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面向5G和云時代的新IP網絡
面向5G和云時代,如何提升IP網絡的利用率,實現無擁塞、高可用的新IP網絡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華為提出通過新架構、新接口、新協議、新運維來構建新IP網絡,以支撐5G和云專線業務的發展,支持快速的業務創新,使能運營商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
人類歷史的進步,是隨著道路系統不斷延伸而發展的。在古羅馬帝國,道路的延伸也是文明和帝國權利的延伸,所以就有了“條條道路通羅馬”,而秦帝國也有類似的做法,在統一六國之后,首先統一的是道路的標準,實現了“書同文,車同軌”。人類文明進展到今天,交通系統有了高鐵、航運、船運等多種手段,但是公路系統由于其可達性、靈活性依然是交通網絡的基礎。而大城市的公路系統中,因為流量過高,擁堵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管理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由路由器構筑的IP網絡與現代的公路網絡非常相似。基于在可達性、互通性和靈活性的優勢,IP網絡經過30多年的發展,ALL IP網絡已經成為今天ICT信息網絡的基礎,從最早小型的網絡互聯設備,已經發展成為數百T的大型集群路由系統。今天,所有互聯網的流量都是用大型分布式路由器系統連接。但是和公路網絡系統類似,面向5G和云時代,如何提升IP網絡的利用率,實現無擁塞、高可用的新IP網絡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無擁塞、高可用IP網絡是5G和云時代基礎網絡的核心訴求
路由器設計之初,是美國國防部ARPANET(阿帕網)一個科研成果,其核心是用來實現各種異構網絡的互聯,同時又能夠實現各種網絡故障下的重路由,最終設計目標是實現一個高可達的分布式互聯系統。IP網絡基于目的IP地址進行轉發,而節點和節點之間則基于標準化的IGP或BGP計算全局網絡拓撲,并根據網絡路由情況的變化刷新路由器表項。由于標準的路由協議基本采用最短路徑樹算法,在IP網絡上很容易導致IP負載的不均衡,在同一網絡中同一時刻,部分鏈路負載可能達到90%以上,部分鏈路可能只有10%。和公路網絡系統類似,這種情況容易引起部分網絡利用率過高,導致擁塞和丟包,同時另外一部分鏈路利用率又很低,導致網絡資源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raffic Engineering(流量工程)技術應運而生,各種流量調優算法也在不斷優化,通過人工規劃網絡的配置,協助支撐路由器系統的調度和運維。5G和云時代到來后,各種業務應用對網絡提出更高需求,迫切需要重新思考路由器網絡架構設計,在傳統的分布式系統基礎上,利用人工智能(AI)的能力,進一步打造半分布式、半集中式的系統,從而更好地支撐5G和云時代的網絡對流量工程、QoS、高利用率和高自愈能力的要求。
5G和云業務對網絡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VR/AR、4K/8K直播需求的出現,對網絡容量提出了10倍的要求,且網絡建設成本沒有明顯變化。同時,隨著電信業務云化的加速,大量電信云部署下移,云網融合成為運營商網絡部署必須面對的問題。以極簡網絡為核心的目標網絡架構設計成為關鍵所在。在網絡容量持續提升的前提下,現有IP網絡架構需要進一步簡化,節點功能進一步融合,實現云網協同。
第二、根據華為GIV 2025預測,到2025年,全球聯接數將達到千億,同時因為大量的企業上云,不僅僅南北向流量會大量增加,東西向流量也會爆發性增長。各類交互式體驗業務、金融類專線對時延也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這對現有IP網絡調度能力提出極大挑戰,基于傳統的Traffic Engineering和流量調優技術,人工配置網絡,已經無法滿足高復雜流量下對網絡調優的要求,必須引入以AI為中心的全局Traffic Engineering和隊列管理,通過全網自動化來實現網絡全局業務調度。
第三、隨著5G和云業務的快速發展,帶寬的進一步增長,業務流量和時延等要求復雜度不斷增加,網絡的復雜度將進一步提升。傳統以人機接口命令行維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網絡運維的要求,迫切需要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的運維系統,通過網絡Self-Healing(自修復)實現網絡的智能運維。
華為認為解決以上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構建一張面向5G和云時代的新IP網絡,具備高可用、無阻塞、自動化、智能化和Self-Healing的能力,從而有效支撐5G和云專線業務的發展,支持快速的業務創新、高效的智能運維,使能運營商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
以“4新”重塑面向5G和云時代的新IP網絡
基于此,華為提出通過新接口、新架構、新協議、新運維來構建新IP網絡。
新接口:傳統的組網接口是GE/10GE/100GE,隨著芯片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光+電(PAM4)的技術結合,可以實現每比特成本降低超過30%,從而進一步降低運營商建網成本。隨著PAM4技術的成熟,50GE/200GE/400GE在IEEE被定義為下一代以太組網接口的新標準,華為全系列路由器均支持50GE/200GE/400GE系列新接口,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EANTC的測試,在數十個運營商網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幫助其大幅度降低組網成本。
新架構:隨著芯片技術進一步發展,單芯片SOC已經能夠支持1.2T容量,這為進一步簡化網層提供了可能。同時5G和電信云業務的發展,對網絡帶寬和時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營商普遍希望能夠簡化網層,融合節點功能,最終實現與業務無關的綜合承載能力。
在骨干網絡中,華為通過融合骨干解決方案,創造性實現P+PE合設、MDS(Multi Domain System)能力,將FBB/MBB/專線網絡通過物理設備實現了融合,且在邏輯上依然可以分區管理,大幅節約了IP骨干網建網成本。
在城域層面,華為基于Fabric架構,推出了Metro Fabric解決方案,實現了網絡承載層和業務層解耦,承載網絡可以按需擴展,提供大容量、無阻塞的綜合承載能力。
在電信云解決方案上,華為從實際需求提出了轉發面和控制面分離的云化網絡架構,完美解決了傳統架構資源利用率低、管理維護復雜、業務開通緩慢的三大挑戰。
通過CU分離架構,BRAS分離為vBRAS-CP(Control Plane)和vBRAS-UP(User Plane)二部分,vBRAS-CP以電信云的方式集中部署,充分利用云的強計算能力,vBRAS-UP采用高性能硬件,可以支持大帶寬低時延業務(如Cloud VR),單機轉發能力可以達到Tbit,同時由于電信云共享和強計算能力,該架構可以實現網絡資源的池化,提升資源利用率50%,云化CP可以承載千萬用戶,上線速率提高5~6倍,運維配置量降低90%。
基于此,通過減少網層、融合節點功能、部分功能在電信云上實現,一個面向5G和電信云時代的極簡目標網絡架構已經初步成型。
新協議:路由協議經過30多年的發展,傳統的分布式網絡協議存在數量多、配置復雜的問題,特別是在流量工程、自動化配置和網絡自愈實現上有很多機理上的困難。
由此,SR和SRv6應運而生,通過源地址路由器和路徑可編程能力,SRv6將原有10多種復雜協議進一步統一為一種轉發面,有效降低協議配置和運維的復雜度。同時通過SRv6實現應用驅動的業務路徑可編程,配合全程全網Traffic Engineering調優和AI-Based隊列管理能力,包括自動化TI-LFA、微環路避免、分布式和集中式結合的流量工程,可以從機理上改變傳統的路由器Traffic Engineering、QoS和保護方案,進而從根本上實現一個高可用、無擁塞的新IP網絡。
華為SRv6解決方案基于NP可編程架構實現,最大程度保護網絡投資,可基于現有硬件升級支持SRv6系列特性,從而實現一個SRv6 Ready網絡,助力運營商從IP/MPLS網絡向SRv6網絡平滑演進。
新運維:電信云和SRv6的出現,使得部分網絡功能可以集中在控制層面實現,通過開放可編程的集中控制面,可以實現網絡配置的自動化。同時因為大數據+AI的使用,可以持續提升網絡智能化水平。
華為創新性地提出業界首個管理、控制、分析合一的網絡云化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NCE),基于意圖、自動化、智能和分析四大子引擎構建一個全生命周期的自動化、智能化運維系統。基于Telemetry采集并匯聚海量網絡數據,通過AI算法深度學習和分析,可以對網絡容量、負荷、故障、告警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實現全局的流量工程和故障定位,最終實現無擁塞、無故障的Self-Healing網絡。
通過和運營商在NetCity的深度合作,華為已經在5G承載領域實現了自動加站、自動時鐘管理、告警相關性分析和群障管理等高價值的用例。
攜手產業鏈,共同探索新IP網絡
在邁向無擁塞、高可用新IP網絡過程中,華為也在攜手上下游共同推進產業的成熟,包括產業標準制定、聯合創新、商用試點等多個維度,從而全面打造面向5G和電信云時代的新IP網絡。
在IP新接口領域,IEEE已經基于PAM4技術設置了4個工作組,其中華為承擔3個標準工作組(IEEE 802.3bs、IEEE 802.3cn、IEEE 802.3ct)主席和1個標準工作組(IEEE 802.3cd)的Editor職位,和業界一起推動基于PAM4 IP新接口標準化工作。
在產業鏈構建上,華為組織了三屆50G PAM4技術和產業論壇,并發布50G PAM4技術白皮書,推動PAM4產業鏈逐步成熟,當前從芯片、模塊到測試儀表,產業鏈已經完備。在商用部署上,華為率先在2017年9月通過中國移動研究院50GE測試,截至2018年底,華為已經完成了全球10余個50GE商用部署。
在IP新協議領域,華為有超過20位頂級專家從事SRv6相關領域的研究,其中多位擔任IETF SRv6相關子領域的Chamber、Chair等關鍵崗位,并有數十篇相關的IETF標準和草案,是SRv6相關標準的業界主要貢獻者。同時,華為還推動成立了SRv6全球產業聯盟,推動召開了第一屆SRv6產業論壇,凝聚產業智慧,形成高度共識,加速了SRv6商用進程。
面向未來,華為會攜手全球領先運營商,通過NetCity創新機制,共同探索基于新接口、新架構、新協議、新運維的新IP網絡業務場景。截至2018年年底,華為已經和全球20多家運營商開展了5G承載的聯合創新,并正在助力全球10多家運營商5G和電信云承載建設。華為將攜手全球運營商、產業合作伙伴共同開啟新IP時代,攜手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
文/高戟,華為路由器與電信以太產品線總裁
本文來源:《華為技術》第82期
5G 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