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欣: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認真地玩游戲
2016年12月29日晚8點半,昭合投資合伙人、樂創教育創始人陳世欣帶來了主題為“如何把孩子玩游戲動力轉換為學習動力,或是編程入門引導?”的Chat交流。以下是主持人孫莫默記錄的陳世欣與讀者之間交流的精彩片段。

問:我家小男孩今年十歲上四年級,從小就接觸游戲,機齡大概有七年了,我老公也經常玩,所以孩子玩的都是角色類和槍機類游戲比較多,最近兩年比較喜歡玩“我的世界”。他說他想以后自己開發游戲。我看他也真是很享受游戲。我想請教老師應該怎么引導他正確的玩。
答:孩子有喜歡玩的游戲,他就會不斷地去看游戲中的場景,了解一些具體玩法,看一些虛擬人物、道具、物品等,這里面有些東西是可以引導孩子去研究的。引導的方式就是要去激發孩子去思考,調動他的好奇心,讓他不斷的去找到更多的相關的資料知識,去分析和理解。比如我的世界,家長可以到網上去找到一些高手用minecraft做出來的有趣的場景視頻和他們的講解,當然有一些還是英文的,家長甚至可以一起來看他們是怎么做出來的?如果孩子聽不懂英文,那么就鼓勵他去學英文,如果不了解一些具體的制作原理,那么可以探究游戲里面的很多深層次的東西,找到些隱含的規則,一些隱藏的道具,隱藏的關卡等。
總之,需要利用游戲這個虛擬場景的很多有趣的東西,不斷地要孩子去提問和思考。不鼓勵孩子去簡單地重復一些低水平的玩法,只是為了無意義去堆砌,去花費時間,去贏得勝利,去獲得一些簡單的感官刺激。
如果孩子已經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其實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更好的游戲,讓孩子用較短的時間里面,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或者說做一些跟目標相關的一些研究,玩一些跟目標相關的一些游戲,激發興趣。比如孩子喜歡數學,那么就去找到歐幾里得這樣與數學幾何相關的游戲,孩子喜歡解謎,那么可以找一些密室逃脫這樣的游戲。孩子喜歡編程,可以找一些編程類的游戲,比如說像黑客、極客之類的游戲。
如果一開始沒有明顯的偏好,可以有一些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音樂感知、反應能力方面的一些游戲。比如,有一些音樂相關的記憶游戲,讓玩家不斷地記憶系統發出的聲音和按鍵順序、停留時間間隔,再把剛剛記住的按鍵,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時間間隔重復點擊一遍。也可以有一些模擬樂器之類的,讓孩子去感知音樂是怎么樣演奏出來的。還有一些游戲是找不同,鍛煉觀察能力。或者七巧板拼圖,鍛煉幾何圖形認知能力。飛機大戰,練習靈敏的操控能力,這些都是對孩子智力的一些發展。很小的時候我兒子先學數數,通過對數字的理解,掌握了加減法,然后再玩24點這種游戲,慢慢掌握了乘除法,也對數字更加敏感,后來就形成了奧數的興趣。
其實很多小的游戲,它都會讓你對一些知識,一些信息越來越敏感,這就是我們認為一些有價值游戲的邏輯。
問:之前比較排斥游戲,作為家長也并不熱衷,但是看了文章發現游戲很有可取之處,不熟悉游戲的家長該如何找到適合年齡段的好游戲呢?
答:我覺得家長還是要通過目標和邏輯來尋找,家長可以根據目標細分,整理一個孩子要學習的內容及要練習技能的清單,比如記憶力,辨識能力,反應能力等等,然后去應用商店搜索關鍵詞。或者到分類排行榜里去找,一般來講一些育兒類的益智游戲,都會在一些教育類的類目里面,排到前面的大多是不錯的游戲。還有一些就是比較流行的游戲,那么去找一找游戲排行榜前面的,如《別踩白塊兒》,《2048》等。
還有很多的應用限免和推薦網站,如iapps.im,里面會提到很多游戲的一些介紹,家長大致看一下介紹就會理解這個游戲,大概能給孩子帶來什么樣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訓練,思考邏輯能力提升等。也可以跟我這樣了解游戲的家長聊天,或者在一些父母俱樂部里面去詢問,都是一些常規的方法。另外,家長也可以自己去玩一玩,先感受一下游戲的價值,可以學習的內容,訓練的技能等。
一般來說,一個成功游戲的發行商或是游戲廠商會持續做很多同類的游戲,如果玩的一個游戲做的不錯,可以看商家還做什么其他相關的游戲,順藤摸瓜,也能找到很好的游戲。如憤怒的小鳥的廠商就出了一個系列。
問:如何制定玩游戲的規則?
答:一般來說,孩子總是傾向于想多玩游戲,家長則希望孩子能夠控制玩游戲的時間。孩子有的時候喜歡玩一些可能家長看起來比較無聊的游戲,而家長喜歡他們去玩一些益智游戲。那就需要有一個規則來平衡,怎么來確定孩子應該玩多長時間的游戲,玩什么游戲呢?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應該怎么辦呢?
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來商量,定一些規則。比如,規定在什么時間可以玩多長時間游戲,什么場景下可以玩什么方面的游戲。違反規定怎么辦等等。比如我們家,我們規定在出去吃飯的時候,點菜和等菜上來之前,一家人要聊天,不能玩游戲。但是,如果孩子吃飯吃得很快,其他人還沒有吃完,那他就可以先玩一會兒游戲。家里有客人帶小孩來了,他陪小朋友玩兒,就可以玩一會兒游戲。在一些特別難熬的場景,沒法看書,聊天也不方便。比如在地鐵里面,或者說,在火車上,可以考慮根據情況多分配一些游戲的時間。
為了促進孩子提高效率,我們可以規定在作業做完之后,在不是9點半之前,最多玩半個小時游戲。如果孩子超過這個規定的游戲時間,還在繼續玩兒,可能會被處罰。一般是扣除下一次的游戲時間。另外,每周能有個總的時間控制,超過了這個總時間也不行。
還有的時候,我們會對玩游戲的次數可能也進行一個限定。比如孩子學橋牌,每天要在線打橋牌訓練,每天打五局,那么完成了五局之后就不能再打了。打橋牌不是一個單人游戲,時間很難完全控制,所以就可以用數量來控制。
建議,家長觀察孩子玩的游戲,對游戲內容進行判斷。盡量地鼓勵他們去玩一些益智游戲,比如動腦筋的《推箱子》,智力測驗的,考驗記憶力的等等,而不是去玩些打打殺殺,或只是簡單的跑來跑去的一些酷跑類游戲。
問:我倒是很愿意在一邊陪他玩。用一些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向前推進,自認為很注意語氣和分寸了。但他很快會不想玩了,讓我走開。貌似他有自己那一套,那我可以怎么介入呢?
答:你可以在他玩好之后,一起來溝通探討。孩子玩的時候,你看著,鼓勵就好了。或者裝個小白,問這問那,讓他覺得自己了不起,比你懂。
問:如何讓孩子遵守制定的規則?
答:我在文章里面也講過,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形成對規則制定和遵守規則的一套完整的認知。如果孩子能夠形成很強的自控能力,他在做別的事的時候也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希望在玩游戲這個高頻場景下,他能夠去遵守規則,如果他認為規則不合理,也可以來跟我們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規則,如何調整。但一旦我們確定了這個當前規則可以執行,就必須去遵守和執行,如果不遵守規則,當然要接受相應的處罰。那么,怎么樣讓孩子去接受處罰這個規則?家長怎么樣去解釋這個規則?那就需要我們家長不斷地去在具體執行的每個事情的具體行動中強化遵守規則的行為,讓孩子逐步理解規則,懂得守信用的意義。
可能有的孩子會找到家長的弱點,而用一些哭鬧的方法,拖延的策略,爭取多玩游戲的時間和機會。特別是在老人帶孩子的時候,難以避免。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心軟,因為你不僅僅是在處理單個玩游戲的違規,而是在幫他建立遵守秩序的觀念。可以把孩子叫到單獨房間,跟老人隔離開,講道理,進行處罰。如果一個孩子形成了自尊心和責任心,他很看重家長對自己的信任。他會覺得自己應該去遵守好規則,而不是通過這種很低級的哭鬧來獲得一些所謂的多玩游戲的收益。
家長必須告知孩子,這種以一哭二鬧的做事方式在將來的社會上是行不通的。他如果覺得規則不合理,或者需要調整規則,或者需要通過獎勵來獲得更多的游戲時間,這都可以談,這也是讓他學習如何談判如何雙贏。孩子只要講道理,有要求是好事,他的積極性就可以被調動。家長可以根據階段性的策略,適當妥協,給予孩子一些能接受的規則,引導孩子往正確方向走。在制定規則,解釋規則,執行規則的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作為榜樣,言必行,行必果,令行禁止。
其次,多個家長(包括老人)之間最好能達成一致的默契,盡量不要在處罰或解釋規則方面有不同,否則會讓孩子找到漏洞,去挑戰家長的底線。孩子找到漏洞是聰明的,他也不是不守規則,而是發現了規則的不嚴密性,或者執行者的問題。這時候不能盲目處理孩子,還是需要講技巧。有時候,孩子被處罰時候覺得不開心,可能還哭了,家長也需要作為伙伴,在孩子情緒不穩定,或覺得自己受到委屈的時候,去理解孩子的心情,然后,給孩子一些心理上的支持。
家長還需要做向導,解釋設定規則遵守規則的做法,是讓孩子成為一個遵守承諾的一個人,在社會上會獲得很多人的信任,那么將來再跟其他人合作的時候會更加容易。
最后,不管發生了什么,要告訴孩子,家長是愛他的,只是希望他變得更好,把這些過程變成他成長的一個階梯。
問:看到孩子玩不合適的游戲,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答:有的時候孩子還是會自己去找游戲,或聽同學和朋友們介紹游戲,然后去下載并玩起來。這些游戲中,可能就有看起來既費時又學不到什么東西的游戲。這個時候,家長一旦發現,最好就能夠及時跟孩子來溝通,玩這個游戲是否合適。可以問問孩子,從游戲中,孩子能夠玩到什么新奇東西?大概會花多長時間玩通關?或者玩一次。會不會影響學習?可以給孩子一些分析的原則,比如,因為能夠給孩子的時間都是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的時間段,能不能夠玩得開心?如果由于時間的碎片化,總是玩得斷斷續續的,可能也玩不好。如果要到玩得開心,可能又會影響學習,或者影響視力。怎么辦?
索性家長跟孩子一起來商量,怎么能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那如果孩子也認可,暫時不要去玩兒,就能停止玩此類游戲。有時候,孩子不聽勸,可能也需要制定一些簡單的規則來進行限制,時間久了,孩子發現玩得不盡興,也就不玩了。形成了操作模式后,溝通慢慢就容易了,孩子也自然會選擇合適的游戲。建議,不要強行把自己的判斷給孩子,幫孩子一起來做選擇。分析問題,找解決方案,如孩子不信,可以讓他嘗試。
問:如何讓孩子正確玩iPad或手機而不導致近視?
答:近視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很多孩子不怎么玩游戲,也近視了。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就是用眼不符合眼睛健康的規則。跟玩不玩游戲沒有必然關系。
一、設定明亮的環境
保持房間合適的亮度。孩子玩手機和iPad的時候,盡量選擇亮度適中的環境。如果是晚上在家玩,則盡量打開房間的燈光。 開啟手機/iPad的亮度自動調節功能。這一點很容易,但也很重要。它能夠保證屏幕亮度與環境的亮度進行合理的匹配。對眼睛刺激會小不少。
二、根據眼睛的疲勞規律,設置距離和時間
保持恰當的距離。一般來說30cm的安全閱讀距離,過近的距離更容易導致視力的疲勞。玩游戲也是一樣要有個適當距離,特別是手機和pad。一般PC游戲和電視游戲好多了。體感游戲也比較好。 設定合適的時間,定期休息。與孩子一起制訂一個玩手機ipad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25分鐘,到時間就應該間插一次休息,看看窗外遠望一下。每天玩手機ipad的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當然極端情況下,比如我前面講的地鐵、坐出租車、或者火車這樣的環境可以延長。
三、培養一些好的用眼習慣
玩的時候讓孩子學會多眨眼,盡量有意識的多眨眼可以緩解眼干和視覺疲勞。 適當調整玩的姿勢,也相應調整眼睛的角度,避免用眼模式完全不變。比如可以站一會,坐一會,甚至躺一會,趴一會。
問:如何讓孩子運用游戲中學得的知識和技能?
答:家長如了解游戲內容,可以讓孩子去思考是否把一些ipad里面學到的知識和場景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在游戲世界和現實世界中建立關聯。或者討論一些游戲情節里面的規律和邏輯,比如cut the rope里面的道具,跟物理知識掛鉤,分析原理。玩過密室逃脫類游戲,玩一次線下的真實版密室逃脫,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一起討論《頑皮小鱷魚愛洗澡》里面讓植物瘋長的毒水是否在現實中存在。如何配成這樣的毒水?當然這個只是邏輯探討,不是真的去做。
有時候,先有現實中的一些東西,刺激孩子去找相關的游戲,也是不錯的做法。比如,看到一個蛋糕店,可以去找個蛋糕經營游戲,在玩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蛋糕是怎么做的,如何經營一個好的蛋糕店。
或者,把游戲中的人物、道具和能力作為一些概念詞匯,考驗孩子的記憶能力,或者來討論,考驗孩子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比如,分析《植物大戰僵尸》里面用什么植物組合殺僵尸最節省陽光。如何計算,殺某個僵尸的實際花費時間。在開局時候制定怎么樣的植物種植順序最合理。
問:精彩刺激的游戲畫面很容易讓孩子上癮,而孩子本身心理自制能力較差,為了達到玩游戲的目的,可能會想盡辦法來對付家長和教師,家長怎樣來把握孩子玩游戲的度?
答: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確實需要把孩子作為一個有自尊心的、有自制力的人來培養,當然太小的時候他可能不具備太強的自制力,那么就需要家長通過一些方式來鼓勵和強化,不是完全通過帶有強制性的控制模式,對孩子嚴防死守。
這也是我提出在玩游戲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的一種能力的模式。孩子必須學會了解規則,遵守規則,甚至參與制定規則。那在過程中,他需要明白,什么是對他真正有利的事情?為什么他需要遵守規則?他需要有自制力?家長實際上是通過玩游戲這件事情幫助他形成有自制力的能力和遵守規則的心態。本質上,孩子要知道,只有準時安排時間,遵守規則,才能獲得更多的玩游戲的機會。
家長把這個體系設計好,不斷強化,甚至讓孩子往自己希望的提高效率的方向去走,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效率越高,賺的時間越多,玩得越高興。玩得開心,更愿意積極提升效率,來贏得更多游戲的機會。
問:有實際的分年齡段的游戲類推薦嘛?還有分領域的,比如,科學類,邏輯類等等?
答:應該來說,沒有人來定義這個分級游戲,跟分級閱讀一樣。
我覺得游戲是很容易理解和玩的,孩子不應該是玩少數的游戲,而是玩大量的游戲,他在某一個階段,會喜歡一類游戲,甚至可能是比他大的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也不算錯。
但是,如果家長是有目的的,還是盡量從智力游戲方面來考慮分級。比如,七巧板,俄羅斯方塊,別踩白塊兒,割繩子,一筆畫等都適合小學之前的小孩子玩。有點策略性的,動腦筋的,比如推箱子,密室逃脫之類的,可能需要大一點。學科類的,如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策略類的,可能需要更大一些才能玩得精彩。
MineCraft是個很好的游戲,理論上適合任何級別的孩子玩。但是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低水平的重復中,對智力的提升有限。需要引導。國外是有一些課程的,夏令營收費1000多美元學這個。樂創EllenHuang家的兩個孩子就去斯坦福大學上過這個課程。
問:孩子常出現兩個現象:一直玩停不下來;玩不過發脾氣。請問有沒有引導的方法?
答:肯定都有啊,玩上癮,大人也是常事。最好是玩關卡模式,少玩無盡模式。玩不過關也是經常的,這個時候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要么提高技能,要么換辦法,我們是不讓孩子花錢買裝備道具去過關的,大不了就換一個游戲。
引導的話,就是跟孩子聊,是不是游戲設計變態了,是不是需要積累很多鉆石點數之類的。我知道有的家長會去玩賽爾號,幫孩子獲得點數。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應該是多樣性更好,引導孩子玩別的也不錯。
問:家長如何陪同孩子玩游戲?如何陪同孩子做(編程)游戲?如何制定一個編程學習計劃:一個學期、一年、二年?
答: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比如植物大戰僵尸,家長可能也喜歡。橋牌,大人也喜歡。還有體感類的運動游戲,大家一起玩,一起討論,一起提高技術。我覺得這樣是有利于親子關系的。
家長可以去看一下Scratch.mit.edu,上面發布了很多孩子編寫的游戲項目。注冊一下,大部分項目就可以存下來remix,然后自己改編,其實是很容易上手的。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看,去分析和研究,讓孩子換到上帝視角來想,飛機大戰游戲如果設計,需要做哪些事情?怎么讓飛機打幾槍才爆炸。如何計算分數等。孩子其實很喜歡探討這些東西,慢慢讓他來摸索做一些簡單的操控類游戲,或者關卡類游戲,都是不錯的開始。
孩子做(編程)游戲我覺得還是作為興趣來培養,沒有必要搞個大的計劃。畢竟這些編程無法成為真正工業級的游戲。但是作為入門的興趣引導后,應該讓孩子去學習編程,做一些工業級的編程語言的練習,比如Python,就是一個很好的語言;也有游戲化的模塊和例子;或者直接找一些開源的安卓代碼,來運行后修改。入門后,盡早切換到工業級的,才有可能成為熟手和專家級。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參加科技創新大賽,做一些項目來引導。每年做一些事情,慢慢就熟悉了,未必需要有嚴密的計劃,跟著小目標走就好。
問:我兒子十五歲了,喜歡打英雄聯盟,怎么也打不夠,雖只同意周五、周六打,每次打到下半夜一、二點,說他就兇我,很擔心孩子健康問題。他說以后想學編程,可又說難,我不懂這方面知識也無從幫助建議他。
答:我們家定的規則,是不允許孩子玩這樣的大型游戲的,所以目前還沒碰到同類問題。老實說,最好引導到其他游戲上。或者開始做一些簡單的游戲編程。讓他試試code.org那些入門級的課程,不可能覺得難,逐步幫他建立信心,引導到開發智力的,休閑類的小游戲上。
家長不懂這些知識,就需要在相關社區里面溝通,自己也可以嘗試看看code.org,裝小白(也真是小白),請教孩子,讓孩子得到一些成就感。
問:我覺得如果自控力不強,玩到后面是否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覆沒?在什么時候才去介入編程?如果家長不懂編程是不是就沒法操作了?
答:自控力不強,才需要訓練。這個是要定規則的。可以讓孩子也監督家長,孩子可喜歡抓家長違規了。所以,不可能是一起覆沒的,定規則,讓孩子來監督,大家來監督。定期復盤,反省。
也有個子問題:在什么時候才去介入編程?如果家長不懂編程是不是就沒法操作了?
我覺得小學二年級開始比較好,scratch學動畫,小的操控類游戲都可以。家長不懂,可以一起學,可以讓孩子教。家長不需要懂游戲,懂編程,但需要有見識。知道什么是好的,為什么好,怎么樣利用好的一面來解決當前問題。知道什么是錯的,錯在哪里,到哪里找資源解決。
問:孩子班上集體迷上了《王者榮耀》,我們一些家長都很擔心班里的學風越來越差,有什么建議嗎?
答:我兒子班上的半數還迷上《陰陽師》呢!但是我兒子總結了一下,都是成績不怎么樣的孩子玩《陰陽師》,他下載了就看看,然后就算了。我覺得需要給一些心理暗示:不玩的人才牛X。迷上游戲的人可能是有自制力問題的。關鍵是孩子信服家長。要換個思路跟孩子聊,讓他覺得自己不玩才牛,家長就很容易勝利了。然后推薦一些更燒腦的游戲,說可以秒殺同班,孩子就更激動。在不玩游戲和玩游戲里面選,孩子很難選不玩,在玩燒腦游戲和傻X游戲中選,就容易多了,讓孩子在游戲情節之外有成就感、榮譽感。這其實是游戲化的一種做法,玩更高級的游戲,達到更專業級的水平。說到底,編程是最高境界,將游戲的打怪升級模式運用到生活中。
本文轉載自異步社區。
機器學習 5G游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