跨國家的醫療求助或醫療協作需求,最大范圍實現醫療衛生資源的共享。該醫療模式對于緩解當前我國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和“看病亂”等問題具有重要價值。國內遠程醫療的發展先后經歷了利用電話簡單溝通、利用QQ等軟件的“軟視頻”進行溝通、利用專業化的視訊系統進行溝通,以及利用先進視訊技術實現1:1現場溝通等階段,但即便利用先進技術實現了1:1顯示的視訊溝通,仍然不能及時采集和傳輸醫療診斷的核心數據。
河南省遠程醫學中心在此基礎上邁出了關鍵一步,攜手華為等合作伙伴建成了全國領先的遠程醫學服務系統,使之成為集遠程教育、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與監護中心、遠程門診以及精準醫學中心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區域協同醫療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醫院間的無縫數據集成和交換,將傳統基于視頻會議的遠程醫療活動,轉化成為基于數據交換平臺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
通過遠程醫療平臺的共享,可以推動河南全省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主動幫扶和帶教縣級醫院,有效緩解邊遠地區以及農村患者到上級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推動河南省的“分級診療”工作,切實為河南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營贏》:國家運程醫療中心的遠期規劃是怎樣的?
趙杰:從國家成立遠程醫療中心以后,我們現在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國際-國內-省-市-縣-鄉-村”的7級醫療服務體系,中心同時還與山東、新疆、山西、四川、福建和貴州等省市,以及美國、俄羅斯和贊比亞等國家開通了系統互聯互通,承擔了國家衛生援外遠程醫療平臺和“一帶一路”健康絲路遠程醫療平臺的研究任務。目前,平臺已接入省內外醫療機構1300多家;年在線會診量達40000+例,心電、病理和影像等專科診斷50+萬例;年遠程授課300+次(受眾50+萬人次/年)。未來,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張專網、一個平臺、一個數據中心”,將對全球提供服務。
抗擊病毒,助醫護人員決勝千里之外
《營贏》: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趙杰:鄭大一附院作為中國衛生信息學會遠程醫療專委會的主委單位,暨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及互聯網醫療系統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依托單位,在疫情初期就敏銳意識到:一定要發揮遠程醫療在抗擊疫情中的基礎作用。為應對疫情,我們一方面快速開展了疫情防控、遠程醫療系統部署和技術方案的演練,另一方面也與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和省衛建委領導進行了溝通匯報,開展提前布局,力爭主動作為。在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和省衛建委決定建設覆蓋全省所有定點醫療機構的遠程會商系統之后,遠程醫學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優化方案、匯集物資、上下協調,連夜組建了18個應急分隊,在華為等合作伙伴的配合下,僅用了不到82個小時就完成了第1批130家定點醫療機構的系統部署,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基于5G SA與固網融合的疫情防控與遠程醫療綜合服務體系,打通了遠程會商系統。
隨著疫情的變化,又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完成了新增17家定點醫療機構和鄭大一附院所有隔離病區會診系統的部署,并在鄭大一附院隔離病房完成了基于5GSA移動查房系統的部署,為全省疫情防控打下了堅實的信息化支撐平臺。系統建成后,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揮部可以監控全部147家定點醫療機構的隔離病區,通過移動查房掌握所有重癥患者的動態情況,使全省所有重癥病人都能通過該系統得到省級專家的會診。
同時,河南省衛生廳組織的專家組可以每天對所有147家定點醫療機構的重癥病人進行實時會診,通過該系統,我們還可以對河南省所有醫療救治單位的醫務人員進行救治方案講解、提供技術指導,極大地提升了重癥病人的會診和搶救成功率、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疫情處置能力,最大限度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為重癥患者打造了一條生命防線,顯著提升了河南全省的疫情防控質量。
《營贏》:此次疫情對運程醫療的未來發展將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趙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如果河南省沒有遠程會診系統作為基礎支撐,基層醫療機構的治療效果可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正是得益于這套系統,河南全省診療和救治方案實現了統一化和標準化,讓新冠病患的救治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未來醫療信息化的發展,由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無處不在、隨處可及,基于視頻會議的遠程醫療應用將逐漸走向個人,通過移動端口讓每一個患者都能獲取精準的服務資源。而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5G等前沿技術的逐步成熟,也將為遠程醫療的流程優化與效果提升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借助云平臺,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將可以共享病例信息,及時添加或變更相關的診療數據,為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下一代遠程醫療系統將集成各類信息系統、網絡技術、醫療影像設備和傳統醫療體系等,向新一代集成遠程醫療系統發展演變。
華為與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合作前景可期
《營贏》:5G等新技術未來將如何助力運程醫療技術升級,普惠更多人?
趙杰:5G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推動公立醫院的體制改革,加速公立醫院的轉型。通過“云醫院”,未來的醫院將可以實現跨界醫療、成為無國界醫院;通過5G技術帶來的4K高清視頻帶寬,可以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共享給各個醫療單位,快速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的水平;5G的應用還將助力大型公立醫院臨床科研走向聚變,以及實現醫院管理系統的全面集成。
5G的特點是大帶寬、低時延和高可靠性,滿足了醫療服務人機互聯和實時數據共享的需求。例如在河南省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突發急救事件,鄭大一附院的應急指揮車和救護車都可以隨時到達指定的位置和現場,進行全程的指揮和救治。
2019年起,鄭大一附院承擔了全國首個5G醫療示范項目,聯合華為公司等合作伙伴開展5G應急救援、遠程B超、遠程會診、重癥監護和VR等相關業務場景的分析、聯調和網絡測試;在3個院區開通了30個5G基站,完成了國內首個5GNSA醫療實驗網及5GSA智慧醫療專網的建設,并在信陽光山開通了省內首個5G遠程醫療農村試點。
《營贏》:如何評價華為與國家遠程醫療中心的合作,對未來有哪些期待?
趙杰:鄭大一附院所建立的遠程醫療綜合服務平臺,以及音/視頻與數據雙輪驅動的遠程醫療體系,已經實現了數據共享,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雙方在2011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河南省每個縣(市)分別選擇了一家區域醫療協同醫院;2015年又合作建立了遠程醫療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此外,華為還深度參與國家遠程醫療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包括雙活數據中心、視訊終端設備和醫療大數據等產品和解決方案。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合作力度,以鄭大一附院為樞紐,通過部署華為高清視訊終端作為核心平臺,完成河南省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接入國家遠程醫療中心,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改變未來的醫療生態。
本文轉自《營贏》期刊
醫療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