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并線(三條電線怎么并線)
843
2025-04-01
互聯網領域的云這個概念,又叫云服務,包含云計算和云存儲。簡單一句話,就是把主要的存儲和計算工作放到遠端的服務器上,讓服務器來完成海量的存儲和繁瑣的計算,服務器也是計算機,是有專業用途的計算機,而你的計算機就被解放出來,只需要接收服務器的處理結果,你想要的結果。云服務器是集中的,是遙遠的,就好像飄在天上的云一樣,所以用云這個詞來描述這種服務形式。集中起來就會產生規模效應,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具體的應用我們熟悉的可以舉兩個例子,網盤和視頻點播。網盤是用來存儲文件的,怎么體現低成本呢?云服務器并不是一臺服務器,而是一堆服務器的集合,通過管理系統協同工作,給你10個G的存儲空間,如果沒有用完,系統可以把多余的劃給別人用,你如果再上傳文件,也會分配到某一個閑置的區域,反正能保證你裝得下10G的東西,至于怎么裝,具體裝在哪里,你不得而知,也不會關心這個問題,這樣服務器空間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沒有浪費,自然就省錢了。
視頻點播是你把視頻傳到服務器上,服務器給你一個視頻的地址,也就是鏈接,你要怎么使用這個鏈接是你的事情,比如你可以發給某個人觀看,也可以做個好看的網頁,調用視頻地址即可播放,很多培訓機構就是這么干的。視頻點播不光用到云存儲,還用到了云計算,因為這里面涉及到流量管理,快進,定點播放等,都是需要計算的。以往要自己搭建一個視頻服務器,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人員,做很多配置,還要一直盯著維護,現在云服務器全幫你干了,省了很多麻煩。
對云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于到底什么是云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3]??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大約從十年前開始,在電力領域發生過的故事又開始在 IT 領域上演。由單個公司生產和運營的私人計算機系統,被中央數據處理工廠通過互聯網提供的云計算服務所代替,計算機應用正在變成一項公共事業。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花大錢購買電腦和軟件,而選擇通過網絡來進行信息處理和數據存儲,一如當年廠家們放棄購買和維護自由發電設備。那些像 Google 和亞馬遜等那樣能夠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公司就像當年的公用電力公司一樣,必然能占得先機,在一段時間內打敗微軟和甲骨文等那些沉迷于向私有計算機系統提供軟硬件設備的供應商和服務商,直至后者能迎頭趕上云計算革命。
不僅僅是公司對于自身信息部門的觀念發生了改變。近年來,人們長期以來持有的對電腦的觀念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雖然大部分人在家里或上班時仍然依賴個人電腦(畢竟智能手機更多仍被視為休閑娛樂設備),但人們利用個人電腦的方式已與以往非常不同,我們不再依賴電腦硬盤中的數據和軟件,而是更多利用公共互聯網傳來的數據和軟件。人們的電腦正在變成這樣一種終端,其力量和作用不是主要來自電腦里的內容,而是主要來自電腦連上的互聯網——尤其是連入互聯網的其他電腦。更極端一點的說法是,整個互聯網和所有聯網的電腦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電腦。其實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們就已意識到,從理論上講,電腦運算的能力和電力一樣,可以在大規模公用“電廠”中生產,并通過網絡傳輸到各地。就運營而言,這種中央“發電機”會比分散的私人數據中心更有效率。1961 年,當電腦科學家剛剛開始思考如何讓電腦對話時,網絡互聯領域專家約翰·麥卡錫就預言:“未來電腦運算有可能成為一項公共事業,就像電話系統已成為一項公共事業一樣。”每當網絡互聯領域出現了新的發展,就會有一批人試圖把電腦公用運算搞成一筆大生意。在大型機時代,就有公司在分時運算的基礎上將中央電腦租給其他企業使用,使后者能通過電話線與中央電腦直接連接。在 1970 年代,一些像自動數據處理公司那樣的企業,已開始在有償基礎上向社會提供某些例行的運算服務,比如工資數據處理。
但即便如此,早期的互聯網依然提供了云計算的雛形。萬維網有著一系列強大的技術作為支撐,尤其是那些用于描述和傳送數據的軟件。這些技術使所有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都變成信息處理機,人們很容易就能與他人分享信息和軟件編碼,并從很多網站和數據庫同時接收信息。人們不僅能在互聯網上“閱讀”,還能在互聯網上“書寫”,一如人們閱讀自己個人硬盤上的內容并寫入內容一樣,萬維網即將變成萬維電腦。光纖電纜和光纖互聯網的出現,解決了數據傳輸的瓶頸,網絡空間的重要性終于壓倒了電腦內存的重要性。光纖互聯網對電腦應用所起的作用,恰如交流電系統對電所起的作用,它使設備所處的位置對用戶不再重要。既然數據可以光速在互聯網上傳輸,就能夠為遠方的用戶提供電腦的全部運算能力。運行人們所用軟件的服務器電腦可能位于身邊的數據中心,也可能位于國家某處的數據中心。此外,光纖互聯網還扮演了當年使不同發電設備并網發電的旋轉變流器的作用,令根本不同的、互不兼容的電腦像一個單一的系統般一起工作。通過為數據傳輸和“翻譯”提供通用媒介,光纖互聯網刺激中央電腦運算工廠的形成,這種中央工廠可同時為幾萬或幾百萬客戶服務。許多小公司已經使用在 Google 公司數據中心上運行的軟件,來滿足自己大部分的日常運算需求。
不少新興公司開始搶這塊蛋糕:幾乎每一個傳統的需要安裝在電腦上的商業軟件,都有與之類似的服務在互聯網上提供。其他公司則采取了一種不同的做法,它們不經銷軟件,反而把硬件本身當做一種服務出售,它們建立了大型數據中心,讓客戶通過聯網直接加以利用,每位客戶都可自由選擇想要運行的軟件以及想要存儲的數據。更激進的公用運算服務則試圖完全取代個人電腦:人們利用個人電腦所做的一切,從文件存儲到運行軟件,都可以通過電腦運算網絡實現。
除了光纖互聯網強大的傳輸功能外,虛擬化技術能力的增強對公用運算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所謂虛擬化是指用軟件來模擬硬件,而虛擬化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電腦芯片效能爆炸性增長,以前運行一臺或兩臺虛擬電腦就會使主計算機電腦的速度大大減慢,但如今普通的微處理器已變得非常強大,可以同時運行許多臺虛擬電腦。由于計算機系統的所有部件,從微處理器、存儲驅動器,到聯網設備(如路由器、防火墻和符合均衡器)都是以數字方式運行的,所以它們既可以被軟件代替,也可以實現虛擬化。對于曾費力地將各種軟硬件組裝成商業應用系統的人來說,這一切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它正在迅速地變成現實。網絡(即互聯網)確實成了人們的電腦,過去裝在電腦機箱里的各個單獨部件——存儲信息的硬盤、處理信息的微型芯片、操控信息的軟件——現在已經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通過互聯網集成, 并供每一個人分享。隨著云計算服務趨向成熟,每個人都能便捷地使用網上豐富的軟件服務,利用無限制的在線存儲,通過手機、電視等多種不同裝置上網和分享數據,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提醒人們曾有過一個奇特的時代:所有人都被迫擔任業余的電腦技術人員。而從長期來看,公司信息技術部門不可能有幸存的機會,一旦企業運算的大部分任務都移出了自由數據中心并進入“云”中,它就沒有可以運算的任務,企業甚至是雇員個人將能直接控制信息的處理,而不必依靠一大批技術專家。他們必須另謀生路,一如當年那些負責運行和維系公司自備發電設施的工程師們。
網絡 云計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