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開始OKR的必要條件離不開高層的正確理解與支持(公司層級okr實施需要分為幾大步走)
OKR不是工具級的管理體系,也不是功能級的管理體系-如銷售管理、研發管理那樣,它是一個系統級的管理體系,就像戰略、企業文化那樣,需要企業最高層的深度參與和定調,然后再層層分解。
很多企業在導入OKR的過程中,非常重視中基層干部和員工的參與,要求他們掌握OKR的思想體系、操作流程、技能細節,但是這些企業在高層的參與上明顯不夠,最終,OKR成為任務協作平臺或項目管理平臺,他們只獲得了OKR體系最為表面和淺層次的收益,卻將最重要的好處忽視掉了。
OKR對最高層管理團隊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這種好處很容易被忽視。由于最高層團隊的相處時間比較充分,所以高層之間容易產生一種錯覺:我們都清楚彼此知道要做什么。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團隊都需要經過高質量的溝通來達成共識。所謂高質量的溝通是說,溝通不僅僅是告訴對方你希望達成什么,你還要告訴對方為什么要達成這些目標,為了達成這些目標你準備做些什么來配合;反過來對方也是如此,他也要告訴你他對你目標的理解,對你準備怎么干他理解到什么程度,他能做出什么承諾……經過這樣的過程,你們才真正的成為心意相通的合作伙伴,而不是自行其是的松散團隊。
在真人才對客戶的OKR實施輔導中,常常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高層的孤獨感,尤其是老板。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讓人理解這些決策同等重要,但是大多數企業家擅長前者而短于后者。所以在落實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往往感到缺少執行團隊的共鳴。
對知識型員工來說,理解上級的決策,是他們能夠投入自己才智與激情的前提。對所有人來說,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這些事情能否讓他感覺到有意義。之所以人們會在完成同樣的任務上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績效結果,除去能力匹配這一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對任務的意義感知存在巨大差異。
這簡直就是硬幣的兩面,老板對自己的決策宣講的不夠導致不被團隊理解,團隊不理解決策導致老板的孤獨。這個問題層層傳導,一直到最基層的員工,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不知道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意義何在。對于標準化程度非常高的體力勞動來說,帶來的是士氣低下,但是產出仍可依靠標準來維持;對于知識型員工來說,缺乏共識帶來的缺乏意義不僅降低士氣,還使任務的達成遙遙無期。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OKR是最好的、系統化的共識管理體系。如果高層不能正確的理解,就缺乏意愿親自制定有挑戰性的OKR ,結果就是由于在企業層面沒有提供業務邏輯對齊的終極標桿,在中基層干部和員工中設定的OKR自然而然會偏離正軌。
由于基本的邏輯與手法簡單易懂,OKR很容易被企業導入,但是很難被實施到位。這就像精益生產的杜絕任何浪費的理念一樣,易懂而難做。事實上按照基本理念去做的企業幾乎沒有獲得成功的。這是為什么?
OKR需要的文化氛圍對中國企業來說是陌生的,不對OKR的達成情況進行考核,或者說不將達成的結果與獎懲掛鉤,這些都是中國企業不適應的場景。如果將OKR的達成結果與獎懲掛鉤,那么就會與設定挑戰性的目標這一基本原則相沖突;如果不將OKR的達成結果與獎懲掛鉤,又會出現員工對OKR投入的熱情不足。這種兩難的困境需要平衡KPI與OKR兩者來應對,而作為把握政策的制定和解釋權力的高層,是把握這種平衡的仲裁者,他們的理解是否正確,直接決定了OKR在企業能夠走得多遠。
所以,當一家企業決定導入OKR,先達成共識,獲得高層的正確理解與支持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