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是一劑代替“KPI”的良藥嗎?(OKR與kpi有什么區別)
OKR是一劑代替“KPI”的良藥嗎?(okr與kpi有什么區別)
據說,OKR誕生于英特爾,后來發展于Google,因為Google業績的持續NB而發展,在《重新定義公司》中對于OKR也大贊特贊,于是乎從2015年我就開始研究這樣的邏輯,研究在中國如何落地(因為我覺得一個好的東西必須要能夠落地),中間也有很多學生請教我落地的方法,說老板看了如何興奮,然后如何讓HR趕緊落地執行。同時,我也開始做了一些實驗,在不同的公司,通過選擇NB的項目,訂立NB的目標,項目PK的方式看能否落地實施。
結果是:沒有一個能夠持續成功的!偶爾的項目會成功,但時間長了,團隊就放棄了,為什么? 因為挫敗感,為一個項目訂立NB的目標,意味著完成的幾率一定小了很多,而持續的沒有達成意味著不斷的挫敗,時間長了,團隊人員就不干了。再往深層次分析?為什么Google可以,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公司不行? 于是我就開始找答案,試圖解釋這個原因,我相信一定有某種大家還沒有重視的基因是導致OKR在Google成功的要素。在閱讀和分析了大量相關行業的各類視頻、書籍后,我想我找到了為什么Google能行,而中國公司不能行的核心基因:人。
Google最NB的基因-人和創新機制
OKR最核心的幾個理念是:
1、可量化的(這個和KPI沒有本質區別);
2、目標要是有野心的,要有挑戰的,一般來說,1為總分的評分,達到0.6-0.7是較好的了;
3、每個人的OKRs在全公司都是公開透明的(這個沒什么特別的,KPI也可以全部公開);
4、考核結果和薪酬獎金沒關系。
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第二項和第四項:具有挑戰性的目標、考核結果與薪酬沒關系。目標有野心,核心思想是要訂立NB的目標,對于Google來說,這個沒問題,因為Google素來以嚴格的錄用標準為核心,一支愿意改變世界的大牛戰隊。對于牛人來說,不斷挑戰自我極限才是最爽的。
再深入分析Google的創新機制,分析Google針對創新所做的一切動作,發現這些機制才是OKR落地的核心:
1、 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2、 只聘用最NB的員工
3、 為十倍目標奮斗的Google X “登月工廠”計劃
4、 讓百分之二十的時間給自己干
5、 基于產品委員會的評審機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