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表格中怎么添加附件(wps里面怎么加附件)
1315
2025-03-31
工作流(工作流引擎activiti)
本文目錄一覽:
工作流原理
工作流原理:是針對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規活動而提出的一個概念,通過將工作活動分解定義良好的任務、角色、規則和過程來進行執行和監控,達到提高生產組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術為企業更好地實現經營目標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什么是工作流?
工作流就是業務流程的計算機化或自動化。許多公司采用紙張表單,手工傳遞的方式,一級一級審批簽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對于統計報表功能則不能實現。而采用工作流軟件,使用者只需在電腦上填寫有關表單,會按照定義好的流程自動往下跑,下一級審批者將會收到相關資料,并可以根據需要修改、跟蹤、管理、查詢、統計、打印等,大大提高了效率,實現了知識管理,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工作流用在什么地方?
適用行業:
消費品行業,制造業,電信服務業,銀證險等金融服務業,物流服務業,物業服務業,物業管理,大中型進出口貿易公司,政府事業機構,研究院所及教育服務業等,特別是大的跨國企業和集團公司。
具體應用:
關鍵業務流程: 訂單、報價處理、采購處理、合同審核、客戶電話處理、供應鏈管理等
行政管理類:出差申請、加班申請、請假申請、用車申請、各種辦公用品申請、購買申請、日報周報等凡是原來手工流轉處理的行政表單。
人事管理類: 員工培訓安排、績效考評、職位變動處理、員工檔案信息管理等。
財務相關類: 付款請求、應收款處理、日常報銷處理、出差報銷、預算和計劃申請等。
客戶服務類: 客戶信息管理、客戶投訴、請求處理、售后服務管理等管理等。
特殊服務類: ISO系列對應流程、質量管理對應流程、產品數據信息管理、貿易公司報關處理、物流公司貨物跟蹤處理等各種通過表單逐步手工流轉完成的任務均可應用工作流軟件自動規范地實施。
作為一個成熟穩定的工作流產品,不僅提供日常辦公和關鍵業務流程智能化管理,而且能根據公司的特殊實際要求輕松方便地隨時定制各種流程,并可實現不同角色不同的跟蹤、查詢、統計、打印等強大功能
工作流是業務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動化,在此過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一定的過程規則流轉,實現組織成員間的協同工作,以達到業務的整體目標。 工作流管理系統是支持企業經營過程高效執行并監控其執行過程的計算機軟件系統。 典型的WFMS至少由如下幾個模塊組成:業務流程建模定義工具、過程定義、工作流執行環境(引擎)、任務管理。當然還會包括應用和IT工具。 常用的工作流引擎有osworkflow,jbpm,shark。剛學習了一點osworkflow,現在轉向jbpm,公司要求,沒辦法。 osworkflow,最大特點就是靈活,這個網上都說遍了。也就是說它提供了一個引摯,在此基礎上你可以進行擴展,可以自已寫一些條件、動作類,只是繼承它的接口就行,不需要修改它的源代碼。他只提供一個工作流控制框架給你,他也只專注于管理工作流自身的東西,對其他的東西不管,其他的功能對他來說都只是一個插件組件。所以你可以自己擴展里面的功能,例如用戶管理模式,工作流本身不帶用戶模式,他公司的另外一個項目osuser,可以結合使用來管理用戶權限,當然你可以不用osuer,自己建立自己的用戶模式,其實就是建立自己的運行判斷條件;支持多種插件式的持久化機制;他的數據表也很少,就三個…… 下面是引用其他網頁的話: Shark的流程定義語言是XPDL,我們知道,XPDL的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Process和Activity。XPDL中的Activity是基于UML1.x中的活動圖的概念。活動圖天生的適于工作流程建模,它相對于狀態圖的一個最大的優點是容易做并發線程的分叉控制,這些并發線程可以同時執行也可以順序執行;它還有一個優點是有泳道的概念,可以控制工作流引擎中的任務的產生。Shark的如來神掌是活動圖。 Osworkflow的如來神掌又是什么呢?我們知道,它有個重要概念是State……呵呵
什么是工作流
工作流最早起源于生產組織和辦公自動化領域,它是針對平時工作中的業務流程活動而提出的一個概念,目的是根據將工作分解成定義良好的任務或角色,根據一定的原則和過程來實施這些任務并加以監控,從而達到提高效率、控制過程、提升客戶服務、增強有效管理業務流程等目的。
為了更好地實現某些業務工作目標,可以利用計算機在很多個參與人之間按某種既定原則自動傳遞文檔、信息內容或者任務。
因此,只要信息在人與人、人與系統或者系統與系統之間進行傳遞,就必須構建工作流。
工作流類型有哪些
工作流是在整個工作區中發生的,有些是結構化的,有些是非結構化的。當數據從一個任務轉移到另一個任務時,工作流就存在了。但是,如果數據沒有流動,就沒有工作流。比如遛狗、去雜貨店和取干洗衣物等,這都不是工作流,而是任務管理。
主要的工作流包括以下三種:
1.流程工作流(Process Workflow)
當一組任務具有可預測性和重復性時,就會發生流程工作流。也就是說,在項目開始工作流之前,您已明確數據的流轉方向。比如采購申請批準工作流,一旦申請提交,每一步處理工作相對固定,工作流幾乎不會有變化。
2.項目工作流(Project Workflow)
項目具有類似于流程的結構化路徑,但在此過程中可能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項目工作流只適用于一個項目。比如發布一個新版本的網站,你可以準確預測項目的任務流程,但是這個任務流程不適用于另一個網站的發布。
3.案例工作流(Case Workflow)
在案例工作流中,對于數據流轉的方向是不明確的。只有收集到大量的數據時,數據流轉的方向才會比較明顯。比如保險索賠,一開始并不知道如何處理,只有經過一番調查,才會明確。
自動化工作流VS手動化工作流
在手動化工作流中,一個人必須時刻跟進申請,并手動發送到每個申請人處。例如,當員工填寫報銷單時,她必須通過電子郵件將其發送給經理以獲得批準。經理批準后,她必須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收到后,需要付款并電子郵件告知員工付款已經完成。
在自動化工作流中,當人工完成某項任務時,她不負責將數據傳遞給下一個人。系統會自動管理任務流,包括通知、截止日期和提醒,最后會自動發送到財務部門進行處理。
在手動化工作流中,必須手動更新電子表格,也需要發送大量消息和電子郵件來了解項目所處的狀態。而在自動化工作流中,追蹤項目可以直接在系統中直接看到。因此自動化工作流可以為員工節省大量的手動操作時間和操作錯誤,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重視工作流管理的公司都會使用工作流管理軟件。使用力軟進行工作流管理,您需要按照需求創建一個內容豐富的表單,并搭建一個清晰的流程。然后,申請人填寫初始表單,軟件自動將流轉處理申請的數據,直到完成為止。最后,會有可視化報表顯示數據的情況。
工作流自動化的好處
1.消除冗余的任務提高效率
通過力軟工作流進行信息收集,可以舍棄使用Excel進行填寫,并可以自動整理數據。通過力軟工作流進行在線聊天,可以舍棄使用微信QQ等進行交流。最后,通過力軟工作流進行數據分析,可以舍棄手動創建數據報表。三個環節都可以消除冗余的任務,并提高效率。
2.更高的可視化程度
力軟強大的報表功能可以讓你快速分析數據情況,清晰的跟進項目的實施情況。
3.明確各節點負責人的責任
無論采用哪種工作流類型,都可以將工作分配到每個節點負責人手里,而且每一步操作內容都可以通過流程日志進行查看,方便后期責任的確認和追蹤。
工作流,是對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驟之間業務規則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建模,即將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組織在一起的邏輯和規則在計算
機中以恰當的模型進行表示并對其實施計算。工作流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為實現某個業務目標,在多個參與者之間,利用計算機,按某種預定規則自動傳遞文檔、
信息或者任務。工作流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去定義、執行和管理工作流,協調工作流執行過程中工作之間以及群體成員之間的信息交互。工
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統來實現。
工作流屬于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的一部分。后者是普遍地研究一個群體如何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實現協同工作的。
工作流技術發端于1970年代中期辦公自動化領域的研究工作,但工作流思想的出現還應該更早,1968年Fritz Nordsieck就已經清楚地表達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的想法。1970年代與工作流有關的研究工作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的Michael D. Zisman開發的原型系統SCOOP,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Clarence A. Ellis和Gary J. Nutt等人開發的OfficeTalk系列試驗系統,還有Anatol Holt和Paul Cashman開發的ARPANET上的“監控軟件故障報告”程序。SCOOP, Officetalk和Anatol Holt開發的系統都采用Petri網的某種變體進行流程建模。其中SCOOP和Officetalk系統,不但標志著工作流技術的開始,而且也是最早的辦公自動化系統。
1970年代人們對工作流技術充滿著強烈樂觀情緒,研究者普遍相信新技術可以帶來辦公效率的巨大改善,然而這種期望最終還是落空了。人們觀察到這樣
一種現象,一個成功的組織往往會在適當的時候創造性的打破標準的辦公流程;而工作流技術的引入使得人們只能死板的遵守固定的流程,最終導致辦公效率低和人
們對技術的反感。1970年代工作流技術失敗的技術原因則包括:在辦公室使用個人計算機尚未被社會接受,網絡技術還不普遍,開發者還不了解群件技術的需求與缺陷。
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統的開發始于1983年至1985年間,早期的商用系統主要來自于圖像處理領域和電子郵件領域。圖像處理許多時候需要流轉和跟蹤圖像,工作流恰好迎合這種需求;增強的電子郵件系統也采用了工作流的思想,把原來點對點的郵件流轉改進為依照某種流程來流轉。在這些早期的工作流系統中只有少數獲得了成功。
進入1990年代以后,相關的技術條件逐漸成熟,工作流系統的開發與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熱潮。據調查,截至1995年共有200多種軟件聲稱支持工作流管理或者擁有工作流特征。工作流技術被應用于電訊業、軟件工程、制造業、金融業、銀行業、科學試驗、衛生保健領域、航運業和辦公自動化領域。
1993年8月,工作流技術標準化的工業組織-工作流管理聯盟(WfMC)成立。 1994年,工作流管理聯盟發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統之間互操作的工作流參考模型,并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工業標準。
關于工作流技術的學術研究也十分活躍,許多原型系統在實驗室里開發出來,人們從工作流模型、體系結構、事務、適應性、異常、安全、語言、形式化、正確性驗證、資源管理、開發過程等各方面對工作流技術進行探討,大量論文被撰寫出來。
盡管工作流技術取得了進步,但理論基礎的研究還很不夠。現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統從功能、可靠性、健壯性上與數據庫管理系統無法相提并論。
進入2000年以后,隨著Web服務技術的興起,多個標準化組織制定了各自和工作流技術相關的Web服務標準,如XLANG,WSFL等。 2002年8月,IBM,Microsoft為等企業聯合提交并發布了BPEL規范。
工作流:
根據 WfMC 的定義,工作流(Workflow)就是自動運作的業務過程部分或整體,表現為參與者對文件、信息或任務按照規程采取行動,并令其在參與者之間傳遞。簡單地說,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業務活動或任務。
工作流是針對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規活動而提出的一個概念。通過將工作活動分解成定義良好的任務、角色、規則和過程來進行執行和監控,達到提高生產組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術為企業更好地實現經營目標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1993年,國際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成立標志著工作流技術開始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為了實現不同工作流產品之間的互操作,WfMC在工作流管理系統的相關術語、體系結構及應用編程接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工作流管理聯盟給出的工作流定義是:工作流是指整個或部分經營過程在計算機支持下的全自動或半自動化。在實際情況中可以更廣泛地把凡是由計算機軟件系統(工作流管理系統)控制其執行的過程都稱為工作流。
一個工作流包括一組活動及它們的相互順序關系,還包括過程及活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以及對每個活動的描述。工作流管理系統指運行在一個或多個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義、實現和管理工作流運行的一套軟件系統,它與工作流執行者(人、應用)交互,推進工作流實例的執行,并監控工作流的運行狀態。
一、工作流管理:
通常,工作流管理系統指運行在一個或多個稱為工作流機的軟件上的用于定義、實現和管理工作流運行的一套軟件系統,它和工作流執行者(人、應用)交互,推進工作流實例的執行,并監控工作流的運行狀態。在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工作流管理系統不是企業的業務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工作流管理系統為企業的業務系統運行提供一個軟件支撐環境,非常類似于在單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只不過工作流管理系統支撐的范圍比較大、環境比較復雜而已,所以也有人稱工作流管理系統是業務操作系統(BOS - 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在工作流管理系統的支撐下,通過集成具體的業務應用軟件和操作人員的界面操作,才能夠良好地完成對企業經營過程運行的支持。所以,工作流管理系統在一個企業或部門的經營過程中的應用過程是一個業務應用軟件系統的集成與實施過程。
二、工作流管理系統:
工作流管理系統可以用來定義與執行不同覆蓋范圍(單個工作者、部門、全企業、企業間)、不同時間跨度(分鐘、小時、天、月)的經營過程。這完全取決于實際應用背景的需求。按照經營過程以及組成活動的復雜程度的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統可以采取許多種實施方式,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所應用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支撐系統結構會有很大的差別。工作流管理系統的實際運行環境可以是在一個工作組內部或者在全企業的所有業務部門。
三、業務過程:
業務過程(business process)就是活動的集合,這些活動均關聯于特定的托付事項(commitment),為過程的產出增值。相對于“工作流”,業務過程是一個更一般化的統稱,而工作流這個詞,則已經不能僅從字面含義或原理上去理解,它已經被賦予了更深一層的特定含義——專指基于信息技術規劃、運作、管理的業務過程。
四、自動與協調:
“自動”(automate)是工作流的一個特征,但這主要是指它自動進行的特征,而不是說沒有人的參與。工作流實際上是一個人-電腦協調的混合過程,在一個實際的工作流中,通常總有些步驟是人完成的。協調是工作流管理的一個目標或者特征,這包括了人與人、人與電腦,電腦(軟件)之間等多種層面的含義。
五、監察與控制:
監察(Monitoring)與控制(Contorl)是工作流系統的重要功能與特征。這不僅包括對正在發生的業務過程(工作流),還包括它的定義或改變(比如BPR的過程)。這是工作流系統帶給我們的明顯好處之一。
六、標準化:
作流的概念被明確提出并得到重視的同時,人們就認識到了“標準化”在其中的重要性,有關工作流的標準開發和推廣,基本是與“工作流”的開發和推廣同步進行的。在這方面目前的權威性機構,是“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它成立于1993年8月,目前已擁有 130 余個成員,成員包括工作流產品的供應者、應用者,有關大學和研究機構和個人,是一個國際性的非贏利組織。在最近的投資成員(Funding members)清單中,可以看到諸如 Baan, HP, IBM, Microsoft, Oracle, Peplesoft, SAP AG, Xerox 等機構。
七、工作流與重規劃:
從邏輯上,對工作流的關注和研究可以看作是對業務過程重規劃(BPR)的一種深化。BPR的觀點,要求我們將眼光投向實際業務進行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應當是什么樣的,怎樣分析、構造?工作流就是一個具體的、操作性的答案,它可以令我們從神秘的、難以預測和控制的“頭腦風暴式”的“藝術的”業務過程創造,變成解析的、技術的、可控制和預測的工程化過程,如此,才真正體現出 re-engineering 中 engineering 的意義。
工作流與 BPR 的概念,已經被幾乎所有的研究者聯系在一起研究和應用。在這個領域有一個非常活躍的組織,即國際工作流與重規劃協會( Workflow And Re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WARIA)。
八、工作流與企業工程:
無論從理論、方法上,還是對象、內容上,我們都有理由將“工作流”看作是企業工程的一部分。實際上,已有的關于工作流體系的描述,本身就是一個通用的業務模型框架。僅僅囿于工作流是不夠的,必須對整個體系的目標及所有相關要素綜合考慮——這正是企業工程。
九、工作流與IT應用體系:
與以往已經被采用的企業 IT 應用體系,例如 MRPII 或 ERP 相比,WFMS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ERP的概念并不確定,我這里僅指其基本或較早期的含義而言)。從用戶的角度,WFMS帶來(或將要帶來)的變化是極其強烈的,甚至可以形容為一種用戶“夢想”的實現。
在一些老的“模塊化”的產品中,系統的設計是通常是基于任務分割的,作業項目之間是分裂的。面向對象的技術,并不能直接解決這個的問題,相反,往往使系統變得更加混亂和瑣碎。從操作上,典型地,我們必須不斷地在層次結構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單)或對象之間“進進退退”,或者在“神出鬼沒”的對象以及相關菜單中捉迷藏。
工作流管理系統是一個真正的“人-機”系統,用戶是系統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務分派對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電腦針對自己列出的“任務清單”,跟蹤每一項任務的狀態,或繼續一項任務,而不必從一個模塊退出,進入另一個模塊,搜索相應任務的線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對象的,而后者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這樣,用戶的任務分派和任務的完成狀態,可以被最大程度地電腦化和受到控制。
現在的典型工作流產品是客戶-服務軟件。而日益增長的重要途徑是通過萬維網界面,它可以令客戶或遠程的職員更好地參與。工作流的定義經常是借助于圖形化工具,依照業務過程實例的情況定義相應工作的安排
OA(辦公自動化): 引自肖淑男 2001-2-20
通常,OA 就是辦公自動化,英文Office Automation的縮寫。通過流程或特定環節與日常事務聯系在一起,使公文在流轉、審批、發布等方面提高效率,實現辦公管理規范化和信息規范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一套系統的統稱。
多年來,OA尚無一個確切的定義,人們對OA的看法和理解各有不同。筆者認為:OA本身就不是一個有確定界定的概念,它是一個過程、一種境界。它隨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隨人們辦公方式和習慣以及管理思想的變化而變化。在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人們給OA賦予了不同的內容和新的想象,技術與管理的進步給OA打下了每一步發展的歷史烙印。同時,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人對OA的看法和理解也各有不同。也許正是OA這種變化和發展的特點使之成為30多年來常新不衰的話題。
現在有一種較普遍的偏見:認為OA僅僅是諸如公文流轉、收發文管理、檔案管理、會議安排、文獻檢索、電子表格、電子郵件等等這些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和交換過程,面向的用戶群也只是機關辦公室或企業的職能部門、文秘部門。其實,今天看來,OA應有更豐富的內容和層面,更廣泛的用戶群。以下是筆者對OA在功能上以及所涉及的技術范疇的膚淺理解,愿與同行商榷。
功能方面:廣義面言,OA應該是一個企業除了生產控制之外的一切信息處理與管理的集合。它面向不同層次的使用者,便有不同的功能表現:
對于企業高層領導而言,OA是決策支持系統(DSS)。OA運用科學的數學模型,結合企業內部/外部的信息為條件,為企業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
對于中層管理者而言:OA是信息管理系統(IMS),OA利用業務各環節提供的基礎“數據”,提煉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業務進程,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率;
對于普通員工而言:OA是事務/業務處理系統。OA為辦公室人員提供良好的辦公手段和環境,使之準確、高效,愉快地工作。
技術范疇:OA是計算機技術在辦公業務中的合理應用。計算機技術是OA的前提。如果脫離計算機技術面闊談OA,無異于癡人說夢。沒有計算機技術,OA便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計算機對信息的存儲與處理能力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辦公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要建立決策支持系統,則需要數據倉庫 、OLAP等技術;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則要有數據庫、程序設計語言等技術;要建立事務/業務處理系統,則離不開數據庫、設計良好的人機界面和工作流控制、OLTP等技術。
OA是利用通信技術來實現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及人與人的交流。通信技術是OA的基礎。現代辦公室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個團隊的協同工作,團隊中成員之間的協調、合作離不開通信技術;現代辦公室也不再是閉門造車,企業需要與外界廣泛的信息交流,這更離不開通信技術。沒有通信技術的支持,OA便成空中樓閣。
OA是科學的管理思想在先進的技術手段下的物化。科學的管理思想是實現OA的核心。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僅僅是為實現OA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可能。要真正實現OA,還需物化人類思維中科學管理的內容。正如僅有優質的畫筆、畫板、顏料而沒有達.芬奇,就不會有蒙娜尼莎的微笑一樣。不體現人類管理智慧,就不會有真正的OA,如果有,也只是技術的堆砌和擺設。
由此而知,OA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科學的管理思想完美結合的一種境界和理想。我們一直在為實現OA而努力,但我們的成果僅僅是在某些環節、某些方面、部分地實現了OA的功能,與真正的OA尚有差距,差距的根本在于應用系統對管理思想的實現方面。一等一科技為您解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