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Z:Word終結者,基于Google API的文檔自動化 電子合同發票流水賬單線上集成方案
873
2025-04-02
IDC研究顯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截至2018年,70%以上的中國Top1000大企業都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的戰略核心。如何組合利用最新的數字技術支持業務創新、克服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打造適應未來的組織成了用戶的三大核心訴求。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數字化轉型大潮中,政企客戶首當其沖。
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在6月23日舉行的“南京·進而有為,華為云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上指出,在新經濟催生新業態的過程中,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應用創新,同時,圍繞用戶側持續創新變革的需求也在倒逼技術的進步。這正是創新2.0時代下,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相互促進和齊頭并進的重要表現。
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
上云是智能升級的必由之路
政企上云正步入“深水區”,企業的云化和智能化水平將成為政企新的核心競爭力?!盁o論是從IT發展的角度,還是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角度看,IT架構的云化都是必由之路。”浙江移動信息技術部總經理王曉征表示,“如果IT架構不能云化,就不能滿足我們的業務需求?!?/p>
與此同時,此次疫情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企業必須擁有更強的數字化能力,才能化危為機,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那么,政企客戶如何才能打破封閉,獲得更開放的生態應用呢?唯有通過智能升級,以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從容應對外部市場的變化。
IDC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入,轉型不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層面的運營模式的轉變,而是要逐步延伸并擴展到信息與數據、客戶體驗、工作資源等層面的全方位轉型。政企上云的需求千人千面,而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就必須在技術、安全性、穩定性、復雜性等元素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智能升級如何挑選個靠譜的云伙伴?
“敏捷、創新、安全、協同”,這8個字基本可以概括政企上云的關鍵需求,同時也是政企上云面臨的最現實挑戰。
洪方明談到,“業態是否敏捷決定了企業能否快速響應業務變化,根據復雜的經濟形勢及時調整,創造新的價值;創新的應用技術則是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全新生產力,是決定企業能夠跑多快多遠的關鍵;安全與協同則相輔相成,是政企關注的重中之重,安全合規是政企的‘紅線’,在此前提下,如何實現生態協同、獲得更多應用能力,是大多數政企的一致需求”。
具體來看,傳統IT架構各自為政,容易造成信息孤島,數據不能自由流動和充分共享。在這種僵化的架構下,IT服務不僅數量少,而且更新慢。如何才能讓政企客戶獲得業務的敏捷性,并加速創新呢?唯有覆蓋云邊端的全場景云解決方案和服務。
但上云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眾多創新思維、創新技術和創新實踐的集大成者,只有實現生態協作,才能讓政企客戶獲得專業化的運維能力,保證云的平穩、安全運營。
政企上云只是一項“技術活兒”嗎?肯定不是,云計算只是手段和工具,最終目標還是幫助政企客戶實現提質、增效、降本。因此,政企需要一個與之擁有相同戰略眼光、可以共同成長的云戰略合作伙伴。
衡量這樣一個云戰略合作伙伴是否合格?一項關鍵指標就是它能否為政企客戶做云化賦能,在為政企客戶指明前進方向的同時,又能在項目的落地和實施過程中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所以除了過硬的全方面的技術產品能力外,云商還需要對政企行業有很深的理解,同時具備豐富的數字化轉型經驗。
為什么華為云是智能升級的首選?
依托華為30年ICT技術積累與長期耕耘政企市場、服務政企客戶的經驗,并且作為全球化企業,華為自身也經歷了10余年的數字化轉型,可謂深諳政企轉型升級之道。說華為云是政企上云的首選,并不夸張, 拋開軟實力先不談,先看華為云面向政企打造的一攬子產品與解決方方案能力,其全棧創新的“硬核”實力,可見一斑。
洪方明在“南京·進而有為,·華為云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上介紹,華為云正通過1個云基礎設施底座,3個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平臺,4個面向場景化的聯接服務,支持不同部署場景,為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的最佳數字基礎設施。
1.三大典型場景全覆蓋
Gartner發布的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19》研究報告顯示,華為云2019年在中國IaaS市場排名前三,全球排名第六,在全球市場增速最快。2020年一季度,華為云全球收入同比增長3倍,全球付費用戶數增長3倍。作為公有云服務,華為云服務的企業用戶和開發者超過300萬,解決方案覆蓋數據湖、數據治理、AI、大數據、IoT等諸多領域。
面向政企,華為云可以在包括公有云、混合云和邊緣云的全場景中,提供由華為云、華為云Stack與華為云邊緣共同構成了最穩固的支撐。
尤其面向混合云場景,5月份發布的華為云Stack可謂是為政企客戶智能升級的“終極武器”。它擁有“四大基本能力”:首先,提供包括基礎版、智數版、全棧版在內的全系列版本,并可實現一體化交付,和整柜擴容,可以滿足不同規模政企客戶的需求;其次,提供用戶視角的“一朵云”,實現統一的運營和運維,即管理一朵云、數據一盤棋、應用一張網;再次,實現云服務和生態的協同,提供專屬Marketplace,讓客戶擁有像公有云一樣的快速創新能力;最后,貫穿全局的安全能力,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這種數據安全是芯片級的,它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華為云“從芯到云”的整體安全能力。
華為云Stack是行業內唯一一個打造了一致架構、一致體驗、一致生態的整合云服務,它提供了基礎版、智數版和全棧版三個版本:針對傳統應用云化或云原生建設應用場景,政企客戶可以選擇基礎版構建云數據中心;針對大數據和AI創新應用場景,可以選擇智數版;大規模分布式、微服務化業務改造的應用場景,可以選擇全棧版?;A版、智數版都可以無縫疊加演進。政企客戶能夠一鍵獲取海量,且不斷增加的行業應用。這些對大多數政企客戶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
華為云Stack的設計初衷就是為匹配政企客戶的上云訴求,為他們提供智能升級的最佳路徑。目前,華為云Stack已提供10類、70+云服務,同時通過專屬Marketplace,又聯合500+行業頂級ISV,為政企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截至目前,華為云Stack服務的政企客戶已經超過4000家,覆蓋千行百業。
在具體實踐中,以中國人壽為例,在華為云的助力下,中國人壽對原有資源池進行了整合,接入華為云全量服務,構建了支持200+云服務的金融云平臺,并逐步整合華為云50+生態應用到統一門戶中。在此基礎上,中國人壽可對10+集團成員公司、36+壽險省分公司實施精細化管理。
2.一個堅實的底座
無論是私有云、公有云還是混合云,甚至多云,在用戶眼里,最好只是一朵“云”,屏蔽底層的復雜性、差異化,讓服務、應用、數據更加流暢。華為云、華為云Stack和華為云邊緣之所以能為政企客戶提供一致體驗與一致生態,其根本在于有一個歷經8年技術積淀的堅實底座——華為云擎天架構。
擎天架構從2012年啟動預研,2014年構建軟硬協同系統,2017年應用于華為云,由500+專利加持、10萬+節點打磨,實現了“業界最早支持共享存儲的裸金屬服務器”、“業界首個千萬級PPS轉發實例”、“業界首家40G帶寬裸金屬服務器 ”等多項創新突破,持續業界領先。基于擎天架構,華為云近期還推出了“零損耗”第二代裸金屬容器解決方案,其網絡性能提升40%,用戶成本降低30%。
正如其名,擎天架構的名字取得好,“立地擎天”,引領云基礎設施升級。在擎天架構的加持下,華為云從算力選擇、穩定性能、極致效能等方面提升了用云體驗:從算力角度看,擎天可為多樣應用提供包括x86、鯤鵬、昇騰在內的最豐富云端算力選擇,配合智慧云腦感知業務負載,智能推薦最佳算力; 從性能和穩定性來看,存儲時延低至100μs,為AI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在華為小藝語音助手AI訓練中,模型迭代效率提升7倍,時間從7天縮短至1天;從效能角度看,基于擎天架構提供的虛擬機、裸機、容器的共池能力,讓算力100%可用,特別是在華為云Stack場景,可幫助客戶大幅提升資產利用率。
總之,基于擎天架構,華為云為用戶提供了硬核性能、極致穩定、多樣性算力、極優效能的云基礎服務。
3.三大平臺相輔相成
研究顯示,企業的應用與數據集成是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關鍵。華為云企業應用與數據集成平臺ROMA,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鴻溝,有效解決了企業能力構建與開放的難題。比如,ROMA一方面通過與邊緣ROMA Site配合,可實現多云環境部署,完善混合多云的集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Link打破空間鴻溝,實現IT與OT完美融合。
華為云企業智能(EI)則是政企客戶實現智能升級的階梯和最重要的支撐平臺。它包括基礎平臺服務、通用服務(大數據、視覺認知、語音語義)、行業場景解決方案三類企業智能云服務。從發布以來的近三年中,華為云不斷豐富EI的基礎平臺服務和通用服務,比如增加了深度學習服務和鏡像、圖引擎服務等,同時擴大應用覆蓋,不斷推出新的行業場景解決方案,如智能水務、智能制造、智能電力等。目前已服務10多個行業、500多個項目。
華為云智能數據湖FusionInsight近日有好消息曝出,華為流程IT的大數據集群使用FusionInsight升級管理可視化服務工具,成功處理了升級過程中每天10萬+任務要求,并且保持業務不中斷、大版本滾動升級。升級后的華為流程IT大數據集群規模達到10000+節點,數據容量1000+PB。
基于三大平臺,華為云可為政企客戶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數據服務。
4.實現四大聯接
基于華為云打造的云基礎設施和平臺,實現了最廣泛的聯接,包括聯接萬物、聯接開發者、聯接應用和聯接組織。以實現組織聯接的WeLink為例,在此次疫情期間,使用WeLink的政企客戶數量猛增。WeLink脫胎于華為全球19萬員工日常使用的協同辦公系統。華為的成功實踐通過產品化和云服務化,促進了全球政企客戶的遠程辦公協同,加速了業務數字化、在線化進程。
對于大多數政企客戶來說,最大的困擾在于:一方面,外部云服務產品和內部業務不匹配,而盲目地重構會造成政企資源的浪費與遺失;另一方面,本地化數據安全與合規是“硬核需求”。
面對變革,人們常說“不破不立”。云計算是一場變革,但有能力做到“立而不破”的才可能是政企客戶的首選。因為云化一定要考慮到政企客戶的現狀,有效保護原有投資的同時,更好地支持云原生和更多創新。
華為云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它能夠切實做到“立而不破”,而這又得益于華為多年來持續不斷在研發上的大投入。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達9.6萬名,超過公司總人數的49%;研發費用支出為131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15.3%。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6000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0000多件、中國有效授權專利30000多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現在,無論是互聯網廠商,還是傳統IT廠商,都將服務政企客戶的云化和數字化轉型作為頭等大事。互聯網廠商雖擁有先進的思維和技術,但對政企客戶應用需求的理解還欠火候,雖沖勁十足,但積累不足;傳統IT廠商,雖有服務政企客戶多年的經驗,但在云化路徑選擇、落地、支持等方面仍有短板。華為云勝在“兩條腿”走路,將服務政企客戶的經驗與先進的云化方法論和解決方案完美結合,兼顧傳統應用與云原生應用,速度與安全皆有保障。
在“新基建”時代,政企需要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擁抱數字化轉型,迎接智能升級。華為云具有卓越的技術領導力,表現在擁有全局技術能力,以及端到端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這正是政企客戶實現智能升級的重要保障。在上云的征程中,華為云致力于成為政企智能升級的首選伙伴,與政企一起進而有為。
大數據 華為云Stack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