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入門之~數組
1.數組
1.1什么是數組【理解】
數組就是存儲數據長度固定的容器,存儲多個數據的數據類型要一致。
1.2數組定義格式【記憶】
數據類型[] 數組名
示例:
int[] arr; double[] arr; char[] arr;
數據類型 數組名[]
示例:
int arr[]; double arr[]; char arr[];
1.3數組動態初始化【應用】
數組動態初始化就是只給定數組的長度,由系統給出默認初始化值。
數據類型[] 數組名 = new 數據類型[數組長度];
int[] arr = new int[3];
等號左邊:
int:數組的數據類型
[]:代表這是一個數組
arr:代表數組的名稱
等號右邊:
new:為數組開辟內存空間
int:數組的數據類型
[]:代表這是一個數組
5:代表數組的長度
1.4數組元素訪問【應用】
每一個存儲到數組的元素,都會自動的擁有一個編號,從0開始。
這個自動編號稱為數組索引(index),可以通過數組的索引訪問到數組中的元素。
數組名[索引];
public class Arra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3]; //輸出數組名 System.out.println(arr); //[I@880ec60 //輸出數組中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arr[0]); System.out.println(arr[1]); System.out.println(arr[2]); } }
1.5內存分配【理解】
內存是計算機中的重要原件,臨時存儲區域,作用是運行程序。
我們編寫的程序是存放在硬盤中的,在硬盤中的程序是不會運行的。
必須放進內存中才能運行,運行完畢后會清空內存。
Java虛擬機要運行程序,必須要對內存進行空間的分配和管理。
目前我們只需要記住兩個內存,分別是:棧內存和堆內存
1.6單個數組的內存圖【理解】
1.7多個數組的內存圖【理解】
1.8多個數組指向相同內存圖【理解】
1.9數組靜態初始化【應用】
在創建數組時,直接將元素確定
完整版格式
數據類型[] 數組名 = new 數據類型[]{元素1,元素2,...};
簡化版格式
數據類型[] 數組名 = {元素1,元素2,...};
public class Arra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義數組 int[] arr = {1, 2, 3}; //輸出數組名 System.out.println(arr); //輸出數組中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arr[0]); System.out.println(arr[1]); System.out.println(arr[2]); }}
1.10數組操作的兩個常見小問題【應用】
出現原因
public class Arra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3]; System.out.println(arr[3]); }}
數組長度為3,索引范圍是0~2,但是我們卻訪問了一個3的索引。
程序運行后,將會拋出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數組越界異常。在開發中,數組的越界異常是不能出現的,一旦出現了,就必須要修改我們編寫的代碼。
解決方案
將錯誤的索引修改為正確的索引范圍即可!
出現原因
public class Arra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3]; //把null賦值給數組 arr = null; System.out.println(arr[0]); }}
arr = null 這行代碼,意味著變量arr將不會再保存數組的內存地址,也就不允許再操作數組了,因此運行的時候會拋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空指針異常。在開發中,數組的越界異常是不能出現的,一旦出現了,就必須要修改我們編寫的代碼。
解決方案
給數組一個真正的堆內存空間引用即可!
1.11數組遍歷【應用】
數組遍歷:就是將數組中的每個元素分別獲取出來,就是遍歷。遍歷也是數組操作中的基石。
public class Array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1, 2, 3, 4, 5 }; System.out.println(arr[0]); System.out.println(arr[1]); System.out.println(arr[2]); System.out.println(arr[3]); System.out.println(arr[4]); }}
以上代碼是可以將數組中每個元素全部遍歷出來,但是如果數組元素非常多,這種寫法肯定不行,因此我們需要改造成循環的寫法。數組的索引是 0 到 lenght-1 ,可以作為循環的條件出現。
public class Array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義數組 int[] arr = {11, 22, 33, 44, 55}; //使用通用的遍歷格式 for(int x = 0; x < arr.length; x++) { System.out.println(arr[x]); } }}
1.12數組最值【應用】
最大值獲取:從數組的所有元素中找出最大值。
實現思路:
定義變量,保存數組0索引上的元素
遍歷數組,獲取出數組中的每個元素
將遍歷到的元素和保存數組0索引上值的變量進行比較
如果數組元素的值大于了變量的值,變量記錄住新的值
數組循環遍歷結束,變量保存的就是數組中的最大值
代碼實現:
public class ArrayTest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義數組 int[] arr = {12, 45, 98, 73, 60}; //定義一個變量,用于保存最大值 //取數組中第一個數據作為變量的初始值 int max = arr[0]; //與數組中剩余的數據逐個比對,每次比對將最大值保存到變量中 for(int x=1; x
Java 數據結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