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吼云上線多路互動直播服務 加速多場景互動直播落地
869
2025-03-31
前言
云原生是基于分布部署和統一運管的分布式云,以容器、微服務、DevOps等技術為基礎建立的一套云技術產品體系。
隨著云原生技術逐步成熟以及市場需求升級,云計算發展已步入新階段。
從技術角度看,以容器、微服務以及動態編排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蓬勃發展,成為賦能業務創新重要推動力,并已經應用到企業核心業務;
從市場角度看,云原生技術已在金融、制造、互聯網等多個行業得到廣泛驗證,支持的業務場景也愈加豐富,行業生態日漸繁榮。
以開源軟件為主的云原生基礎設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華為云社區里,我也接觸到了許多關于云原生的技術,比如云容器引擎,云容器實例,IOT邊緣等等,這里以初學者之心來學習關于云原生的相關知識與實戰。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對于理解理論,我更喜歡在實踐中去結合理解理論,這樣印象更深,也會使開發更為有趣。話不多說,步入正題,今天給大家帶來基于容器實現一分鐘自動化部署實操,更好的理解云原生相關技術。
1.資源準備
在進行容器自動化部署之前,需提前配置好以下資源,容器部署實驗及資源準備均在“華北-北京四”區域下進行:
創建VPC及其子網,并創建安全組添加安全組規則。
創建DevCloud項目。
創建CCE集群。
獲取應用鏡像并上傳
創建ELB
1.1.創建安全組、VPC
登陸控制臺,在頁面中左側菜單欄,點擊“服務列表” ->“網絡” > “虛擬私有云VPC”,進入網絡控制臺, 在左側菜單欄中點擊“訪問控制”->“安全組”進入安全組頁面,點擊“創建安全組”,參數如下圖所示:
這里創建安全組,名稱為:my-SecurityGroup,模板選擇通用Web服務器
點擊“my-SecurityGroup”進入安全組設置頁面,點擊“入方向規則”,添加一條規則:① ?優先級:1② ?策略:允許③ ?協議端口:全部協議 其他配置默認,點擊“確定”,配置如下圖所示:
全部協議的意思就是放通全部端口
點擊“確定”完成入方向規則添加。點擊左側菜單“虛擬私有云”-> “創建虛擬私有云”進入創建虛擬私有云頁面,如下圖所示:
基本信息:① 當前區域:華北-北京四② 名稱:myvpc③ 網段:192.168.0.0/16
子網配置:① 可用分區:可用區1② 子網名稱:subnet-myvpc③ 子網網段:192.168.0.0/24④ 高級配置:默認配置
單擊“立即創建”。完成后進入自己創建的虛擬私有云界面,可查看到已創建好的虛擬私有云myvpc。
1.2創建項目
什么是DevCloud?
華為云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是一站式云端DevOps平臺,面向開發者提供的云服務,即開即用,隨時隨地在云端進行項目管理、代碼托管、代碼檢查、流水線、編譯、構建、部署、測試、發布等,讓開發者快速而又輕松地開啟云端開發之旅。
左側菜單欄,點擊 "服務列表" -> "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 -> "項目管理" ?進入項目列表頁面,如下圖所示:
點擊“新建項目”,選擇空白項目“Scrum”,在新建項目彈窗中,設置項目名稱為“hwdemo”,輸入項目信息,點擊“確定”,如下圖所示:
1.3.創建集群
什么是云容器引擎?
云容器引擎(Cloud Container Engine,簡稱CCE)提供高度可擴展的、高性能的企業級Kubernetes集群,支持運行Docker容器。借助云容器引擎,您可以在華為云上輕松部署、管理和擴展容器化應用程序。
在瀏覽器頁面中左側菜單欄,點擊"服務列表”-> "容器服務”-> "云容器引擎CCE”進入CCE總覽頁面。點擊【CCE集群】選項卡中的【創建】,進入CCE集群創建頁面。① 計費模式:按需計費② 區域:華北-北京四③ 集群名稱:test④ 版本:v1.17.17⑤ 集群管理規模:50節點⑥ 控制節點數:1、勾選“我已知曉如下約束”
設置完成點擊“下一步 創建節點”。創建節點:現在添加,設置參數參考如下:① 計費方式:按需計費② 當前區域:華北-北京四③ 可用區:默認
① 節點類型:虛擬機節點② 節點名稱:test-node③ 節點規格:通用型|sn3.large.2|2核|4GB
① 操作系統:公共鏡像 ?EulerOS 2.5② 系統盤:高IO、40GB③ 數據盤:高IO、100GB④ 虛擬私有云:myvpc(1.1步驟創建的)⑤ 所在子網:subnet-myvpc (1.1步驟創建的)
① ?彈性IP:暫不使用② 登錄方式:密碼③ 用戶名:root④ 密碼:自定義⑤ 節點購買數量:2
點擊”下一步 安裝插件”安裝插件選擇保持默認,點擊“下一步 配置確認”,勾選協議,確認規格無誤后點擊”提交”,如下圖所示:
創建過程大概6-10min,點擊”返回集群管理”,可查看到已創建的集群和已添加的節點。
1.4.獲取應用鏡像
打開電腦的Terminal分別執行以下命令下載應用鏡像: 輸入后回車即可下載
wget https://sandbox-experiment-resource-north-4.obs.cn-north-4.myhuaweicloud.com/devcloud-cce-deploy/nginx.tar
wget https://sandbox-experiment-resource-north-4.obs.myhuaweicloud.com/devcloud-cce-deploy/nginx-1.1.tar
切回瀏覽器,"服務列表" -> "容器" -> "容器鏡像服務SWR"進入容器鏡像管理列表頁,如下圖所示:說明:第一次進入容器鏡像管理頁面需要點擊“同意授權”。
點擊我的鏡像
在容器鏡像服務頁面中,點擊【我的鏡像】進入我的鏡像頁面,進入頁面后,點擊右上角【頁面上傳】。說明:若提示沒有組織數據,點擊彈出頁“創建組織”,填入組織名稱,點擊“確定”,組織名稱一般為手冊上方“賬號名”小寫,如:sandbox-voyager088。
按住shift鍵同時選中兩個tar文件 點擊open
選中文件點擊”open”,分別點擊“上傳”,等待應用鏡像上傳成功,如下圖所示:
關閉彈窗,刷新“我的鏡像”列表頁即可看到已上傳的鏡像,如下圖所示:
1.5.創建彈性負載均衡ELB
在瀏覽器頁面中左側菜單欄,點擊 "服務列表" -> "網絡" ?-> "彈性負載均衡ELB" 進入負載均衡列表頁,如下圖所示:
進入負載均衡器頁面后,點擊右上角【購買彈性負載均衡】進入購買配置頁面,在購買配置頁面中,點擊【共享型負載均衡】選項卡中的【選擇】后,進入配置頁,參數設置參考如下:① 實例規格類型:性能共享型② 區域:華北-北京四③ 網絡類型:公網④ 所屬VPC:myvpc(選擇已創建的)⑤ 子網:默認 (自動分配IPv4地址)⑥ 私有IP地址:默認⑦ 彈性公網IP:新創建⑧ 彈性公網IP類型:全動態BGP⑨ 計費方式:按帶寬計費⑩ 寬帶:5Mbit/s? 名稱:elb-docker其他參數默認即可。
切換到瀏覽器頁面中左側菜單欄,點擊"服務列表”-> "容器服務”-> "云容器引擎CCE”進入CCE總覽頁面。在左側菜單欄選擇“工作負載”-> “無狀態負載 Deployment”,點擊右上角“創建無狀態工作負載”。① 工作負載名稱:自定義,如workload;② 集群名稱:選擇1.3步驟創建的集群;③ 命名空間:default;④ 實例數量:1;其他默認,如下圖所示:
點擊“確定”。點擊“下一步:高級設置”進入高級設置頁面。升級方式選擇“滾動升級”,其他參數默認,如下圖所示:
點擊“創建”,完成負載任務的創建。返回無狀態負載列表頁,等待負載部署完成,然后點擊外部訪問地址即可訪問應用,如下圖所示:
打開成功頁面如下圖,說明鏡像已經成功部署啦!繼續往下看:
2.2.部署任務創建
在瀏覽器頁面中左側菜單欄,點擊“服務列表”->“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部署 CloudDeploy”,進入“軟件開發云”控制臺后,在部署界面下,點擊“立即使用”,如下圖所示:
進入DevCloud平臺部署首頁,點擊“新建任務”,如下圖所示:
選擇“空白模板”,點擊“下一步”,選擇“容器類” -> “Kubernetes部署”。
2.3.部署并執行
選擇“參數設置”->“自定義參數”,點擊“立即創建”,參數如下:① ?名稱:image_tag;② ?默認值:v1.1;③ ?運行時設置:打開;其他參數默認,如下圖所示:
點擊“部署步驟”選擇參數如下:① ?步驟顯示名稱:默認;② 集群類型:CCE集群;③ 集群名稱:1.3步驟創建的CCE集群名稱;④ 命名空間名稱:default;⑤ 部署方式:快速部署;⑥ 工作負載名稱:2.1步驟創建測工作負載名稱;⑦ 容器名稱:默認(container-0)⑧ 鏡像版本:下拉輸入“${” 搜索,選擇“image_tag”;其他參數默認,如下圖所示:
確認無誤后,點擊“保存并執行”在彈出框選擇“v1.1”版本,點擊“確定”運行部署任務,如下圖所示:
部署任務執行成功如下圖所示:
打開成功頁面如下圖,說明鏡像已經成功升級部署:
到此,基于容器實現一分鐘自動化部署的實戰就結束了!
總結
通過一整套流程的實操下來,我了解到了如何使用CCE集群,并使用DevCloud自動化部署功能部署網站應用。對基于容器的自動化部署有了一定了解,感受到了云原生技術的強大,并且領會到開發者無需考慮底層的技術實現,可以充分發揮云平臺的彈性和分布式優勢,實現快速部署、按需伸縮、不停機交付等。
感恩能與大家在華為云遇見!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在華為云社區共同成長。
文章末尾需加上活動名稱及鏈接地址:【與云原生的故事】有獎征文火熱進行中: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345260
云原生 云端實踐 容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