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 的理解誤區和教授要點(OKR工作法)
OKR 的理解誤區和教授要點(okr工作法)
誤區:用 OKR 替代 KPI,用來做績效考核。
教授要點:1、為什么;2、4 個執行要點:一個有意義的目標、關鍵的結果、可達路徑、評分標準。
小y:從你的視角來看,大多數人容易對 OKR 有哪些誤解?
BR:第一個誤區是用 OKR 替代 KPI,用來做績效考核。這是最常見的錯誤,而且 OKR 推行失敗通常都跟這一點有極大的關系。其他的誤區都是具體細節吧,這方面就太多了。
小y:那你們團隊是如何避免“OKR 替代 KPI 做績效考核”這個誤區的呢?
BR:首先,自己要理解透“OKR 不是拿來做考核的”,然后要向團隊成員反復解釋、反復強調“我們不拿 OKR 做考核”。我寫那篇文章就是為了解釋這個事情,因為在我們實施 OKR 一年以后,還有大量的同事以為我們是拿 OKR 在考核,這個過程挺痛苦的。
歐哥:會不會是因為 OKR 和 KPI 本身的相關性太高了,所以在說 OKR 的時候特別容易讓人想到 KPI?
BR:對,在我想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一刻,我明確地提出了我們公司的 KPI 體系,我要告訴大家我們確實有 KPI、確實會對大家做考核,但 OKR 是另外一套東西,是用來激發每個人的最佳狀態的。我們原來會主張我們沒有 KPI,但你越說沒有,大家就越容易認為“OKR 就是 KPI, 只是不叫 KPI 而已”。后來我想明白了,我們肯定是有 KPI 的,就把它明確地提出來了。
小y:剛才你提到在執行 OKR 的時候有很多具體細節容易出錯,那么在你們執行了一年半后,假設你現在要向一個新團隊教授 OKR,你會怎么做呢?
BR:跟之前我們交流的時候很類似,start with why,先講為什么要用,提升大家對它的認知,然后講它的 4 個執行要點:一個有意義的目標、關鍵的結果、可達路徑、評分標準。講清楚 why 之后就講這 4 個關鍵詞,我覺得這是 OKR 知識點的最小集合。我其實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因為我的思維框架總結出了最少最精要的東西,希望能幫助大家簡化、抓要點,但是這個框架未必符合最自然的學習方式,這是我現在遇到的一個難點。
歐哥:那在講 why 的時候,你覺得 OKR 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BR:用 OKR 的 why 來自于目標管理,為什么要做目標管理?因為,所有嚴肅的事情都要從目的和目標開始,如果你不明確你要去哪兒,你可以走到任何地方,但很少會走到目的地(If you don’t know where to go, you can go anywhere but rarely to destination),這個道理在我看來是很清楚的。
所以,你肯定要先定目標,然后再想怎么實現這些目標,把路徑想出來。緊接著就要思考“怎么樣才算實現了這個目標”,把衡量標準、把你要的結果定出來,這時候 OKR 的框架就出來了。我覺得 OKR 最好的地方是,它把目標管理變成了一套非常簡單、可操作的語言體系,它的本質是目標管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