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檔變成了亂碼?(文檔突然變成亂碼)
729
2022-05-28
人們對存儲的需求可以說是很早之前就有了,在以前,我們存照片靠的是洗成相片收集在相簿中;存電影靠的是買光碟珍藏在家里;存音樂靠的是收集五花八門的CD;工作文檔全部手寫放在文件夾里.... 要不怎么說所有的偉大發明本質上都是源于人們想尋找便利途徑解決自己的需求呢?從軟盤的發明,到后來的云存儲(360云盤、百度云盤、谷歌云盤)興起,到再后來的NAS展露鋒芒,到現在的新興之秀OOD誕生,所有這些發明無一不是使得人們的數據存儲越來越方便!
風靡一時的軟盤最終退出市場,很大原因是歸咎于其太容易損壞,一旦損壞了又無法進行恢復,難免在關鍵時刻造成重大損失;可當人們轉而拋棄實體使用云端公有空間存儲后,又開始發現自己的隱私彷佛被肆意侵犯 —存在谷歌云盤的電影無故因涉及版權問題被刪除;存在百度云盤的普通照片莫名被打上“涉黃”的標簽被和諧;直到360云盤事件,將一部分人對云存儲的信任徹底瓦解... 人們開始期盼有個屬于自己的存儲空間,不被外界監視,不被外界掌控,于是已經被拋棄的實體又被默默重新撿起,各種各樣的NAS存儲硬盤開始展露鋒芒。但,NAS真的將這些問題悉數解決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縱使NAS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群的棘手問題,但其性能終究還是過于有限 —硬盤依舊容易損壞,跨網傳輸依舊難于上青天。人們不禁開始感慨,想要安全、隱私、快速、方便地存一些文檔,何至于這么難?
不過好在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盡的,一個問題誕生,就會有一個與之對應的解決辦法出現。OOD便是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集成體 —既有實體硬盤,也可以云端同步;既能授權自動備份,又有密碼學原理保障隱私安全性;不僅在局域網內可以肆意傳輸,并且基于其底層協議的特性,跨網傳輸將也變得極其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OOD的功能遠不止如此。與其說它是一個和NAS一樣,可以用于集中存儲照片、影片、音樂及文件等數據的存儲裝置,不如說它更像一臺智慧型電腦—OOD能夠存儲的數據,可遠遠不止影音文檔;OOD還可以安裝各種各樣的APP,這些APP的數據經過用戶的授權,會自動存儲到OOD上:就像英雄聯盟的數據被存到LOL盒子里;王者榮耀的數據被存到王者營地;如果用一個更貼近生活的舉例,那就是相關家電產生的電費,水費,煤氣費等數據,都能夠通過特定APP被同步到OOD,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其OOD關聯的設備(手機、電腦、平板)自動進行費用繳納。
沒錯,就像是“升級版的 NAS+小米家的小愛同學”,當之無愧的智能存儲之王。
那么 OOD 為什么可以做到功能如此強大呢?讓我們來看看其底層構造原理把。
不同于現在大多數的傳統互聯網應用,OOD使用的底層協議是BDT而不是TCP/IP,這個協議最大的好處就在于能夠完美實現兩個設備之間的跨網通信。比如,現有的NAS如果需要聯通你的電腦和我的手機,那么這兩臺設備必須使用同網服務器,一旦我們使用的網絡服務器不同(你用的電信,我用的移動),那么我們之間就無法通過NAS進行文件傳輸;但使用BDT協議的OOD卻可以,即使我們使用不同的更小眾的網絡服務器,也依然可以完美且快速地通過OOD進行文件傳輸。
相較于傳統的互聯網應用,OOD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即利用了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存儲以及密碼學算法。其中,分布式存儲技術保證了存儲的容災率與備份的有效性,彈性擴展了存儲容量與性能,標準化系統且降低了存儲管理成本;密碼學算法技術則完整地解決了存儲信息安全中的機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和不可否認性等問題,極大程度保障了用戶存儲的安全性、隱私性和數據不可篡改性。
目前,OOD最低配置是2T+64兆,后續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無限擴容。雖然還沒有大規模投入市場,但相信隨著web3.0時代的到來,OOD一定能夠逐漸取代各大云盤,NAS,成就一個新的數據存儲時代。
云備份 分布式 區塊鏈產品及解決方案服務 數據加密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