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存儲SAN特性之smarttier講述
華為存儲的SAN特性有非常多種,那么今天我們主要是介紹一下smarttier特性。
smarttier中文名叫動態分級存儲特性,它是能夠自動將不同活躍度的數據和不同特點的存儲介質動態匹配,通過以監控數據的IO大小、IO熱度、IO順序度來把訪問頻率高的數據遷移到性能好的層次上,把訪問頻率低、占用空間大的數據放到容量層上,以提高我們存儲系統的性能并且降低用戶成本。
smarttier共有三個層次:性能層、容量層、高性能層。那么我們要想實現smarttier的話,我們在創建硬盤域的時候至少選擇兩種類型的硬盤,創建存儲池的時候至少要選擇兩種才能開啟,然后通過設置存儲池的屬性中的監控時間以及遷移時間來對IO進行監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存儲池開啟了IO監控,不代表我們就一定能實現smarttier,最終其實取決于我們的LUN的屬性設置中的遷移策略,那么遷移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不遷移、自動遷移、優先向高性能層遷移和優先向低性能層遷移。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smarttier策略里面的含義。
自動遷移:smarttier根據存儲池中數據塊的排名結果進行數據遷移。自動遷移依據I/O監控得出的分析數據進行遷移,因此必須啟用I/O監控并設置業務監控時段后,自動遷移才能生效。
向高性能層遷移:某些LUN對響應時間、IOPS、帶寬等性能要求較高,這樣的LUN適合向高性能層遷移策略,其數據塊將被優先遷移至高性能層和性能層,例如OLTP數據庫。具有向高性能層遷移策略的數據塊對高性能層和性能層存儲容量有第一高的優先權。當設置為向高性能層遷移的LUN容量比高性能層(或性能層)存儲容量更大時,相對更活躍的數據塊將優先占用高性能層(或性能層)存儲容量。
向低性能層遷移:某些對性能要求不敏感的LUN適合優先向下遷移策略,例如文件共享服務。不論這些LUN是什么活動級別,smarttier會將他們的數據塊優先遷移至性能層和容量層。
不遷移:不遷移策略表示smarttier不會遷移LUN的任何數據塊。只有當LUN的數據遷移策略改變后,smarttier才會對LUN進行數據遷移。
為了讓大家更加理解這個smarttier策略,我下面舉例一個場景:如果一個存儲池中LUNA選擇了不遷移的存儲策略,LUNB選擇了優先向高性能層遷移,LUNC選擇了自動遷移。那么結果是會怎么樣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再往下看。
答案就是如果我們存儲池中的某些LUN選擇了不遷移,那么這些LUN就不進行數據的遷移。如果我們存儲池中的某些LUN選擇了自動遷移,那么這些LUN就根據存儲池監控的數據分析之后再進行數據的遷移。如果我們存儲池中的某些LUN選擇了優先向高性能層遷移或者優先向低性能層遷移,那么及時存儲池中監控的遷移層次與設置的遷移策略不符合,都會根據LUN設置的遷移策略來進行遷移。關鍵點其實還是取決于我們LUN的遷移策略的設置。
那么我們smarttier特性監控到的數據是放到哪里保存的呢?其實這些監控的數據都會放到內存當中進行保存,然后根據分析的結果來進行遷移,最后把我們冷熱數據分別分布到不同的性能層次上去,從而提升存儲系統的性能,降低成本。
存儲 遷移 數據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