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項目管理
日常項目管理
本文目錄一覽:
常用的項目管理有哪些??
項目管理包括定義項目目標,制定行程和安排任務,以達到特定的目標。有很多工具可以使項目管理更有效、更高效。下面來詳細的介紹下。
甘特圖又叫橫道圖,團隊開發中我們經常會有版本啟動和版本任務分配以及版本任務計劃。在開始開發之前,我們需要知道每一個版本中有哪些任務,任務需要多少時間,以及誰負責這個項目。甘特圖能很好的展示這幾個問題。
從一個甘特圖中,你可以清晰地看出子任務是什么,以及每個任務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可視化地呈現一個項目還可以輕松地了解每個階段會發生的事情,從而跟蹤項目進程。
(甘特圖,來源e立象軟件)
2、項目管理工具— PERT圖
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即計劃評審技術,最早是由美國海軍在計劃和控制北極星導彈的研制時發展起來的。
簡單地說,PERT是利用網絡分析制定計劃以及對計劃予以評價的技術。它能協調整個計劃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時間、資金,加速計劃的完成。在現代計劃的編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廣泛的使用,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圖)
3、項目管理工具—日歷
日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用于記載日期等相關信息。這種工具的出色之處在于,它有很多空間添加待辦事項列表。它將提醒你每天要做的事情,確保事情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日歷-e立象軟件)
4、項目管理工具—時間線
時間線通過互聯網技術,依據時間順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聯起來,形成相對完整的記錄體系,再運用圖文的形式呈現給用戶,你可以直觀地看到某個任務需要在什么時間完成。
(時間線)
5、項目管理工具—WBS圖
WBS: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創建WBS是把項目工作按階段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組成部分的過程,有助于把工作可視化。
WBS的基本定義 :以可交付成果為導向對項目要素進行的分組,它歸納和定義了項目的整個工作范圍每下降一層代表對項目工作的更詳細定義。
WBS總是處于計劃過程的中心,也是制定進度計劃、資源需求、成本預算、風險管理計劃和采購計劃等的重要基礎。WBS同時也是控制項目變更的重要基礎。項目范圍是由WBS定義的,所以WBS也是一個項目的綜合工具。
(WBS)
6、項目管理工具—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
(常見思維導圖)
7、項目管理工具—狀態表
狀態表對于跟蹤項目進程時十分有效。直觀的表現項目狀態和完成的過程,包含了任務的負責人,可以更好地評估員工的業績,可以更好的追蹤問題所在 。
(狀態表-e立象軟件)
8、項目管理工具—HOQ
HOQ (house of quality)是指質量屋,質量屋是一種確定顧客需求和相應產品或服務性能之間聯系的圖示方法。它把很多矩陣和圖表組合成一張大的圖,像房屋一樣。
(質量屋示圖)
項目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
項目管理,能夠讓項目更好完成,提高項目團隊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項目管理的知識和技巧不僅僅能夠用來管理項目團隊,保證項目順利完成。也能應用到個人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個人工作效率和任務完成質量。
要把項目管理知識很好應用到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這兩點:
1.規定時間內的可交付成果。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交給下屬的每項工作,都可以看做是交給下屬了一個項目,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定的工作。這里面的工作指的就是可交付成果,如日常中的圖紙、服務或成果等。如果可交付成果不明確,就是作秀,這與TS16949中的輸入、過程、輸出中的輸出有異曲同工之妙。
2.項目目標的逐漸細化和可測量化。不能在訂立項目目標時使用模糊不可測量的詞語,如培養一流的人才、建設一流的企業,一定要將一流等詞語逐漸細化,變成可以測量的指標,這樣我們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的改進提高工作并最終達到我們所訂立的目標。
項目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從整個公司出發。首先要把公司級的任務看出一個項目,讓把這個項目分成幾個子項目落實到相應的部門(任務執行部門),讓把這些部門的主管作為這些子項目的項目經理,讓他們做項目管理相關內容(計劃、執行、跟蹤和調整),讓這些他們及時給公司級項目負責人匯報進度和項目情況,便于總負責人進行整體調控和決策。
而每個員工也需要把工作當成小項目來做,所以要做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任務匯報等工作,不斷提升自己項目管理能力和本職工作能力。
總而言之,項目管理應用于日常工作中,能夠更好提高員工和各層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意識以及成本控制意識。培養員工做好工作計劃和任務匯報的習慣,做好個人工作的進度控制,及時做好個人工作計劃調整,保證任務順利完成。只有每個人都有項目管理意識,才能更好提高公司整體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如何對項目進行管理
有效項目管理的六個主要步驟
(1)做可行性分析
有些公司經常做可行性分析,但只是重于形式。此外對于項目的取舍大部分在于領導心血來潮的選擇。由于沒有經過認真、合適的可行性分析,我們往往在付出巨大代價后才意識到原來的項目不適合我們,不但這個項目失敗了,更為甚者是它也拖垮了其他可以做的項目,到頭來是兩手空空。
(2)做需求分析
做項目開發,沒有真正的客戶,所以無從獲得用戶需求。進行產品開發,但不是和市場人員緊密結合。研發部門說:“我們需要針對真正的需求開發,但現在我們只是盲目、想象的開發,所以我們的工作事倍功半甚至是無功而返。”市場銷售人員則抱怨:“研發部門開發的東西大部分不是客戶需要的,即便是也不符合用戶要求,這種產品我們找不到買主,所以我們沒有銷售額,也不能開拓市場。”如此一來搞得領導總是討論“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可想而知,即便我們有做需求的意識和方法,需求也總是流于應付差使。
(3)做風險分析:
有些公司很少做風險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年輕而又勇敢的領導、雄厚的資金、招之即來的人員。但是大部分項目沒有成功也正是源于此:領導經常做欠妥當的決策,由于忽略考慮重要因素致使項目半途而廢;雄厚資金不等于雄厚的實力,被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拖著;以及不能召集或者留住優秀人才,他們不僅僅需要金錢,成就和閱歷對他們來說更重要。
(4)制定項目計劃
有些公司的項目計劃大部分是應付差使,原因就是領導或潛在的準用戶下達極短工期的死命令。這使我們立即投入到編碼工作中,無暇于他。我們經常和項目經理說:“我們都知道這種工期不可能完成,如果我是你,我會要求延長工期,否則讓領導找其他能人,你這樣接下工作是對我們的不負責。”項目經理則會說:“如果我走,別人也會這么做。其中的區別是我失去了工作,你們依舊處于同樣的情景。”
(5)有效控制,合理支持
一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周圍環境支持和有效控制,他們包括質管部門項目跟蹤和在各進行階段評審。關于此處我認為有兩個重點:真正合格的專家,起到的作用是監督、指導、總結和提高。同時也需要自己內部做配置管理工作,在進行大型項目的時候能夠做到有條不紊。
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應該緊密配合。這主要是上層的治理策略:如果測試出現錯誤則針對相應的開發人員進行懲罰和降低效績考核成績,如果通過測試后仍有缺陷則針對相應測試人員進行處理。這樣導致工作人員之間時時怒目相對,結果是三敗俱傷。
(6)使組織充滿活力
由于沒有及時引導員工有效溝通以及實施獎懲制度,導致公司內部不團結,不能做到知識、技術共享。同事之間互相不了解,不信任,不能互相幫助,以至互相猜忌、爭奪,損失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導致不能很好的合作生產出好的產品。因此一個好的公司應當注重提升組織的活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