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與創新》 ——1.4 新架構的特點是支持業務從“流程驅動”轉向“數字和流程混合驅動”
1.4 新架構的特點是支持業務從“流程驅動”轉向“數字和流程混合驅動”

在“云大物移”等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企業的系統架構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改變,其特點是支持業務從過去傳統的“流程驅動”向新一代的“數字和流程混合驅動”的變革(見圖1-16)。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是推動企業向數字驅動轉變的重要力量。通過將數字驅動與流程驅動緊密結合,完成了新的價值閉環。這一新的架構涵蓋了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各方面的應用場景的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圖1-16 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企業的系統架構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改變
目前,無論是流程驅動的系統,還是數字驅動的系統,都在云計算的技術發展趨勢下向云端進行遷移,在頂端以預定義場景下的應用App組裝形式,構成完整的各類企業應用。這里的應用App既包括了流程驅動的應用App(如企業應用的云計算版本),也包括了數字驅動的應用App(如工業應用軟件的云端應用)。而真正完整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或工業4.0平臺應該是“數字和流程混合驅動”的一整套系統在云計算形式下的集約化和商品化的落地形式。
事實上,很多業務場景都涉及流程驅動的應用App與數字驅動的應用App的協作。我們以工業互聯網最常用的預測性維護與服務(PdMS)為例來說明這一過程。如圖1-17所示,它涉及企業上下游和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協同,需要各個應用(ERP、EAM、CRM)之間的相互配合。常見的情況是,即便從現場采集了設備的運行數據,如果沒有來自EAM數據的對照,就無從了解與設備運行數據對應的設備狀態究竟是正常還是異常,無法為這些數據打上標簽,從而給后續的算法和訓練帶來很大的困難。而沒有ERP和CRM的配合,在診斷出故障之后,也不能及時進行修理,使得PdMS的效果大打折扣。顯然,只有處理好兩類應用App的基礎共享、模塊共用和數據集成,實現最大程度的集約化,才有可能打造出真正有經濟價值的可持續發展的平臺——這也是稱作“平臺”的應有之義。
圖1-17 流程驅動的應用App與數字驅動的應用App的協同
目前有一種說法,認為微服務技術的出現可以方便地實現應用App之間的連接,將應用App作為一個個微服務,從而打破App供應商之間的技術藩籬。應該說,在工業界這是一種愿景目標。目前微服務或API在B2C或C2C領域,如CRM、營銷、財務、電商、社交等領域比較流行。在非B2C或非C2C的領域,微服務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缺陷,包括計算效率、邊界劃分、版本管理和升級協調等。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微服務架構尚不可能成為企業中解決跨供應商的App調用和連接的普遍方法。將工業領域App之間集成的不確定性一股腦兒丟給未來的“微服務”架構的做法,在目前仍只是一種愿景。
Io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