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圖說】第235期 DDS讀寫兩步走 帶您領略只讀節點的風采
1214
2025-03-31
來源論文輔導員:?http://www.lwfdy.com
文獻綜述的作用在于高度濃縮了幾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亂無序的同類文獻之成果、存在問題或爭論焦點,對其進行了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和系統化。全面簡化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勞動,節省查閱、分折文獻的時間,有助于科研人員借鑒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少走彎路。文獻綜述的作用不言而喻,很多人文獻綜述的資料查找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么做,下面筆者分享下相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文獻的搜集查閱
㈠查閱文獻的意義
從文獻中我們要找出以下東西:
⒈這個領域都有哪些事情和問題,哪些研究已經完成,哪些研究還要繼續。從而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和方向,找到切入點、研究起點和所要研究的重點。
⒉在本領域內已經做了哪些相關的研究工作,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和手段,先行者是如何定義、分類、解釋研究對象,以及如何解釋各種變量、各方面事實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到對自己有益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并及時修訂自己的研究方案,防止研究時走彎路、錯路。
⒊在這個領域進行研究的背景和基礎,包括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基本背景情況,政策、市場方面的特征,基本數據資料的充足程度及收集難度等。從而進一步確定研究的可行性,并對研究方案做適當的修改或補充,以減少或避開研究中可能出現的困難。
㈡文獻來源
書籍包括專著、論文集、教科書、資料性工具書、科普讀物等。
論文集收錄某位專家或眾多專家的學術論文,通常論題集中、觀點各異、信息量大。
教科書主要闡述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科研成果,間或介紹有待討論的問題等。教科書追求學術上的穩定性,名詞術語規范,結構系統嚴謹,敘述概括,可讀性強。
科普讀物以面向廣大群眾和以普及知識為宗旨,主要提供實用類信息。
⒉報刊
報紙以刊登新聞和評論為主,信息快,但材料分散,不系統,紙質不易保存?,F在很多報紙都有電子版,檢索比過去方便了很多。
⒊期刊
期刊分為學術理論性期刊和情報性期刊。學術期刊如《統計研究》等,主要反映理論研究的動態與成果;情報性期刊主要是各類文摘及復印資料。
⒋檔案類來源
檔案是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文獻資料,包括年鑒,學術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等。
年鑒是系統匯集一年內重要事件、學科進展與各項統計資料的信息密集性工具書,分綜合性和專業性兩種,如《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等》。
學術會議文獻包括學術會議報告、紀要、提交的論文,能反映出一個學科領域的研究動向與成果,代表研究發展水平,是研究者的重要資料來源,應該注意搜集。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進行專題研究后為取得某種學位而撰寫并提交的科學論文。好的學位論文具有一定的獨創性,選題論證充分,文獻綜述全面,探討問題比較專深。學位論文多數不公開發表,一般由研究生招收單位保存。北京圖書館、中國科技情報所和社會科學研究所分別負責各個級別的學位論文。
⒌因特網和光盤數據庫來源
二、文獻綜述資料查找基本方法
網絡信息資源數量大、種類全、時效性強。一些調查數據、研究成果、學術觀點專門或先行在網上發表。書籍、報刊、學位論文等大量地被加工成電子信息,可供網上查閱。
1.查找文獻時,可以從中文文獻開始,常用的主要有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有的文獻大多數數據庫都有,有些可能只在某些數據庫有,找不到文獻的時候,換下數據庫也是一種方法(以知網為例)
2 進入知網后,在搜索框后找到【高級搜索】,一個搜索關鍵詞很難找到真正想要的文獻
3 進入高級搜索后,就可以根據篇名、關鍵詞等進行搜索了,剛開始搜索可以選擇一個與自己項目相關最核心的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看一下現在研究的發展方向。最好在篇名、關鍵詞、摘要內查找,全文的范圍太大,而且很可能和所需要的相差太大
4 同時可以定制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關鍵詞,“并含”、“或含”、“不含”可以很好地篩選數據
5 如果還要進一步縮小搜索范圍,或搜索其它內容,可以點擊“+”添加,文獻數量會進一步減小
6 接下來可以進一步限制文獻的發表時間等因素
7 如果在搜索時沒有限制發表時間等,可以在檢索后,進行【分組瀏覽】和【排序】
三、特定領域文獻綜述資料查找
1、搜索引擎
百度,google,google scholar搜索框輸入“xx 綜述"," xx review"關鍵字
2、學術數據庫或文獻管理軟件
(1) 基于數據庫自帶的分析功能,比如WOK支持的引文報告功能。
(3) 基于內容分析的refviz、omniviz、Tda等
(4) 基于引文分析軟件的分析,比如HistCite, citespace等
閱讀論文文獻綜述最大優點是什么,就是讓讀者用較少的時間,獲取較全面系統的情報信息和知識。只有做好文獻綜述的資料查找部分,才可以順利的完成文獻綜述寫作任務。以上筆者分享了查找文獻綜述資料的相關方法技巧,希望大家都能夠學會,并且熟練掌握。
華為云會議 Meeting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