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大事件】用友來了!華為云嚴選商城又多一枚靠譜小伙伴
1006
2025-04-03
IT 企業的生存之道在于將各類晦澀的技術通過組合、包裝與開發轉變為能夠為用戶業務服務的軟件和應用,在IT 技術與企業業務之間架起橋梁。而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細分,目前 IT 行業內也出現了兩種傾向性明顯的廠商— 一種專注于技術開發和平臺建設,另一種則見長于應用及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整合。從整個 IT 領域中的價值鏈來看,這兩類企業之間很明顯具備天然的互補性,他們之間的合作也通常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和用戶收益。
成為中國 IT 圈內最閃耀的 CP
華為,1987 年成立,在通訊、網絡、安全、IT 基礎設備及云計算等技術方面有著優勢的地位和多年的積累。用友,1988 年成立,是中國企業應用軟件領域中的先行者和領航者。同樣的誕生年代,同樣的成長環境給了兩家企業相同的 IT 洞察。而在 IT 細分中不同的方向選擇又讓兩家企業之間具備天然的互補性。換句話說,華為與用友可說是中國IT 行業內的天作之合。
2018 年 4 月,華為與用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享共拓企業服務市場。
用友的發展之道
近年來,企業應用軟件的云化已經成為有目共睹的趨勢。而對于已經在企業服務市場耕耘 30 年的用友來說,這種從客戶端向云的服務轉型早已開始。
基于對企業軟件市場的獨到理解,用友在云化過程中不僅推出了行業云、金融云以及小微企業云等針對特定應用和市場的類型應用,更將不同行業中相同的應用場景抽象出來定義為領域云。
在用友領域云中,既有面向公有云市場的營銷云、采購云、協同云、人力云等服務,也有 U8 Cloud 這種 ERP 云。有的放矢、全面覆蓋的定位讓用友的領域云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產品。
全面云戰略更需強大承載
在傳統客戶端軟件的云轉型中,用友的策略可以用“全方位出擊”來概括。但在云服務產品線不斷擴充壯大的過程中,用友也面臨著基礎架構和
PaaS 平臺搭建方面的困擾。曾經客戶端軟件時代不曾遇到的基礎架構問題在很大層面上成為了用友云產品線繼續擴展的掣肘因素。
首先,用友在大規模對外提供公有云服務時需要強大的云基礎設施來支持。
另一方面,由于新一代云端應用軟件更強調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因此云計算基礎平臺之上還需要有一套強大的 PaaS層來為這些技術的應用開發提供方便的接口。
作為用友的戰略合作伙伴,這兩大功能正是華為云的強大之處。
華為云自誕生之日便具備企業級服務的基因,其強大的 IT 基礎設施制造能力讓華為云具備了業界領先的性能。而在為用戶提供基礎云主機產品的同時,華為云更強調運營能力和運維能力的提升,可以讓用友很方便的基于華為云開發面向更廣泛企業用戶的云端應用和服務。同時,華為也承諾“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這種清晰的邊界可以讓用友放心地基于華為云來構建自己的應用服務體系而不必擔心可能存在的競爭或泄密。
另一方面,華為云在 PaaS 層的構建上也充分考慮了現代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未來應用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智慧邊緣、大數據以及 EI 智能體等特色功能。而對于用友來說,這些方便的高級接口可以加快自身應用向智能化、數據化方向轉型,從而實現更先進的應用功能,提升自身云服務產品的競爭力。
換句話說,華為云的 PaaS 層可以與用友云的 PaaS 層進行完整的對接與整合,將兩種不同能力的 PaaS 層整合成為一個功能更強大的新 PaaS,為更
多先進應用提供支持,為用友云的持續創新添磚加瓦。
華為與用友推出多款聯合解決方案
基于華為云強大的性能和方便的 PaaS 特性,雙方已經快速推出了多款聯合解決方案。雙方合作的 U8cloud、營銷云、協同云、電子發票與稅務云等產品已經上線商用,而人力云、財務云也將在近期上線。
未來華為云將繼續鋪開和用友集團的全面合作,在能源、政務、財政、制造、金融等行業應用領域中推出更多的聯合解決方案。
托起中國云計算新未來
華為與用友同為中國 IT 產業的先驅者,更是中國 IT 的中流砥柱。對不同層面技術的專注讓兩者走上了不同的產品路線,但對企業 IT共同的追求又讓兩者成為了戰略合作伙伴。兩種力量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之后所激發的海量云端創新應用讓中國企業不僅感受到了云計算所帶來的優勢,更讓中國企業有機會以更穩健、更快速的方法完成數字化轉型這一宏大目標。
云計算包羅萬象,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需要很多像用友一樣具備創新能力并了解企業云需求的云應用開發商。但在這些云應用開發商之下,更需要一個強大、先進的云基礎設施平臺來提供算力、應用服務等基礎服務的支持,讓其上的云應用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發展;甚至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使能能力的不斷添加激發上層應用實現跨越式的創新。
華為云正是這樣一個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基礎設施云平臺持續創新者,而華為云與用友之間的深度合作模式也必將托起中國云計算的新未來。
用友NC-ERP云 華為云AP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