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言辭的程序員,如何「向上管理」?
如果第二次看到我的文章,歡迎「文末」掃碼訂閱我個人的公眾號(跨界架構(gòu)師)喲~
每周五11:45 按時送達。當然了,也會時不時加個餐~
我的第「114」篇原創(chuàng)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不知道你是否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遇不到一個賞識你的人呢?
又或者覺得一件事情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去做了,但還是無法滿足上級的要求。
類似的這些情況在不善言辭的程序員群體中,尤其地常見。
如果我們找不到方式來主動改善這個問題,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词遣皇乔∏商焐系粢粋€“伯樂”下來看到你這匹“千里馬”。
當我們初入職場的時候,可能對這一點的感知不是很強烈。
那是因為當時你還是一個行業(yè)的新手,有很多知識層面的渴求,僅憑這個動力源就能推動你往前走。
但是,當你一旦進入到知識積累的「平臺期」,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你不在BAT之類的巨頭,缺乏了業(yè)務難度上的挑戰(zhàn),唯一剩下的動力源就是他人對你的認可了,特別是上級對你的認可。
否則你就要忍受未來更長期的一段苦悶期,“成就感”將會與你漸行漸遠。
可能很多人認為「向上管理」中,paimapi占了大部分。
我想每個人曾經(jīng)都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想法,Z哥我自己也不例外(無奈~)。內(nèi)心戲大概是這樣的:
我這個人很直接的,才不會拍領(lǐng)導馬屁。
跟領(lǐng)導走的太近不太好吧,別人會怎么看我。
沒有本事的人才整天圍著領(lǐng)導轉(zhuǎn)。
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只是看到了一個表象。領(lǐng)導之所以能成為你的上級,自然不傻,腦子是很清楚的,單憑paimapi并不會對你的仕途帶來多大的變化。
如果真的靠paimapi能上位,那這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也不會太樂觀,畢竟大家的精力都用到paimapi上去了,事情誰來干?
不過,雖然很多人并不會去paimapi,但是容易走到另一個極端:為了證明自己是不屑于獻媚領(lǐng)導的人,所以經(jīng)常直言不諱,甚至非得在觀點、方案的優(yōu)劣高低上爭出個勝負,最后鬧得大家都不愉快。不知道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發(fā)生嗎?
另外,一聽到「管理」這個詞,大多數(shù)人腦子里第一浮現(xiàn)出來的后一個詞是「員工」或者「下屬」,也就是「管理員工」或者「管理下屬」。
我們很自然的將一對多關(guān)系中的“一”套到「管理」這個詞上。認為,「管理」是用于“向下”的,而不是“向上”。
其實我覺得恰恰相反。
陳春花教授有一個經(jīng)典的解讀:
向上才需要管理,向下更應該是負責。
——陳春花:管理者要學會向下負責
我對此的理解是,「向下負責」本質(zhì)就是對人的負責,對公司資源利用的負責。從因果關(guān)系來說,如果能對下做好負責,作為管理者本身的績效自然也不會太差,所以并不需要刻意的向上表露出你有那么的“負責”這種浮于表象的狀態(tài)。
反而「管理」是要向上的。因為「管理」相比「負責」更具調(diào)控色彩,顯得更“柔”,而「負責」則更“剛”一些。我們具體去執(zhí)行做一件事才需要“剛”,要達到使命必達的效果。但是與上級的關(guān)系處理上,如果“剛”的話,自然矛盾多多,所以更需要“柔”一些的「管理」。
那么應該怎么考慮呢?
我覺得這事應該以現(xiàn)代社會的「分工協(xié)作」這個角度來考慮。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不管對方是上級還是下級,本質(zhì)上都是在與人協(xié)作。任何一個人必然有長短、優(yōu)劣,所以這個事情就變成了一個如何「揚長補短」的事情。做好這個事情分為三步。
01??構(gòu)建上級的“用戶畫像”
你要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想辦法把握各種機會和途徑,搞清楚「你的上級是一位怎樣的人?」。
這個就像CRM系統(tǒng)中的「用戶畫像」概念,你要慢慢地把你上級的一些特點打上標簽,逐漸形成一個清晰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比如以下這些問題。
溝通風格。喜歡看文字報告還是喜歡當面聊?
管理風格。授權(quán)型還是掌控型?
做事風格。注重大局還是扣細節(jié)?
性格。有哪些明顯的性格特點?
擅長什么?
他現(xiàn)在面臨哪些壓力?
他的底線/原則是什么?
他的關(guān)系鏈有哪些?與哪些人的信任度較高,哪些較低?
……
如果公司有統(tǒng)一的性格測試之類測試報告,如DSCI等,同時你有機會獲知的話,可以更快的完成這件事情。
另外,你也可以多關(guān)注你上級的做的那些「高頻」的事和說的那些「高頻」的話。
02??揚長
相對來說,一個人的長處相比短處更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和識別。并且一個人的長處才是他的立足之本。所以,我們優(yōu)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去「揚長」。
分工協(xié)作的本質(zhì)也就是拿你的長處去與別人的長處去做交換,彌補各自的短處。
比如,你會做寫程序,但是不會賣東西;而銷售會賣東西,不會寫程序。那么你就把程序交換給銷售去用,讓他可以賣的更多,然后銷售賺的錢和你一起分。
另外,上級的長處對你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資源,很多人看不到這一層價值,寧愿自己埋頭苦干。
比如,他的信息渠道比你廣,除了信息量比你大之外,認知能力大概率也比你高。所以很多時候如果能多去請教一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當然不是拿來主義的請教,帶著自己的思考結(jié)果去)
所以,充分利用好你上級的長處,對你做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3??補短
這里有一個很容易陷入的誤區(qū),認為做下屬的就應該服從領(lǐng)導的安排。其實「服從」不等于「盲從」,因為每個人都存在短板之處。
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上級在某些短板的方面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總是偏頗的。這個時候其實你不能放任上級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而要去補上這個“短板的缺口”。
比如說,你的上級是做測試出身的,這時候你作為一位開發(fā)人員,應該在軟件架構(gòu)、技術(shù)選型上給出可維護性、性能、成熟度等等方面的意見,而不是上級說用哪個就用哪個。
做好「補短」除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專業(yè)性之外,前提是做好一件事——「主動溝通」。這很重要,通過溝通讓你的“長板”與你上級的“短板”做一次對齊。
否則你可以想象一下,上級對你的期望其實是你所認為的300%,你怎么努力做到120%都無法讓他滿意。長期以往,你上級對你就會貼上不靠譜的標簽,而你又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最終的出路唯有分道揚鑣。
并且,溝通其實也是在上級面前樹立你在自己領(lǐng)域內(nèi)專業(yè)度的機會。
思路清楚了,具體該怎么做呢?下面舉幾個常見的場景來說說。
01??接收需求/任務
這個場景每個人都遇到,甚至是天天在發(fā)生,因為這件事中你是被動方。
但是有不少人可能接任務的“姿勢”并不對。他們會認為,這有什么難的,上級讓做啥,就做啥。
雖然工作一兩年之后我們已經(jīng)擺脫了初入職場時的需要手把手教的階段,但這種思想也還是一種很稚嫩的職場思維。
因為很多時候上級傳遞對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沒清楚的,甚至是錯的。
如果你每次來啥接啥,那你大概率會忙的焦頭爛額(其實有一些996是可以避免的)。最終還會失去上級對你的信任,認為你不靠譜。
所以,接收任務的時候,你先得做出判斷。最常見的是下面3個問題。
1.這個任務需要往大了考慮還是往小了考慮?
比如說,上級讓你找一個MQ的中間件來用。有的人會花很多時間整理一份具體的某MQ實施方案出來;有的人則是整理一份多個MQ中間件的優(yōu)缺點以及與當下實際場景的契合度的文檔。前者就是往小了考慮,后者就是往大了考慮。
如果你不做這個判斷,那你有50%的可能性做的是不符合上級預期的。
2.是真的要做?還是只是試探一下你?
一般來說,如果一件事你覺得很大,但是上級又沒明顯給你足夠的資源,甚至是連打算給你多少資源都沒說的話,基本就能判斷這是一件試探性的事情。此時,上級并不確定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
這個時候比較穩(wěn)妥的方式是,你花盡可能小的成本去幫他完成這個“試探”。
比如,上級和你說:“我看現(xiàn)在大家都在推行Docker,運維效率和擴容速度都能有明顯的提高,我們也用起來吧”。這個時候他沒說給你多少時間、多少人力去做這個事情,哪怕你真的想去推進這個事情都不一定推的動。
此時你應該找一個與你關(guān)系最好的團隊中的最邊緣的業(yè)務去嘗試用起來。這樣的話,你既交了差,畢竟這個事你去做了嘛。而且還能得到一個實際的真實情況,幫助上級完成了這個“試探”的事情,畢竟網(wǎng)上的文章寫的事情并不一定與你實際情況相符。后續(xù)是否繼續(xù)開展就是另一回事了。
當然,有些事可能很大,大到無法小規(guī)模試運行。這個時候你盡量去找一些案例型的文章,將這些案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收集起來,畢竟案例是非常具體的,不太可能是作假、吹牛,甚至其中有一些知名公司做背書,結(jié)論的說服力就更強了。
3.任務已經(jīng)很重了,任務怎么接?
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勉強接下,很多沒必要的996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
誠懇地說清楚自己手頭有哪些事,如果要接這個任務的話,是否有什么任務的安排要順延。
很多人怕說自己接不了任務,覺得會降低上次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其實只要是誠懇的溝通,有理有據(jù),凡是一個明理的上級肯定會接受的。甚至反而會對你的條理性、做事有主次印象深刻。
哪怕最終由于特殊的重要性,還是強壓下來做了,那么至少在未來給你的任務安排上會更克制一些。畢竟你已經(jīng)明確的給他了一個反饋,告訴了他自己的負荷上限在哪。
第一個場景寫的有點長,因為這的確對每個人都很常見。但是后續(xù)一些偏主動的事情可能有不少人從未考慮去做。
02??工作匯報
不管是對接收的需求/任務的匯報,還是由自己發(fā)起的匯報。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如何更快更準的將你的信息傳遞給對方」的過程,當然還可以順帶尋求一下建議。
這里面體現(xiàn)了對上級兩個資源的利用,「時間」和「信息」。
很多人在匯報的時候,內(nèi)容視角是“自己”而不是“對方”。啪啦啪啦只注重自己要說什么,而不是注重對方想聽什么?需要聽什么?
但是要做好這一點,取決于在你這里上級的「用戶畫像」是否完整,沒有其它的辦法。
不過匯報的內(nèi)容還是有一些技巧可循的,我建議的是,使用「總-分」或者「總-分-總」的語言組織形式。
結(jié)論先行可以確保后續(xù)的內(nèi)容有一根“總線”給拉著,不至于讓對方聽到哪思維就被帶到哪,沒有重點,不知道你在說什么。本質(zhì)上也是在做「目標對齊」。
大致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
總(what):這是一件什么事。需要你(上級)做什么。
分:事情的來龍去脈(why),或者分門別類講一下細節(jié)(how)。
這個比較好理解,就不展開了。只是在聊「分」的時候注重一些層次感,要盡量符合線性思維,循序漸進,不要跳來跳去。
03??爭取資源
資源有兩種獲得方式。一種是你的價值已經(jīng)被人認可,主動給你資源。另外一種是還未被認可,需要自己主動去爭取資源。這里聊的是第二種情況。(與世無爭的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
很多人對于爭取資源有一些誤區(qū),在你的價值還未被認可的時候,其實你提供再多過去的成績,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你要闡述獲得這些資源之后你可以帶來什么?
比如最常見的,你希望能升職加薪,啪啦啪啦說了一堆自己做了哪些成績,最后來一句,所以我想漲薪XX,能升職XX。
從形態(tài)上,這是一種相互對立的關(guān)系。
假如你這么說,我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加薪XX、能升職到XX。升職之后我有了更多的資源和發(fā)揮空間,可以做XX、XX事情,這些事情可以帶來XX、XX的效益、價值,所以我值得獲得加薪XX。(這也是總-分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從形態(tài)上,這是一種并肩作戰(zhàn)的關(guān)系。
如果你是上級,你覺得哪個更容易打動你?
我們這一輩人想像上一輩那樣在一家企業(yè)呆到退休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了。
想要在整個行業(yè)、社會上更容易立足,就需要不斷做出更大的成績。而這些都離不開資源的支持。
你的上級是每個人最近在咫尺的資源,所以,做好「向上管理」是每個人提高自我價值、更好地在社會立足的關(guān)鍵第一步。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我們總是想付出更少收獲更多。但是如果你的上級績效沒做好,總的資源包就沒多少,自然分下來也就沒多少。所以,你團隊的績效、甚至是你的績效都取決于你上級的績效,你首先得幫助他成功。
一旦你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就相當于你搶占了他身邊的一個「生態(tài)位」。只要他在,你就在。很多人都在尋求的不可替代性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生態(tài)位:描述了一個物種在其群落生境中的功能作用,它是一個物種為求生存而所需的廣義“資源”。
——維基百科
比如,樹需要陽光和水才能生長,這里陽光和水便占了兩個圍繞樹的生態(tài)位,缺一不可。
好了,我們總結(jié)一下。
這篇呢,Z哥先分享了一個我的觀點。在工作上獲得認可對你的職業(yè)道路健康發(fā)展很重要,而想要獲得認可,做好「向上管理」很重要。
然后闡述了普遍的兩個誤區(qū)?!赶蛏瞎芾砭褪桥埋R屁」,或者「不需要向上管理,向下才需要管理」。
其實我們應該以「分工協(xié)作」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搞清楚上級的「用戶畫像」,然后「揚長避短」。
最后分享了三個工作中常見的場景應該如何進行「向上管理」。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
不管怎樣,希望每個人至少都能找到你的「生態(tài)位」。當然,能夠“被向上管理”就更好了。
推薦閱讀:
認知的高度 = 人生的高度
大家在尋找的高級程序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出處: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977.html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一下左下角的「大拇指」。
這樣可以給我一點反饋。: )
謝謝你的舉手之勞。
如果你是初級程序員,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員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頸想拓寬一下視野。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跨界架構(gòu)師」,回復「技術(shù)」,送你一份我長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維導圖。
如果你是運營,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束手無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運營策略,以豐富自己的“倉庫”。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跨界架構(gòu)師」,回復「運營」,送你一份我長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維導圖。
定期發(fā)表原創(chuàng)內(nèi)容:架構(gòu)設計丨分布式系統(tǒng)丨產(chǎn)品丨運營丨一些深度思考。
軟件開發(fā)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絡用戶投稿,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wǎng)站將在24小時內(nèi)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