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809
2022-05-29
數據交互和共享,不僅僅在銀行內部、銀行間,也廣泛存在于政府部門、企業間、地區間、行業間、國家間,之前看到吳翰清提到的一種思路,我還是很認同的,現在我們的做法是要打通信息孤島,把數據集中到一起,然后再共享,但是還是會存在數據延遲、缺失、片面等問題,其實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怎么方便、高效、快速的進行交互和共享?
各個數據孤島只需要建立自己的智能交互終端,相當于傳送門一樣的設備,你需要什么,發出請求,智能終端來完成快速采集、集成、分享等操作,對現有系統或數據改動很小,各個數據源也可以完全關注于自己專注的部分,把數據做全、做深、做細,這大概類似于現在區塊鏈模式中的聯盟鏈、或者網格服務模式,但又不完全是,從長期發展來看,我更傾向于這種這種模式,既可以保證?數據的多樣化,又可以實現數據交互與共享,而且是專業的人在做專業的事,相互依賴、協作,又不相互干預和打擾。
從互聯網行業發生的幾起數據安全事件來看,人為操作、黑客入侵的比例比較高,隨著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人為操作風險?會越來越低或減少,黑客入侵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比如現在的數字簽名、智能合約、物理隔離、通道隔離等技術的應用,安全性會不斷提高,想要消除可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有一個設想:
未來的數據存放會遵從分布式或自保管的原則,但也會進行分布式或碎片化細分,但交互時,則會采用智能終端,例如,我們每個人的各維度數據,始終會存放在我們自己的存儲體(云盤、區塊鏈、數據中心)中,當某一場景下,需要使用時,使用方需要獲得我們的授權,通過生物或智能識別技術,得到我們的某部分數據塊授權指令(加密),通過授權指令訪問智能終端(手環、手機、身體),然后調取對應的數據塊,使用方在獲得數據塊后進行場景化處理,用后即焚,使用方獲得的僅僅是場景下分析處理后的信息,存儲在其自有的存儲體中,我們自己的存儲體中則會增加對應的場景使用信息。
此設想,個人覺得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克服和解決的問題也有不少,軟件、硬件、加密、解密、存儲、傳輸、分析等等,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人作為其中的關鍵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連接體。
存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