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 OKR 和個人 OKR(團隊建設有哪些方面)
團隊 OKR 和個人 OKR(團隊建設有哪些方面)
個人可以有與團隊不完全一致的 OKR,并且它可以是為團隊增益的;
先制定團隊 OKR,再制定個人 OKR。
小y:除了這部分,你在跟大家聊天的時候,還有什么是讓你印象特別深的點?
BR:第二個印象比較深的點特別重要,叫“團隊 OKR 和個人 OKR”。如果一個人是 team leader,他通常要代表團隊承擔團隊 OKR,但團隊 OKR 的很多工作有可能并不是由他來執行的,他可能有自己的特殊任務,會給自己定一個特殊的個人 OKR。
小y:作為一個團隊的 leader 來說,他的一個身份是團隊的 leader,另一個身份是公司的員工?
BR:另一個身份是他自己。他除了要為這個團隊負責之外,還有一個身份是“我是一個個體”。比如整個團隊正在攻 DAU,但技術人員發現,如果我們能開發出一套統一的開放框架,整個團隊的開發效率能提高 10 倍以上。開發框架這個事不可能放在整個團隊的 OKR 里面,但這個 leader 自己看到了,他覺得這個事特別有價值,就可以給自己立一個 OKR。
在他的指揮下,原有的事情其他人已經能承擔起來了,那他就有余力去重構代碼。不重構也不影響整個業務的發展,團隊的 OKR 也是遞交業務需求,但重構了會讓大家的開發變得效率更高、質量更好,這就可以是他自己的個人 OKR。
作為一個 leader,他平常的主要任務是“在上空盤旋”,我經常用這個比方,因為我們自己是不能承擔特別具體的工作任務的,否則會陷入細節,失去大局,而我們的任務是把控大局,所以我們的日常不應該有非常重的負擔,應該在上空盤旋,觀察地面上每個團隊的工作狀況如何。如果出現了卡點,出現了亂的跡象,我們就下去解決卡點,再重新上來。這時候,我們自己的帶寬是富裕的,有時間去制定學習目標。
小y:為什么“團隊 OKR 和個人 OKR”這個點會給你很大的觸動呢?
BR:作為 CEO,已經不在一線處理業務了,很多事情是團隊的 OKR、公司的 OKR,我布置下去的時候他們都完成了,那我應該干什么呢?我是團隊的 leader,要考慮團隊的事情,但如果我騰出時間來了,我去做的還是團隊的事情,只是我做的事情跟團隊當前應該 focus 的目標有可能是不一致的。
歐哥:就像 Ray?Dalio?講的,“我既是這個系統的使用者,又是它的改造者”,你有不同層次的工作,可以在團隊里工作,也可以到上一個層級,去改造這個團隊。
BR:對,現實中我確實也是這樣工作的,所以也有體感。我的工作目標跟團隊目標相比,通常是具有前瞻性的,我會做一些,團隊現在不需要思考、但對團隊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事。當別人把團隊 OKR?和個人 OKR?的區別講清楚的時候,我就豁然開朗了。
這也允許你的個人目標跟團隊的目標不完全一致,這個“不一致”并不是要對著干,而是能給整個團隊增益的。你可以在團隊小目標完成的基礎上,再向外擴展一部分,做出更大貢獻,這就要發揮你的個人主觀能動性了。
小y:“團隊 OKR 和個人 OKR”有適用范圍嗎?
BR:適用于 everybody,不只是團隊 leader。作為一個團隊成員,你把團隊 OKR?分配在你這個角色上的事情做完,如果你還有余力,而且團隊并沒有要求你再做更多,那這時候你可以主動發現新機會,給團隊做貢獻。你也可以把時間花在個人成長上,因為你的個人成長對團隊也會有貢獻,這部分就可以是你的個人 OKR。
小y:個人 OKR?需要單列出來告訴大家嗎?
BR:你不列也沒問題,因為它的本質是目標管理。如果你的團隊只有你一個人,那在自驅的情況下你可以不告訴別人。如果這個個人 OKR 有利益相關者或者項目干系人,那你應該讓別人知道,否則也可以不告訴。但團隊 OKR 那部分是必須互通的。
比如融資這個事,直到現在,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去處理就 OK?了,不需要告訴大家。2016?年那次融資特別典型,因為我們的業務增長太快了,燒錢也太快了,有那種“發展得越快、死得越快”的感覺。那時候還沒掙錢,所以要么就去融一筆新的錢,要么降成本,要么做收入。當時團隊沒看到這個問題,但我看到了,所以我就先出去找投資人了解情況,沒告訴團隊成員。
了解了情況以后,發現當時的資本市場不好,所以融資這條路就決定不走了。這時候我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思考這個問題的,我們可能要降成本,可能要做收入,原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不做融資,因為這時候就跟他們的相關性更高了。如果選擇融資的話,他們可以該干啥干啥, 我把錢拿到,團隊也不需要做降成本或做收入的改造,可以按原來的節奏發展。融資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不需要告訴別人,但又跟團隊相關的個人 OKR。
我們最近強制要求落實一個動作:先制定團隊 OKR,再制定個人 OKR。其實我很早就知道這個概念了,但是一直沒有形成標準化動作,所以被折磨了很久。在上個月我們突然明白了,之所以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去制定 OKR 和協調 OKR,原因在于團隊 OKR 沒有經過認真的討論, 所以在 review 的現場發現每個人自己的 OKR 五花八門,又花了大量的時間討論團隊 OKR。在團隊 OKR 討論清楚的過程中,每個人的 OKR 就很清楚了。
現在,我們會要求團隊先討論 OKR,討論完之后再制定個人 OKR,然后個人帶著自己的 OKR 給 OKR 委員會 review。
小y:你們現在有多少人,每個人的 OKR 都要去review 嗎?
BR:現在有 36 個人需要由公司級別的 OKR 委員會來 review ,我們肯定是能應付過來的,其他同事由他們的 leader 或者團隊級別的 OKR 委員會來 review。在進行公司級 OKR review 的時候,我們會先花大概 4 個小時去 review 合伙人各自的團隊 OKR,review 完之后合伙人會把結果同步給自己的團隊,然后就開始 review 每個人的個人 OKR。執行這樣一套標準動作一般會在每個月消耗我 16 個小時,管 12 個人。
以前的機制是由我們四五個人組成的 OKR 委員會多對一地 review,一個人一個人地過他們的OKR。現在我們分成了三組 OKR 委員會,每一組兩個人,因為一個人容易偏,所以現在是每兩個人管 12 個人,36 個人剛好可以分成三組。不過我們的 OKR 委員會里并不全是合伙人,我們有一個學習 OKR 比較快的人進 OKR 委員會幫助其他人。
小y:也就是說,是否在 OKR 委員會不完全是由一個人的崗位決定的,而是由他對 OKR 的理解程度決定的?
BR:是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