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管理平臺nacos虛擬ip負載均衡集群模式搭建
1301
2025-03-31
【背景介紹】
SMS:?主機遷移服務(Server Migration Service),?將物理服務器或者本云或者其他云平臺的私有云、公有云平臺上的虛擬機遷移到華為云彈性云服務器上,SMS兼容性好支持國內外主流平臺虛擬機遷移,和X86物理服務器遷移,具有高效的傳輸效率,使用AK/SK校驗遷移Agent身份,傳輸通道使用SSL加密,安全性極高。
OMS:?對象存儲遷移服務(Object Storage Migration Service,OMS),目前支持所有主流云廠商如亞馬遜云、阿里云、微軟云、騰訊云等平臺的對象存儲數據到華為云的遷移,目前支持多任務的創建,支持通過HTTPS加密在線傳輸數據,極大的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CDM:云數據遷移(Cloud Data Migration),目前主要針對大數據平臺遷移到云端,并且支持多種數據源如關系型數據庫、大數據、文件、NoSQL等,針對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遷移無須中轉,功能豐富簡單易用。
DRS:數據復制服務(Data Replication Service)主要針對關系型數據庫的在線熱遷移,如云數據庫mysql,sqlserver,postgresql等,具有在線實時熱遷移,同時支持多個源數據庫到同一個目標數據庫之間的數據實時同步,且支持多種數據庫的備份遷移等,如OBS桶中創建的數據庫備份,RDS工具自帶的備份策略所執行的備份。
【場景匯總】
【操作指導】
1.1???????SMS遷移指導
1.1.1????????主機遷移過程中前期準備
網絡通道:必須使用專線或者vpn打通網絡通道,公網可行但是不太建議,因為公網傳輸速度慢且安全性低。
安全層面:?目的端windows系統時需要放開8899、8900端口, linux系統時,Linux系統開放8900、22端口,安全組和ACL同時需要放通。
系統層面:源端服務器linux必須要求安裝rsync windows08和win7需要安裝python2?其他版本的需要安裝python3,linux和windows同時必須安裝的組件有SMS-Agent。
1.1.2????????操作步驟
使用賬戶登陸云平臺后進入個人中心,進入控制臺,點擊我的憑證—訪問秘鑰,單擊“確定”,生成并下載訪問密鑰。
使用?https://sms-agent-2-0-cn-north-1.obs.cn-north-1.myhuaweicloud.com/SMS-Agent.tar.gz?連接下載linux版本SMS-Agent安裝包,解壓后進入主目錄內,執行啟動腳本./startup.sh,遇到彈窗輸入y
根據提示輸入之前在認證中心獲取的AK/SK編碼,出現successful時候即表示安裝成功。
windows系統的目的端服務器(內存大小不小于2GB)
目的端服務器的磁盤個數不小于源端服務器磁盤個數
目的端服務器的操作系統類型需要和源端的OS類型保持一致
目的端的系統盤容量要和源端的系統盤容量相同或者要比源端的系統盤容量要大,目的端的系統盤容量如果比源端的系統盤容量小,掛載數據盤此問題不能解決!
依次登錄目的端管理控制臺-單擊“服務列表”,選擇“遷移?>?主機遷移服務”-進入主機遷移服務頁面,點擊設置
依次設置目的端的各項參數
目的端設置完成之后開始進行數據復制服務。
狀態為已就緒時,選擇開始進行數據復制
復制過程中可以查看復制的進度和復制的詳情信息
依次單擊“服務列表”,選擇“遷移?>?主機遷移服務”,進入“主機遷移服務”頁面,單擊服務器列表上方的“啟動目的端”,然后選擇是,當“遷移實時狀態”為“已完成”,說明已啟動目的端,整個遷移操作已完成。
1.2???????OMS遷移指導
1.2.1????????OMS遷移前準備
已獲取源端和目的端賬號的AK/SK
使用賬戶登陸云平臺后進入個人中心,進入控制臺,點擊我的憑證—訪問秘鑰,單擊“確定”,生成并下載訪問密鑰。
已在OBS服務中創建桶,24小時內已創建的遷移任務未滿50個,名下處于“等待中”狀態的遷移任務未滿20個,已經在華為云完成實名認證。
1.2.2????????操作步驟
創建源端和目的端的訪問密鑰(AK/SK)
使用賬戶登陸云平臺后進入個人中心,進入控制臺,點擊我的憑證—訪問秘鑰,單擊“確定”,生成并下載訪問密鑰,(源端和目的端的AK/SK訪問秘鑰都要創建)
登錄管理控制臺-單擊管理控制臺左上角的圖標,在下拉框中選擇區域,單擊“服務列表”,選擇“遷移?>?對象存儲遷移服務”,進入“對象存儲遷移服務”頁面,單擊?“創建遷移任務,勾選同意協議,選擇源端和目的端。
創建遷移任務后,在遷移任務列表的右上角,設置條件過濾遷移任務,即可在狀態欄中看到各個遷移任務的狀態。
1.3???????CDM遷移指導
1.3.1????????cdm遷移前準備
已獲取DWS所在的區域、VPC、子網、安全組。
1.3.2????????操作步驟
登錄CDM管理控制臺>單擊“購買云數據遷移服務”>進入創建CDM集群的界面,依次選擇區域>可用區>填寫集群名稱>選擇實例的規格配置>選擇VPC>選擇VPC下的子網>安全組>企業項目,全部參數選擇完成后,點擊確認,開始創建。
集群創建完成后即可看到集群的各個選項功能
單擊CDM集群后的“作業管理”,進入作業管理界面,再選擇“連接管理?>?新建連接”,可以選擇各個數據連接器的類型。
以redis為例,選擇nosql中的redis服務,依次填寫redis名稱,redis的部署方式,redis的服務器列表即訪問redis的ip地址,訪問redis的密碼,全部填寫完成后點擊測試選項進行測試,測試成功后點擊下一步繼續。
在集群管理界面,找到之前創建的集群>單擊該CDM集群后的“作業管理”,進入作業管理界面>選擇“表/文件遷移?>?新建作業”,配置作業基本信息
配置完成之后點擊下一步選擇主鍵
配置作業失敗是否重試,作業分組選項,是否定時執行等,然后保存運行。
運行完畢后再操作平臺查看狀態,運行記錄。
1.4???????DRS遷移指導
1.4.1????????遷移前準備
數據庫權限設置:用戶遷移時,當源數據庫為非阿里云數據庫時,帳戶需要有mysql.user的SELECT權限,源數據庫為阿里云數據庫,則帳戶需要同時具有mysql.user和mysql.user_view的SELECT權限。
目標數據庫帳戶需要有mysql庫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權限。幾個重要的遷移約束點
不支持系統庫的遷移以及事件狀態的遷移。
不支持非Myisam和非InnoDB表的遷移。
源數據庫中的庫名不能包含:'<`>/\以及非ASCII字符。
源數據庫中的庫名不允許為ib_logfile
目標端數據庫要求
不支持從高版本遷移到低版本
源數據庫和目標數據庫的參數time_zone需保持一致
源數據庫和目標數據庫的sql_mode參數值需保持一致
網絡要求:如果是其他云上數據庫或者IDC數據中心或者本地自建數據庫遷移到華為云可以采用的VPN/專線以及公網的方式,走公網遷移的方式不推薦,因為公網傳輸速度慢,安全性差等,因此建議使用專線或vpn的方式做線下到云端的遷移。
1.4.2????????操作步驟
源數據庫來源”可以分為“本地自建庫”、“本云云數據庫”、“本云ECS自建庫”或“其他云上數據庫”,“目標數據庫來源”為“本云云數據庫”和“本云ECS自建庫”。
以下以華為云數據庫到華為云數據庫的遷移舉例,數據庫來源選擇本云云數據庫,目標端選擇本云云數據庫,點擊下一步
進入源庫和目標庫的選項后,依次填寫創建任務的名稱,任務異常自動結束時間(天),遷移實例的信息,數據流動方向>源數據庫引擎>目標數據庫引擎>網絡類型>目標數據庫實例>讀寫設置(只讀或讀寫)>遷移模式(全量或者全量加增量),需要注意若是選擇只讀則在遷移過程中數據無法寫入,目標數據庫實例將轉化為只讀狀態,遷移任務結束后才能恢復可讀寫狀態。選擇讀寫,遷移中,目標數據庫可以讀寫。
遷移實例創建完成后,進入到源庫信息的配置界面,在此過程中可以看到上一步創建的目標rds的創建過程,目標端遷移實例創建完成后,依次選擇源庫類型>數據庫實例名稱>數據庫用戶密碼點擊測試連接,然后填入目標端的數據庫用戶名和密碼。
進入遷移設置界面后有流速模式選項,過濾數據庫選項,遷移用戶選項(遷移用戶選項強烈推薦選擇,否則在線遷移過程中服務工程中配置的數據庫賬戶可能無法使用從而導致業務中斷,或者源數據庫遷移到目標數據庫后導致所有的用戶丟失。),遷移對象選擇全部,確認無誤后點擊進行下一步。
進入系統預檢查界面后,drs會自動進行目標庫磁盤空間檢查、數據庫參數檢查、目標庫實例狀態檢查、數據庫用戶權限檢查、數據庫版本檢查、網絡情況、等幾個重要參數的選項檢查,檢查通過后繼續下一步任務,
進入參數對比選項后,有常規參數和性能參數兩個參數類型,常規參數目標數據庫和源數據庫必須保持一致,性能參數目標數據庫值支持自行修改。
確認完畢后開始啟動任務,也可以自定義啟動時間,然后再后臺查看狀態。
云數據遷移 CDM 數據復制服務 DRS 數據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