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簡史
[1] 計算機硬件的 4 個時期劃分:

第一代計算機:20 世紀 40 年代中~50 年代末,采用電子管器件設計,體積非常龐大,運行速度也很慢,主要用于數值計算。
第二代計算機:20 世紀 50 年代末~60 年代中)。進入了晶體管時代,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和可靠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型機誕生,并開始進入實際應用領域,如少數大型公司、政府部門和大學等。
第三代計算機:20 世紀 60 年代中~70 年代初)。進入集成電路時代后,系統體積明顯減小,系統性能進一步提高,價格逐漸降低。此時,大型機開始進入商業領域,小型機也逐漸崛起。
第四代計算機:20 世紀 70 年代初至今,進入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計算機性能迅速提高,價格不斷下降。尤其是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使得計算機的體積大幅縮小,價格大幅度下降,而性能和可靠性不斷增強。這些因素導致個人計算機飛速發展和普及,同時計算機網絡也興起和迅速擴大。
TCP/I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