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如何走出自己的管理之路?
走出自己的管理之路
作為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叫作“管理之路”的話,那么,應如何規劃和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管理之路呢?在本書的最后,我們來聊聊關于個人發展的規劃問題。
1 主動規劃
你是否還記得前面我提到的一個統計結論?大約只有10%~20%的技術管理者是有明確的管理訴求的,而剩下的80%多,在開始做管理的時候沒有主動想過要做管理,至少,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做管理”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他們,動輒持續好幾年,直至最終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抑或最終到了沒有其他選擇時,也便放棄了掙扎和糾結,接受了既成的現實。
生活就是這樣,如果你不主動去爭取你想要的,你就不得不接受一些你并不想要的。要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管理之路,首要做的就是主動規劃,為自己的未來增加一些掌控感和選擇權。
主動規劃首先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做管理的動機,也就是說,既然你考慮走管理之路,那么做管理對你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呢?你是依據什么來作出決策的呢?我猜不到你的答案,但我知道大部分管理者的決策依據有下面幾類。
個人發展。認為做管理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這類人是少數。
看好回報。認為做管理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可觀的回報。
興趣愛好。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和機器打交道。
社會認同。在家人、朋友等周圍人的眼中,做管理尤其是晉升到高管,意味著成功。
被迫選擇。覺得做純技術不是長久之計,而管理就是技術之外的不二選擇。
被迫接受。上級要求帶團隊,自己不能辜負公司的信任和期待。
我想說,無論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無論是出于使命、興趣也好,抑或是欲望、壓力也罷,主動去厘清,主動去選擇,然后在此基礎上主動去規劃和調整,就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對自己的發展負責的態度。
2 厘清自己的價值兌換模式
職場的基本法則就是價值兌換原則。你能收獲多少回饋,取決于你能輸出多少價值。既然要規劃和選擇自己的路,顯然要籌劃一條可以最大化地輸出自己價值的路。
關于如何提升管理者的價值輸出,前面我們從能力價值和組織價值兩個組成部分分別進行了探討。這里,我們再從長期和短期這兩個視角來探討。
所謂當下視角,就是希望在當下或短期內取得價值輸出的最大化。
由于這個時刻或者短期之內,你服務的“客戶”是明確而具體的,因此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使用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匹配“客戶”的預期。對管理者來說,最大的客戶就是上級,因此,價值最大化的核心就是去匹配上級和公司的期望。
這是一種面向客戶的視角,即,圍繞客戶的需要去發揮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個視角在“求生存”的時候特別好用,其邏輯是通過滿足別人的期望,來獲得自己生存的資源,因此也叫“生存視角”。你還記得我們探討空降時的要點嗎?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厘清新上級的期待并努力去實現它,這對于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是非常有效的,即是這個道理。
所謂未來視角,就是著眼長線,期望在更長的時間區間內實現價值最大化,從而讓自己覺得度過的這段時間是值得的。
如果說“當下視角”下的價值認定是圍繞著“客戶”的期待,那么“未來視角”的價值認定就是圍繞“自我”的認同,所以也叫“自我實現視角”。顯然,由于參照對象不同,即使把每個“當下視角”的價值都最大化,長期來看“自我實現視角”的價值也未必達到最大化。因此,“自我實現視角”下的價值最大化,是基于自我的主動規劃的,也就是我們此時正在探討的事情。
總之,我們要弄清楚自己的價值兌換模式,是關注短期價值,還是長期價值;是關注能力價值還是組織價值。如果是能力價值,具體是哪個維度,如果是組織價值,具體又是哪個維度。這個問題想得越清楚,后續努力的方向就越明確,手段的選擇也就更加有的放矢。
3 盤點有利因素
關于盤點有利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因素,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不妨套用一下圖9-1所示的模型。
要想讓自己發揮出價值,就得審時度勢,看看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哪些大的趨勢,以及順應趨勢有哪些機遇。作為管理者,我分享兩個管理方面正在發生的變化,這兩個方面未必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技術管理者們碰到最多的。
第一個方面,管理工作的底層邏輯正在從管控到激發。
我們在前面探討員工激勵的時候提到,驅動力2.0的核心邏輯是用獎懲讓員工“服從”,而驅動力3.0的核心邏輯是激發員工的“自主投入”。這種思維方式的轉換不僅適用于員工激勵,也適用于整個管理的底層邏輯。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
說是時代的需要,是因為我們正在從工業時代邁向信息和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價值體現,也從嚴格按照規程完成流水線的作業,到越來越依靠人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這在泛互聯網領域尤其明顯。
說是人的需要,是指在當今的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越來越多的人的需求從生存安全,轉移到價值認同和自我實現上,這對于90后、95后的職場人尤其如此。
因此,作為管理者,我們需要調整管理的視角和心態,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二個方面,職位頭銜已經不再體現職責要求。
我們需要從固化的職位要求中跳脫出來,從實際的工作需求去定義自己的職責和角色。雖然我們平時都習慣說要走技術路線、管理路線、架構師路線、經理人路線等,但這都是為了降低溝通理解的門檻,而并不是職業發展的真諦和底層邏輯,底層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價值兌換”。我們需要著眼于價值輸出的最大化,而不是死板的職位要求。
常常有技術管理者問以下問題。
“技術總監的職責是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呢?”
“CTO的職責是什么呢?它和技術VP有什么區別,如何分工呢?”
問這些問題的人,可能陷入了這樣一個誤區:面向職位做工作,而不是面向客戶。他們忘了,只有與職位對應的職責基本固定和明確時,這樣的問題才有意義。而在現實的職場中,不同的組織、不同的上級對于同一職位的期待千差萬別。既然你的上級就在你身邊,你不和他去確認,別人又有誰可以告訴你呢?
同樣,在你的管理工作中,你也需要幫你的下屬明確他們的工作職責和角色,使得他們的表現匹配你對他們的預期。
我們處在一個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時代,幸運的是,互聯網又是一個思想和技術都處于前沿的領域,這樣的“天時”不容辜負。
即,技術管理者在職業發展中的優勢有哪些。在我長期的觀察和調研中,我發現技術管理者有以下三個通用優勢。
1.技術優勢。這很容易理解,既然是技術管理者,“技術”兩個字就蘊含著其獨特性。尤其是在技術管理之路早期,有一個鮮明的技術標簽就是優勢,比如你是電商類背景、社區類背景、App開發類背景、大數據類背景、人工智能背景等,這些鮮明的標簽很容易讓別人了解你最擅長的工作。
2.邏輯優勢。技術管理者由于其長期的技術思維方式,已經鍛煉出了非常強的邏輯性。于是,這個在技術人眼中理所應當的特質,在管理者這個群體中就形成了獨特的優勢。甚至某著名投資人招聘投資顧問都只要技術背景的,因為他認為這樣的人邏輯能力強。
3.執行力優勢。調研結果顯示,項目落地能力或項目執行力是技術管理者們最拿手的管理能力,同時,他們的上級也認同這一點。這和技術人的確定性思維是分不開的,是技術管理者的又一明顯優勢。
當然,上面這三個優勢是技術管理者普遍具有的優勢。那作為個人,你有哪些獨特的個人優勢呢?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你真正喜歡的是什么類型的工作?它具有哪些特點?
你享受什么樣的事情,你愿意沉浸其中。它具有哪些特點?
做什么事情你一學就會,一做就比別人做得好?
什么事情值得你全力以赴,愿意自主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周圍的親人朋友、上下級同事都喜歡用什么詞來評價和稱贊你?
是什么讓你與眾不同?在哪些重要的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是什么讓你取得現在的成績?你在管理工作中突出的能力是什么?
你更關注事,還是關注人?如果更關注事,你更喜歡“想事”還是“做事”?如果更關注人,你更喜歡“支持人”還是“帶領人”?
通過認真思考以上問題,可以讓你對自己的優勢有個大體的了解。而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自己,可以參考蓋洛普(Gallup)的優勢識別器2.0。
在職場發展中,最重要的“人和”因素是上級、伙伴和個人。
1.上級。上級的信任值得珍惜。對于做管理來說,最大的“人和”就是得到上級的信任和支持。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目標是和上級一起定的,資源是向上級申請的,工作結果是上級來評價的,你會發現我們管理中的“看方向”“帶人”和“做事”都是離不開上級的。所以,如果有一個相互信任的上級,請務必珍惜,努力成長讓自己配得上一直追隨他;如果還沒有相互信任的上級,請務必重視去經營信任關系。在管理之路上,“跟對人”無疑是一條“捷徑”。
2.伙伴。同事伙伴的陪伴力量很重要。和一群優秀的人一起成長,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你們可以互相切磋一起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都會成為“獨霸一方”的人才,你們的相互影響是指數級的。所以,請珍惜身邊的同事。
3.個人。個人的意愿是一切的源頭。關于人的因素,除了外部的人,自己的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我們需要為自己一切的努力找到動力源泉的話,規劃自己的愿景并明確自己的使命,無疑是非常有效的做法。這也是本節內容的意義所在。
如果你從“天時”“地利”“人和”出發,分別去盤點自己的時代機遇、自己的獨特優勢,以及自己的人際的話,是否可以回答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未來1年、3年、5年以后,我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管理者?”
4 自在地持續做下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卓越和優秀也不是靠一日之功達成的,要對自己有些耐心。
這個時代的快節奏帶給我們很多的焦慮和不安,仿佛一不小心就會錯過什么。其實,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馬拉松”,很漫長,5年或10年可以發生很多事,而你的生涯可能是20年、30年,甚至可以貫穿整個余生。在這么漫長的歲月中,肯定有人“先胖”,有人“后胖”,不用著急。成功其實很容易,因為所有的失敗都不叫“失敗”,都只是“尚未成功”而已;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讓你足慰平生的話,你就是個“成功者”。互聯網拉平了世界,你隨時都有時間和機會去贏得自己的成功,或早或晚。
既然并非前人走過的路才叫路,也沒有什么規定好的“管理之路”是你必須要走的,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彎路”。所以,做技術不重要,做管理也不重要,把技術和管理當成職業發展的兩條腿,在職場中輸出自己最大的價值,才是真正屬于你的路。不要被別人的路限制住,也不要被某個職位限制住,沒有哪個職位可以定義你的發展。定義自己的發展之路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去兌換最大的價值。
不知不覺,已到了最后的告別時刻,紙短情長,愿本書可以帶給你一張管理的地圖、一顆成長的種子,陪你走過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之路,并期待你帶著這張地圖和這顆種子,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不斷“事上練”,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的管理之路。
最后,我想用“顛覆式創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書,他在被確診罹患癌癥之后寫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說到:“如果干得好,管理是最崇高的職業之一。沒有哪一個職業能像管理一樣為他人提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懂得承擔責任并取得成績,以及為團隊的成功做出貢獻。”與君共勉。
《知行:技術人的管理之路》
極客時間專欄《技術管理實戰36講》增補版圖書
互聯網技術管理教科書,互聯網管理理論與實踐總結
每一本書都需要明確回答一個問題——要對誰講述一件什么事?本書也不例外。
作為一本探討技術人如何做管理的書,本書適合所有的技術人閱讀,因為技術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管理者打交道,而且很多技術人或早或晚會成為管理者;本書也適合所有的管理者閱讀,因為各種場景的管理邏輯都有共通之處。事實上,本書內容已經得到很多非技術背景的創業者、產品經理、銷售經理、HR、管理顧問和培訓師的好評。當然,如果你兼具“技術”和“管理”這兩個屬性,而且恰好處于以下某個狀態,本書探討的內容會更讓你感同身受:
★你是一位想做管理的“有志”工程師,卻不清楚如何去努力;
★你是一位被要求帶團隊的架構師,卻一時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
★你是一位新上任的管理者,希望快速掌握管理要領;
★你做了多年管理,希望提煉和梳理系統的管理方法論;
★你希望助力技術管理者的成長和發展。
總之,無論你是想做管理的技術人,還是技術團隊的管理者,本書都將為你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本文轉載自異步社區。
原文鏈接:https://www.epubit.com/articleDetails?id=f9076a771cdb4d81afead7811f37820a
開發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