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技術晉級答辯
681
2022-05-30
在當下的云時代,客戶不在乎你后端數據中心采用的是什么樣的硬件基礎設施,他們更在乎你是否能夠解決他們的應用問題。
相對于多年前那些糾結于性能、配置甚至是硬件架構的用戶來說,如今更多的時候客戶都是直接提出業務需求,能夠滿足需求的任何解決方案,客戶都可以接受。
這種情況并非是某家公司或者某個行業的個別案例。伴隨著云計算應用的發展,傳統的業務模式從最早的大型機、小型機到x86通用架構,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如今在多應用模式下,x86平臺也不具備“一統江湖”的實力,在移動端和邊緣側,許多非x86架構的出現就足以證明了這個問題——云基礎設施的發展,正在向多元、異構的多層級發展。
“隨著門戶網站、電商、社交媒體、移動App等互聯網應用的興起,Cloud 1.0打破了傳統IDC煙囪式的架構,實現了水平的彈性擴展和應用之間的通用計算資源共享”,在日前舉行的“鯤鵬凌云,開啟多元新架構”論壇上,華為云CTO張宇昕如是說。
在他的定義中,如今的云計算已經發展到了Cloud 2.0時代,隨著IOT、5G等技術的興起,AI應用、AR/VR、云游戲、云手機、物聯網、車聯網等新型應用開始爆發,云邊端三者的應用融合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這一切,都為鯤鵬云的發展提供了行業基礎。
我們都知道,華為之前它推出的鯤鵬920芯片正是基于ARM技術并且面向數據中心應用市場的產品。當然,ARM在移動端或者終端的許多應用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但是鯤鵬920以及采用這款芯片的TaiShan系列服務器也證明了ARM在數據中心領域一樣可以有所作為。
當然,多元化云服務也并非只是ARM一家,其實包括GPU和FPGA在內的許多計算芯片都能夠推動這個趨勢的發展。特別是當如今的IT市場被智能化、數字化應用驅動之后,“云+AI+5G”已經成為了產業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正如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強調的那樣,客戶更在乎的是解決現有的應用需求,而采用怎樣的解決方式或者細化到怎樣的硬件基礎設施平臺,并不是關鍵性的問題。
這也成就了多元化的異構計算發展。對于華為來說,并非是希望憑借一款或者幾款產品徹底替代主流的x86平臺,而是將傳統只能依賴于x86平臺的計算任務分解開來,發揮異構芯片的差異化計算能力,從而讓每個芯片都能找到適應或者對應的方式,進而實現芯片應用上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借助于差異化的產品與豐富的解決方案。在這次發布會上,張宇昕一口氣發布了華為云鯤鵬云服務的四款產品與解決方案,在技術層面實現了初步布局:
鯤鵬BMS裸金屬服務器——裸金屬服務器是最近業內幾年業界興起的概念,卻已經被廣大用戶所接受,許多公有云企業也都有類似的解決方案。相比之下;鯤鵬BMS裸金屬服務能夠充分釋放異構平臺的眾核算力優勢,整機最高實現128核,并發性能領先業界主流平臺30%,在大數據、HPC、Web前端等高并發場景,將發揮獨特的價值;
鯤鵬ECS彈性云服務器——彈性是云的核心價值,也是用戶最在乎的難題。對于公有云平臺來說,能否快速、及時響應客戶彈性需求,則是衡量其性能指標的重要因素。對于鯤鵬云來說,這次推出的ECS彈性云服務器是業界最高性能ARM-Based云服務器,多核整型算力領先業界主流平臺同規格實例15%;采用華為芯片,結合虛擬化層多項深度優化,實現高效能、低功耗,充分釋放技術紅利,性價比領先業界主流平臺30%。
鯤鵬Kubernetes容器——容器化同樣是云化時代的重要趨勢,只是對于大部分云平臺來說,異構的Kubernetes容器還是未知數。這次華為云推出的,也是業內首個基于鯤鵬生態的容器混合云全棧解決方案,支持X86+鯤鵬多平臺的異構集群管理和應用部署,并提供一站式交付平臺實現x86應用到鯤鵬容器快速遷移。結合華為容器服務領先的多平臺混合部署、跨云管理能力,可以實現大規模、高性能、高性價比的容器集群應用。
鯤鵬Serverless容器——本次華為云發布的最后一款產品,是鯤鵬Serverless容器,它能夠使得算力資源獲取更加快速靈活,不僅提供更細粒度算力單位,且發放速度可達每秒1000個,領先10倍,服務實例間QPS領先50%,整體性價比提升30%以上。
應該說,本次華為云發布的、基于鯤鵬芯片的系列云產品,恰恰是滿足了當下云計算應用的主流需求,無論是裸金屬云、彈性云還是容器化,都符合公有云發展的潮流,也響應了云用戶的需求。之前有句名言叫做“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同樣在云時代,也沒人在意后端的云數據中心采用了何種異構計算的平臺。華為云本次發布的多款鯤鵬云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契合用戶需求,也使得多元化、異構化的云后端服務變得豐富多彩,那就是最重要的。
當然,作為云平臺,除了基于硬件基礎設施的產品,軟件應用與服務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就如智能手機需要安裝APP那樣。對于華為云來說,鯤鵬生態系統的打造,仍然存在挑戰。也正是看到了這個難題,本次發布會上華為云也宣布了鯤鵬凌云伙伴計劃。按照計劃,華為云將首批投入1億元生態資金,為合作伙伴提供培訓、技術、營銷、市場等全面支持,幫助100家伙伴完成基于鯤鵬云服務的開發、應用移植,讓伙伴通過華為云市場實現5億元以上銷售收入。
第一批加入鯤鵬云服務生態計劃的公司一共有25家,包括中軟、軟通、用友、金山、東方通、帆軟等一系列在行業中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赫然在列,這也意味著華為云不僅僅實現了從IaaS到PaaS的硬件基礎設施與平臺布局,更在上層的SaaS建設上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我們知道,異構平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生態的建設。其實在華為之前,包括高通等許多企業都有興趣將ARM芯片應用于數據中心領域,但是它們都沒有獲得成功,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生態伙伴的支持。而如今,鯤鵬凌云伙伴計劃一開始之初就凝聚了眾多業界頂尖公司的加入和支持,相信在它們榜樣力量的帶動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公司加入華為云鯤鵬云服務生態“大家庭”,為異構計算平臺添磚加瓦。
古人常說,成大事者,必要占據“天時”、“地利”與“人和”。對于華為云鯤鵬云服務來說,首先它趕上了Cloud 2.0的好時機,趕上了云+AI+5G的變革時代,使得越來越多的計算力都凝聚在云端;而在技術層面上,華為云鯤鵬云服務適時推出的多種產品和解決方案,恰恰迎合了當下行業發展與客戶需求,實現了主流應用的突破,為用戶采用異構計算平臺提供了契機;更重要的是,華為云鯤鵬云服務還兼具了“人和”,獲得了眾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推動,可以提供包含技術支持、軟件市場、培訓認證等一系列能力,聯合伙伴共同打造開放共贏的華為云鯤鵬云服務生態。
唐朝大詩人李白有首詩,叫做《上李邕》,其中提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如今伴隨著Cloud 2.0的“風口”,伴隨著自身的技術創新與合作伙伴的支持,華為云鯤鵬云服務或許也一樣能夠扶搖直上,一飛沖天。
鯤鵬 容器 云計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