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圖詳解
甘特圖詳解

本文目錄一覽:
- 1、qc七大手法: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絡圖法的內容是什么
- 2、什么是施工進度橫道圖
- 3、軟件工程各種圖的區別
- 4、如何用Excel制作動態甘特圖?
- 5、怎樣解讀施工橫道圖
qc七大手法: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絡圖法的內容是什么
QC7大手法的內容是什么?
新QC七大手法
1. 關聯圖法--TQM推行, 方針管理, 品質管制改善, 生產方式,
生產管理改善
2.KJ法--開發, TQM推行, QCC推行, 品質改善
3. 系統圖法--開發, 品質保證, 品質改善
4.矩陣圖法--開發, 品質改善, 品質保證
5.矩陣開數據解析法--企劃, 開發, 工程解析
6. PDPC法--企劃, 品質保證, 安全管理, 試作評價, 生產量管理
改善, 設備管理改善
7. 箭法圖解法--品質設計, 開發, 品質改善
新舊QC七大手法
一、QC七大手法分為:
1、簡易七大手法:甘特圖、流程圖、5W2H、愚巧法、雷達法、統計圖、推移圖
2、QC舊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3、QC新七大手法:關連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A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計數值:以合格數、缺點數等使用點數計算而得的數據一般通稱為計數數據。(數一數)
計量值:以重要、時間、含量、長度等可以測量而得來的數據,一般為計量值,如長度、重要、濃度,有小數點的凡四舍五入都稱之。(量一量)
4、QC七大手法由五圖,一表一法組成:
五圖:柏拉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特性要因分析圖(魚骨圖)
一表:查檢表(甘特圖)
一法:層別法
二、介紹簡易七大手法:
1、甘特圖:
用途
1、工作進度安排
2、查核工作進度
3、掌握現況
4、日常計劃管理用
是一種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種進度自我管理。
2、統計圖(條形圖):
用途
1、異常數據一目了然。
2、容易對照比較。
3、易看出結論。
應用最普通報章、雜志均可看到的圖表。
應用到層別法。
3、推移圖(趨勢圖):
用途
1、數據對時間變化管理使用。
2、可以把握現狀、掌握問題點。
3、效果、差異比較。
了解數據差異最簡單的方法,應用很廣。
次品率、推移圖。
4、流程圖:
用途
1、工作內容之表示。
2、容易掌握工作站。
3、教育、說明用。
工作說明、內容之簡易表示方法。
5、圓圖:
用途
1、用以比較各部分構成比例。
2、以時鐘旋轉方向由大到小排列,將圓分成若干個扇形。
3、直截了當的描繪各項所占比例。
用到層別法。
三、介紹舊七大手法:
1、查檢表(CHECK LIST)
用途
1、日常管理用
2、收集數據用
3、改善管理用
幫助每個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要之數據收集
2、層別法:
用途
1、應用層別法、找出數據差異因素而對癥下藥。
2、以4M,每1M層別之。
1、 借用其他圖形,本身無圖形。
2、 由大到小排列。
3、柏拉圖(計數值統計):
借用層別圖。
由生產現場所收集到后數據,必須有效的加以分析、運用,才能成為人價值的數據。而將此數據加以分類、整理,并作成圖表,充分的掌握問題點及重要原因,是時下不可缺的管理工具。而最為現場人員所使用于數據管理的圖為柏拉圖。
定義:1)根據所收集的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不良發生后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而加以整理、分類,借以尋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狀況或位置,按其大小順序后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2)從柏拉圖可看出哪一項目有問題,其影響度如何,以判斷問題之所在,并針對問題點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稱ABC圖,(分析前面2-3項重要項目之控制。)
3)又因圖后排列是依大小順序,故又可稱為排列圖。
4)柏拉圖制作說明:
A 決定數據的分類項目
分類的方式有:
a 結果的分類包括不良項目別、場所別、時間別、工程別。
b原因的分類包括材料別(廠商、成份等)。方式別(作業條件、程序、方法、環境等)、人(年齡、熟練度、經驗等)、設備別(機械、工具等)。
分類的項目必須合乎問題的癥結,一般的分類先從結果分類上著手,以便洞悉問題之所在,然后再進行原因分析,分析出問題產生之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對策。將此分析的結果,依其結果與原因分別繪制柏拉圖。
B 決定收集數據的期間,并按分類項目,在期間內收集數據。
考慮發生問題的狀況,從中選擇恰當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為期間)來收集數據。
C 依分類項目別,做數據整理,并作成統計表。
a 各項目按出現數據大小順序排列,其他項排在最后一項,并求其累積數。(其他項不可大于前三項,若大于時應再細分)。
b求各項目數據所占比率累計數之影響度。
c其他項排在最后,若太大時,須檢討是否其他重要要因需提出。
不良率(%)=各項不良數÷總檢查數*100
影響度(%)=各項不良數÷總不良數×100
D 記入圖表紙并依數據大小排列畫出柱狀圖。
a 于圖表用紙記入縱軸及橫軸。縱軸左側填不良數、不良率,或損失金額,縱軸右側刻度表示累計影響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則依收集數據大小做適當刻度。橫軸填分類項目名稱,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記入,其他項則記在最右邊。
b 橫軸與縱軸應做適度比例,橫軸不宜長于縱軸。
E 繪累計曲線:
a點上累計不良數(或累計不良率)。
b 用折線連結。
F 繪累計比率:
a 縱軸右邊繪折線終點為100%。
b 將0~100%間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記上(即累計影響度)。
c 標出前三項(或四項)之累計影響度是否80%或接近80%。
J 記入必要的事項:
a 標題(目的)。
b 數據收集期間。
c 數據合計(總檢查、不良數、不良率…等)。
d 工程別。
e 作成者(包括記錄者,繪圖者…)。
繪圖注意事項:1)柏拉圖之橫軸是按項目別,依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項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圖之柱形圖寬度要一致,縱軸與橫軸比例為3:2。
3)縱軸最高點為總不良數,且所表示之間距離一致。
4)次數少的項目太多時,可考慮將后幾項歸納成[其他]項;其他項不應大于前幾項,若大于時應再分析。有時,改變層別或分類的方法,亦可使分類的項目減少。通常,項目別包括其他項在內,以不要超過4~6項為原則。
5)改善前后之比較時:
a 改善后,橫軸項目別依照出現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
b 前后比較基準須一致,且刻度應相同,則更易于比較。
4、管制圖:
(1) 何為管制圖:
為使現場之品質狀況達成吾人所謂之“管理”作業,一般均以偵測產品之
品質特性來替代“管理”作業是否正常,而品質特性是隨著時間、各種狀況有著高低的變化; 那么到底高到何種程度或低至何種狀況才算吾人所謂異常?故設定一合理之高低界限,作為吾人探測現場制程狀況是否在“管理”狀態,即為管制圖之基本根源。
管制圖是于1924年由美國品管大師修哈特博士所發明。而主要主義即是【一種以實
際產品品質特性與依過去經驗所研判之制程之能力的管制界 限比較,而以時間順序
用圖形表示者】。
(2) 基本特性:
一般管制圖縱軸均設定為產品的品質特性,而以制程變化的數據為分度;橫軸則為檢測制品之群體代碼或編號或年月日等,以時間別或制造先后別,依順序將點繪于圖上。
在管制圖上有三條筆直的橫線,中間的一條為中心線(Center Line,CL),一般以藍色之實線繪制。左上方的一條稱為管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稱為管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對上、下管制界限之繪制,則一般均用紅色之虛線表現之,以表示可接受之變異范圍;至于實際產品品質特性之點連線條則大都以黑色實線表現繪制之。
(3) 管制圖原理:
1)品質變異之形成原因
一般在制造的過程中,無論是多么精密的設備,環境,其品質特性一定都會有變動,絕無法做完全一樣的制品;而引起變動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偶然(機遇)原因,一種為異常(非機遇)原因。
2)管制圖界限之構成:
管制圖是以常分配中之三個標準差為理論依據,中心線為平均值,上、下管制界限以平均數加減三個標準差(±3σ)之值,以判斷制程中是否有問題發生,此即修哈特博士所創之法。
(4) 管制圖種類:
1)依數據性質分類:
A 計量值管制圖:所謂計量值系指管制圖之數據均屬于由量具實際量測而得;如長度、重量、濃度等特性均為連續性者。常用的有:
a 平均數與全距管制圖(X(—)-R Chart)
b 平均數與標準差管制圖(X(—)-σChart)
c 中位數與全距管制圖(X(~)-R Chart)
d 個別值與移動全距管制圖(X-Rm Chart)
e 最大值與最小值管制圖(L-S Chart)
B 計數值管制圖:所謂計數值是指管制圖之數據均屬于單位計算數者而得;如不良數、缺點數等間斷性數據均屬之。常用的有:
a 不良率管制圖(P Chart)
b 不良數管制圖(Pn chart ,又稱np chart或d chart)
c 缺點數管制圖(C chart)
d 單位缺點數管制圖(U chart)
2)計數值與計量值管制圖之應用比較
計量值
計數值
優點
1、甚靈敏,容易調查真因。
2、可及時反應不良,使品質穩定。
1、所須數據可用簡單方法獲得。
2、對整體品質狀況之了解較方便。
缺點
1、抽樣頻度較高、費時麻煩。
2、數據須測定,且再計算,須有訓練之人方可勝任。
1、無法尋得不良之真因。
2、及時性不足,易延誤時機。
(5) 管制圖之繪制:
介紹:計量值管制圖(X-R)常用
1)先行收集100個以上數據,依測定之先后順序排列之。
2)以2~5個數據為一組(一般采4~5個),分成約20-25組。
3)將各組數據記入數據表欄位內。
4)計算各組之平均值X。(取至測定值最小單位下一位數)
5)計算各組之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R)
6)計算總平均X。
X=(X1+X2+X3+…+Xk)/k=ξXi/k(k為組數)
7)計算全距之平均R:
R=(R1+R2+R3+…+Rk)/k=ξRi/k
8)計算管制界限
X管制圖:中心線(CL)=X
管制上限(UCL)=X+A2R
管制下限(LCL)=X-A2R
R管制圖:中心線(CL)=R
管制上限(UCL)=D4R
管制下限(LCL)=D3R
A2,D3,D4之值,隨每組之樣本數不同而有差異,但仍遵循三個標準差之原理,計算而得,今已被整理成常用系數表。
9)繪制中心線及管制界限,并將各點點入圖中。
10)將各數據履歷及特殊原因記入,以備查考、分析、判斷。
(6) 管制點之點繪制要領:
1)各項工程名稱、管制特性、測定單位、設備別、操作(測定)者、樣本大小、材料別、環境變化…等任何變更資料應清楚填入,以便資料之分析整理。
2)計量值變更管制圖(X-R,X-R…等)其X管制圖與R管制圖的管制界限席寬度取法,一般原則以組之樣本數(n)為參考,X管制圖之單位分度約為R管制圖之1/n倍。
(縱軸管制界限寬度約20-30m/m;橫軸各組間隔約2-5mm)
3)中心線(CL)以實線記入,管制界限則記入虛線;各線上須依線別分別記入CL、UCL、LCL、等符號。
4)CL、UCL、LCL之數值位數計算比測定值多兩位數即可。
(各組數據之平均計算數則取比測定值多一位數)
5)點之繪制有[?]、[○]、[△]、[×]…等,最好由廠內統一規定。
6)變管制圖,二個管制圖之繪制間隔最少距20mm以上,可行的話最好距30mm左右。
(7) 管制圖之判讀:
1)管制狀態之判斷(制程于穩定狀態)
A 多數點子集中在中心線附近。
B 少數點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
C 點子之分布與跳動呈隨機狀態,無規則可循。
D 無點子超出管制界限以外。
2)可否延長管制限界限做為后續制程管制用之研判基準:
A 連續25點以上出現在管制界限線內時(機率為93.46%)。
B 連續35點中,出現在管制界限外點子不超出1點時。
C 連續100點中,出現在管制界限外點子不超出2點時。
制程在滿足上述條件時,雖可認為制程在管制狀態而不予變動管制界限,但并非點子超出管制界限外亦可接受;這此超限之點子必有異常原因,故應追究調查原因并予以消除之。
3)檢定判讀原則:
A 應視每一個點子為一個分配,非單純之點。
B 點子之動向代表制程之變化;雖無異常之原因,各點子在界限內仍會有差異存在。
C 異常之一般檢定原則:(如圖所示)
(8) 管制圖使用之注意事項:
1)管制圖使用前,現場作業應予標準化作業完成。
2)管制圖使用前,應先決定管制項目,包括品質特性之選擇與取樣數量之決定。
3)管制界限千萬不可用規格值代替。
4)管制圖種類之遴選應配合管制項目之決定時搭配之。
5)抽樣方法以能取得合理樣組為原則。
6)點子超出界限或有不正常之狀態,必須利用各種措施研究改善或配合統計方法,把異常原因找出,同時加以消除。
7)X-R管制圖里組的大小(n),一般采n=4-5最適合。
8)R管制圖沒下限,系因R值是由同組數據之最大值減最小值而得,因之LCL取負值沒有意義。
9)制程管制做得不好,管制圖形同虛設,要使管制圖發揮效用,應使產品制程能力中之Cp值(制程精密度)大于1以上
什么是施工進度橫道圖
實際上是表格,上面是施工計劃日期年月日,左面列施工項目,比如地基、鋼筋、封頂、屋面裝飾、室內裝飾。日期與項目交點畫橫道,計劃哪天施工畫哪天直至計劃完工那天。制作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Excel,添加施工過程中所有用到的分項工程名稱;
2、在分項工程名稱的右邊添加計劃工期;
3、添加序號等其他內容,完善表格;
4、點擊菜單欄中的插入選項,選擇插入形狀中的“直線”;
5、將直線繪制在對應的日期下面,右鍵直線更改直線屬性;
6、給所有的分項工程添加完工期后,施工橫道圖就畫好了。
軟件工程各種圖的區別
1.完成患者監護系統功能級的數據流圖、實體聯系圖、軟件結構圖。2.網上書店系統,其外部用戶主要有游客、會員和管理員。其中,游客進行注冊后,可以成為系統的會員,會員享有訂購圖書及訂單和書籍等信息查詢的功能,管理員可對系統的各種信息進行管理和維護。根據上述描述,請畫出網上書店系統的:①基本系統模型(第0層);②功能級的數據流圖(第1層);③底層的訂購圖書數據流圖。1.把如下統計空格程序的Jackson圖改畫為等價的程序流程圖和盒圖。2、用Jackson圖描述下述的一列火車的構成:一列火車最多有兩個火車頭。只有一個火車頭時則位于列車最前面
如何用Excel制作動態甘特圖?
給項目經理匯報工作完成情況,如果遞給一大堆數據,那你基本上完蛋。
用動態甘特圖顯示工作進度,相信每個項目經理都會心滿意足、沾沾自喜。
本文就來分享如何制作動態甘特圖?
【制作步驟】
步驟1:輸入原始數據,項目一般都有開始日期、結束日期、當前日期、已完成天數、未完成天數等等,如下圖示。
數據源說明:
①在"C2"中,輸入公式"=NETWORKDAYS(B2,D2)",然后,雙擊鼠標填充;
公式解析:"NETWORKDAYS"函數是用來計算除去周六、周日和法定假期之后的天數
②在"E2"中,輸入公式
"=IF($G$2D2,C2,IF($G$2B2,NETWORKDAYS(B2,$G$2)))",
然后,雙擊鼠標填充;
公式解析:如果“結束日期”在“今天日期”之前,表明已完成,返回"C"列對應數據,反之,表明未完成。結果是"FALSE",代表數值為"0";
③在"F2"中,輸入公式"=IF(D2$G$2,0,IF(B2$G$2,C2-E2,C2))",然后,雙擊鼠標填充;
公式解析:如果“結束日期”在“今天日期”之后,表明未完成。這有兩種情況:一是還未開始,另一種是已經完成了一部分;
④在"G2"中,輸入公式"=TODAY()+G3","G3"初始值為"0",它是動態變化的一數值,這在后面會詳解。
步驟2:插入堆積條形圖
選擇項目和開工日期、完成天數和未完成天數四列,依次點擊【插入】→【圖表】→【所有圖表】→【條形圖】→【堆積條形圖】。
步驟3:更改縱坐標次序
讓先干的工作顯示在最上面,符合人們的閱讀邏輯。
在垂直類別軸上點右鍵,選擇【設置坐標軸格式】,勾選【逆序類別】。
步驟4:調整橫坐標
橫坐標日期顯示密密麻麻,修改一下格式,顯示短日期。
步驟5:去除開始日期
步驟6:插入滾動條
點擊【開發工具】→【插入】,滾動條控件,用鼠標拖出適當大小的滾動條。
點右鍵,設置該控件格式,單元格鏈接選擇G2單元格。
步驟7:美化圖表區和繪圖區
bd811d72590b4cf085f13234f0fd5e48","price":19.9,"renew_price":14.9,"share_price":0,"member_count":8,"period":1}"
怎樣解讀施工橫道圖
1、一般施工工序是從上到下的,就是按施工工序編排計劃的。
2、你看看每一個工序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所需要的時間(工期),需要完成的計劃工程量。
3、前一工序開始時間后多少時間,下一工序才開始做的即它的開始時間,為了有效利用時間,工序與工序之間要銜接起來。也就是我們說的流水作業。
【簡介】:甘特圖(Gantt chart)又稱為橫道圖、條狀圖(Bar chart)。其通過條狀圖來顯示項目,進度,和其他時間相關的系統進展的內在關系隨著時間進展的情況。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 L. 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
【含義】:
甘特圖包含以下三個含義:
1、以圖形或表格的形式顯示活動;
2、通用的顯示進度的方法;
3、構造時含日歷天和持續時間,不將周末節假算在進度內。
簡單、醒目、便于編制,在管理中廣泛應用。
甘特圖按內容不同,分為計劃圖表、負荷圖表、機器閑置圖表、人員閑置圖表和進度表五種形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