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礎(四)
Hi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Python基礎四,控制語句。
控制語句即用來實現對程序流程的選擇、循環、轉向和返回等進行控制。
編程語言中的流程控制語句分為以下幾類:
順序語句
分支語句(判斷語句)
循環語句
1、順序語句
順序語句很簡單,不需要特別去做什么,一般的敲的一行一行的代碼都是順序語句,都會按照從上至下的順序來執行,不需要特別的關鍵字。例如:
a=input('input a number..')
a=int(a)
print(a)
這就是典型的順序語句:從上至下程序,從鍵盤輸入一個數,將輸入的數字轉化成整型,輸出轉換后的數字。
2、分支語句(判斷語句)
條件分支語句是通過一條或多條語句(判斷條件)的執行結果(True/False)來決定執行哪個分支的代碼塊。Python中提供的分支語句為:if..else語句,沒有提供switch..case語句。if..else語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if 判斷條件:
代碼塊
else:
代碼塊
a=input('input a number..')
a=int(a)
if a>0&a<100:
print(a)
else:
print("a is not belong to (0,100)")
輸入一個數,如果它在0到100之間就把它打印出來,如果不在就輸出“a is not belong to (0,100)”。
很明顯,上面的語句最后的輸出結果只會是一個,要么執行if輸出a,要么就執行else,輸出“a is not belong to (0,100)”,程序會二選一選擇執行,所以判斷語句又叫分支語句。
if 判斷條件:
代碼塊
單分支語句只進行一次判斷,符合就執行,不符合就跳過。
a=input('input a number..')
a=int(a)
if a>0&a<100:
print(a)
print(a*a)
輸入一個數,轉化成整型,如果a在0-100,就把a打印出來,否則就不執行這段代碼,最后輸出a的平方的值。
輸入:12.22
輸出:12? ?144
if 判斷條件1:
代碼塊1
elif 判斷條件2:
代碼塊2...
elif 判斷條件n:
代碼塊n
else:
默認代碼塊
多行分支就是雙分支的擴展版本,這個一般用來多結果的判斷:這個就不演示了,這里對小白們布置一道題:
輸入一個成績,如果它在0-59,輸出“不及格”,如果在60-79,輸出“及格”,如果在80-89,輸出“良好”,90-100之間輸出“優秀”,其他的輸入統一輸出“無效數據”。
3、循環語句
當我們需要多次執行一個代碼語句或代碼塊時,可以使用循環語句。Python中提供的循環語句有:while循環和for循環。需要注意的是Python中沒有do..while循環。此外,還有幾個用于控制循環執行過程的循環控制語句:break、continue和pass。
while循環
while循環語句的基本形式如下:
while 判斷條件:
代碼塊
while的判定機制:
當給定的判斷條件的返回值的真值測試結果為True時執行循環體的代碼,否則退出循環體。
例如:
count = 0
while count <= 9:
print(count)
count += 1
本段代碼是輸出0-9
判斷機制:首先count初始化為0,現在執行while語句,此時0<=9,執行while里面的代碼,打印count,且count數值加1,count += 1(和count=count+1等效),執行完之后再回到while條件語句,此時count=1,1<=9滿足條件,執行while里面的語句,一直到count=9的時候,也滿足條件,繼續執行while里面的打印語句和自增語句,此時count=10,再回到上面的while判斷,10>9,顯然不滿足條件,跳出循環。
既然是循環,就一點會有死循環的概念:一直在循環里跳不出來。
當while的判斷條件一直為True時,while循環體中代碼就會永遠循環下去。
while True:
print("這是一個死循環")
這段代碼會一直執行輸出,不會中斷,陷在死循環里,需要強制中斷程序。
語句形式:
while 判斷條件:
代碼塊
else:
代碼塊
else中的代碼塊會在while循環正常執行完的情況下執行,如果while循環被break中斷,else中的代碼塊不會執行。
代碼:
count = 0
while count <=9:
print(count, end=' ')
count += 1
else:
print('end')
此時,會在0-9輸出結束之后進行打印end。
輸出:0 1 2 3 4 5 6 7 8 9 end
如果代碼被break中斷:
count = 0
while count <=9:
print(count, end=' ')
if count == 5:
break
count += 1
else:
print('end')
輸出:0 1 2 3 4 5
for循環
for循環通常用于遍歷序列(如list、tuple、range、str)、集合(如 set)和映射對象(如dict)。
for循環的基本格式:
for 臨時變量 in 可迭代對象:
代碼塊
注:for后面的臨時變量就是臨時創建的
我們之前學過list,這次就拿list做一次for循環:
names = ['Dolphin', 'Peter', 'Jerry', 'Jack']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列表names中有四個名字,對于names中的每個變量我們都先用一個叫name的臨時變量來儲存。
代碼解析:
第二行開始,for判斷,name此時的值為names[0],屬于names,值為‘Dolphin’,此時滿足循環條件,打印name,執行完之后再次返回到for語句,此時name作為臨時變量會自動更新,name=names[1],name[1]也屬于names,值為‘Peter’,打印.....重復步驟,一直到name=names[3],此時值為‘Jack’,打印,打印結束返回for語句,name=names[4],但是names里面并沒有這個值,所以跳出循環,至此,for循環結束。
循環嵌套
循環嵌套是指:在一個循環體里面嵌入另一循環。
for j in range(1, 10):
for i in range(1, j+1): ? ? ? ?print('%d*%d=%d' % (i, j, i*j), end='\t') ? ? ? ?i += 1 ? ?print()
j += 1
這里采用range函數代表從1到9.
小白們可以試著解讀一下代碼,看看嵌套循環是如何執行的吧~
今天就到這里吧。
下期見。
Python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