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393
2025-03-31
五問低代碼
本文將回答以下問題:
1. 低代碼能否走向“公民化”?2. 什么樣的需求創造了低代碼機會?3. 低代碼是否可以解決所有需求?4. 低代碼真的能提升開發效率嗎?5.?低代碼安全嗎?
釘釘6.0版本將“應用開發平臺”作為新定位,力推低代碼之后,掀起了業界對低代碼的新一輪探討。業內大V“陳果George”表示,低代碼正在“爛大街”,要警惕對低代碼概念的濫用;隨即明道云創始人任向暉回應,他的態度正相反,他期待低代碼爛大街,并且希望自己的應用是“最爛”的那個。
歸根結底,大家爭論的核心其實是低代碼的價值到底有多大?正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到底應不應該上一套低代碼開發工具?帶著這些疑問,鈦媒體近日采訪了多家企業的信息化負責人和低代碼開發者,希望從一些行業的實踐中,找到中肯的答案和參照。
低代碼真的能提升開發效率嗎?
從釘釘當前的說法來看,他們推出低代碼的首要訴求,是希望縮減企業應用的開發時間,用模塊化、組件化的“拖拉拽”提升應用開發效率。這個初心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但站在企業角度,低代碼開發是否真正提升企業應用開發的效率了?
鈦媒體采訪到了杭州朝陽橡膠設備處處長、信息化負責人鄭勵,想讓他還原一下朝陽橡膠使用低代碼的全過程以及朝陽橡膠用低代碼改變了什么。
朝陽橡膠是一家典型的制造業企業,制造業一方面對通用傳統軟件的依賴度很高,另一方面基于業務流的個性化需求又很強。最近5年朝陽橡膠用低代碼的方式開發了上千款應用,其中200余款成為活躍應用。
位于杭州市,擁有4000多個員工的朝陽橡膠大概在2016年開始使用釘釘進行組織內部的數字化建設,并從那時起接觸到了釘釘生態內的低代碼工具——簡道云,只不過朝陽橡膠并不知道他們那時使用的工具可以被稱為是“低代碼”。
一位釘釘員工向鈦媒體介紹,朝陽橡膠的特殊性就在于這個客戶并不是釘釘商務拓展來的,而是靠客戶口碑轉化而來。“朝陽橡膠看到身邊的公司在使用低代碼工具,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他告訴鈦媒體。
在2016年那樣一個時間點,釘釘剛推出上線一年多,PC端的OA工具仍然是企業應用的主流,國內的移動辦公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呈現一個大流行的趨勢。但即便如此,一些數字化進度較快的企業已經開始有移動審批的需求。
“當時我們已經在用釘釘辦公,但那時釘釘原生的流程審批架構做的不是很完善,正好有一個安全管理上面的消防點檢的需求,簡道云上有這么一個控件可以直接用起來。”鄭勵表示。
隨后朝陽橡膠在釘釘的簡道云上做了一個支持工作人員用手機進行消防點檢的應用。因為當時沒有經過簡道云的專業培訓,這個安全器材點檢應用大概花了朝陽橡膠四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了上線。
據鄭勵介紹,整個點檢的邏輯,相當于一連串相互關聯的流程表單,事先在一份類似臺賬的基礎數據表上,為器材進行編號和屬性歸類,表明器材是滅火器還是消防栓、生產時間是什么時候、有效期多久等等,然后會對這些設備打印一個專屬標簽貼在器材上。工作人員在點檢過程中,只需要掃碼就會彈出一定的條目,比如器材是否完好、是否過期等。整體來看,是一個信息提交的過程。
后來,朝陽橡膠進一步把點檢的信息提交做成了流程流轉。鄭勵介紹,在點檢完之后,如果工作人員發現有不合格器材,就會把這個表單流轉到整改人員那里,會有專門的人去整改,然后完成信息提交,再流轉回來進行確認,這樣就形成了安全器材管理的閉環。
現在朝陽橡膠已經將釘釘上的簡道云作為了一款高頻的應用開發工具來使用。在開發的上千款應用中,其中有200多款都是高頻應用。現在鄭勵帶領的十幾人的信息化團隊,配備了1名專職人員專門處理生產、質量、設備等各個業務線以及6個生產分廠關于簡道云的應用開發需求。
“這名低代碼專職開發工程師是一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小姑娘,不需要有太強的代碼基礎,現在用簡道云做一個二次應用開發,她半天到一天就能開發完成。”
什么樣的需求創造了低代碼機會?
傳統OA為什么沒能滿足朝陽橡膠關于安全器材管理這些聽起來如此簡單的需求?
鈦媒體了解到,2016年朝陽橡膠內部還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OA工具,之所以在釘釘上開發新的應用,是因為傳統OA服務商在企業新的定制化需求的響應上不能快速或者完全響應。
“他們需要評估我們提出的定制化功能是不是通用的,只有通用的才能推廣出去,如果不是通用的功能,我們需要單獨定制,這樣費用就比較貴。”鄭勵分析。
個性化應用開發起來太貴,但這些需求又相對簡單,“比如說客飯單審批、用車審批,其實很簡單,我們只是希望有一個比較快速的審批結果。”上下衡量之后,朝陽橡膠就只能選擇自己開發。
但像朝陽橡膠這樣的制造型企業,IT團隊主要服務于生產、運營,并不會將大部分精力花在這些邊緣應用的研發上,所以尋找方便快捷的應用開發工具就成了他們的首要訴求。
一邊是企業對自身系統個性化的需求,另一邊,低代碼服務商們也看到了這其中潛藏的機會。
朝陽橡膠所使用的簡道云在2015年推出,當時簡道云并沒有強調“低代碼”,反而是市場需求的簇擁下逐漸成為“低代碼工具”。
“我們當時做的時候完全沒有想低代碼這種概念,只是想要幫助客戶低成本、快速地滿足個性化管理需求。圍繞客戶需求不斷去做迭代,這才做成了簡道云。”簡道云聯合創始人單蘭杰回憶。
簡道云是商業智能廠商帆軟軟件旗下的一款SaaS產品,2015年SaaS逐漸火起來之后,帆軟想做一款SaaS產品以覆蓋中小客戶群體,與當時的BI類產品覆蓋中大型企業在客群上形成互補。
同樣都是低代碼工具,后于簡道云一年推出的氚云則有了很強的目的性,“輸出半成品,企業可以在PaaS基礎上完成剩下的工作,從而搭建屬于自己的SaaS平臺。”這是2016年,氚云作為一款低代碼工具被推出所秉承的理念。
在氚云看來,當前中國市場上的SaaS呈現出了同質化傾向,作為軟件的使用者,企業自身可能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氚云想做的是把搭建軟件的權利交到客戶手中。
低代碼是否可以解決所有需求?
簡道云與氚云的在客戶群有很大的重疊,他們首要面向的是中小型企業客戶或者中大型企業的邊緣性業務。
單蘭杰表示,低代碼目前的發展并不能夠很好的去滿足大型企業核心業務場景上的需求,這里面涉及使用體驗、功能等多個層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正是當下低代碼存在局限性的地方。
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接受鈦媒體專訪時也曾表示,低代碼更多是幫助企業解決個性化的問題,而不是在解決通用軟件的問題。通用軟件滿足了企業60%-70%的需求,還有30%的需求可以由企業自己快速建起來的。
就拿朝陽橡膠這樣一個最早一批接觸低代碼工具的企業來說,雖然使用了5年,低代碼工具仍然沒有觸及到核心系統的開發。
“簡道云里面,目前不涉及到我們產品研發類的內容,更多的是一些流程信息收集等偏管理方面的應用開發。”鄭勵介紹。他也坦言,從本質上來講,用低代碼工具開發的應用,取代不了核心的ERP以及MES系統。
“我不需要為了一個很小的應用,去找一家軟件公司來幫我做,很小一個事情就搞得復雜化了。但是比如說我真的要用到一個大型的MES系統,我們大型的ERP系統,我還是會找專業的團隊來給我做的。”鄭勵說。
山東魯花集團作為擁有2萬名員工的食用油領導品牌,也只是小范圍嘗試用低代碼開發了公司倉庫的電子領料單等應用。“大企業的流程比較長也比較復雜,低代碼的工具小范圍用還可以,大范圍用起來還是需要做一些改造,比如解決高并發的問題等等。”魯花集團CIO姜波說道。
但這并不代表他不看好低代碼,他認為低代碼應用與傳統應用并不沖突,而是互為補充。“朝陽橡膠沒有用低代碼構建核心應用不代表一些中小型企業不會。”鄭勵也強調。
“低代碼可以滿足部門級業務人員或者集團級的邊緣性個性化的業務需求。比如說集團要做一個疫情防控應用,這個應用如果要從零寫代碼,不僅上線時間長,開發成本也高。如果通過低代碼的方式去實現,可能通過一個小時或者半天的時間就可以搞定。”單蘭杰說。
他們相信,隨著低代碼產品的逐步迭代,未來一定能夠解決中大型客戶核心業務場景。
低代碼能否走向“公民化”?
“核心業務場景的話,確實是需要引入一些專業的開發者和專業的建模能力,去幫助企業做一些信息化的規劃、咨詢和落地。這是一點確實是需要開發者介入。”單蘭杰說。
但如果低代碼開發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介入,低代碼開發的“公民化”就是一個悖論。
這也是陳果George在其《低代碼,不要以比“中臺”還快的速度臭大街》一文中質疑的問題,陳果提到:“企業內大面積的公民化開發的應用創新是個偽命題,開發軟件是一回事,能用起來是另一回事。打個通俗的比方,很多朋友都有這個經歷,買書的時候熱血沸騰,尤其是遇上京東打折,買回一大堆書回來,真正看完的有幾本?”
除了公民化之后,對應用創新落地的擔憂,陳果也在其《開發軟件不求IT部,企業IT應用的民主化運動》一文中,提到了公民化之后的IT治理問題:“‘公民開發者’構成了企業的‘影子IT’,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在沒有公司IT組織支持之下進行,可能會影響已經存在的公司IT系統架構的完整性,例如數據庫結構,或者產生數據治理等方面的問題。”
對于后者,姜波深有同感:“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表單應用確實是集成到一起了,但是每個應用自己又各自有一套檔案,可能基礎檔案就有幾十套,就是做了有數據管理,內部維護的工作量也很大。”姜波透漏,魯花的下一步,可能就是跟釘釘探討來解決這些問題。
在低代碼開發的實踐中,鄭勵對低代碼的“公民化”看法稍顯樂觀。對于“一線業務人員或者H R 、行政人員直接開發應用是否現實”這個問題,他持肯定態度。在朝陽橡膠使用簡道云的過程中,除了總廠有1位工程師對接低代碼開發需求,朝陽橡膠也為一些分廠配備了低代碼開發的子管理賬號。“這些子管理賬號的使用人員就是之前做報表的員工,他們現在也可以簡單做一些應用的開發。”
在組織管理上,朝陽橡膠也建立了一套低代碼開發流程審批系統。“分廠做應用開發需要先統一到總廠審批,審批之后,會安排這個由哪個分廠的子管理員來開發,所以說如果說其他分廠有重復的話,我們這邊會協調,從其他分廠調用這個應用流程就可以了。”鄭勵說。
在應用之間的數據流轉上,朝陽橡膠也進行了比較初級的嘗試。他們考慮將低代碼應用中最后的結果數據直接跟現有MES等系統貫通,也做過一小部分API接口的嘗試,將低代碼中的數據回寫主數據庫里中,或者從主數據庫推送一些數據到簡道云。
但鄭勵坦言,API接口的工作需要有一定代碼能力的人來做,這就不完全像低代碼開發應用一樣簡單、易上手。
所以對于低代碼應用開發的“公民化”問題,可能還要從多個方面去看,一方面,低代碼開發應用確實可以實現業務人員低代碼或零代碼進行應用創新,提升企業應用開發以及業務效率;另一方面,企業組織在低代碼開發的過程中也不能完全放任,要提前考慮到數據流轉以及有專業人員進行更高級別操作。
低代碼安全嗎?
既然涉及到數據的流轉,數據安全也是繞不開的話題。前不久,阿里工程師開發一個小工具創建“電梯樓層監測應用”的故事受到廣泛關注,也有網友質疑“員工可以隨意調取電梯控制軟件,是不是不安全?”
就此,阿里也做出了回應。鈦媒體了解到,阿里云在EFC租用的寫字樓中使用的是迅達電梯,電梯的各種設置必須由迅達方操控,外人沒有權限更改。不存在黑客入侵、不安全等危險情況。
在這棟寫字樓內,一共有14部電梯,一樓大廳有一塊公開大屏可以實時監控各個電梯運行情況,能看到這些電梯是在上行還是下行,分別到達了幾層。不方便的是,員工一旦到了樓上,在樓上等電梯時就無法看到大屏,也就無法了解電梯具體走到幾層。
這種情況下,阿里云工程師編寫了小應用,將一樓大屏信息以群直播的方式,接入了一個釘釘群,在群內共享了電梯的實時樓層信息。無論在幾層,打開釘釘群就可以看到這些電梯走到了幾層。
“這樣做的目的是緩解工程師們等電梯時的‘樓層焦慮’。就像你等公交時不知道車到了哪一站,不知道再過多久能到這一站。而工程師用一個簡單的應用開發就解決了電梯的‘樓層焦慮’,所以這個應用很受歡迎。”阿里云表示。
阿里云的工程師也說:“這個信號的接入,只涉及屏幕信號的轉接,不會也不可能去更改電梯廠家原有的設置,所以不會涉及任何安全問題。”
單蘭杰分析,如果企業僅僅使用低代碼開發應用,不涉及數據的流轉和應用集成,并不會涉及API調用數據的問題,但如果企業想要將A應用與B應用的數據連接,可能就會調API,不過這里有個前提是,任何第三方應用數據調取都要經過企業授權。“如果不經過企業授權的話,是不能夠直接去調用企業數據的。”
他也強調,對于SaaS 等云計算服務商來說,數據安全是服務的基礎。“簡道云經過了公安部信息系統三級等級保護認證?,從2015年簡道云上線到現在,我們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次安全事故。”
作為已經開始擁抱低代碼的實踐者,相對于被當下低代碼開發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所羈絆,鄭勵更建議企業的決策者們先邁出嘗試的第一步。“每個企業、每個中小企業,其實并不確定什么東西是最適合自己的。但是很多東西要嘗試之后,才能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的。要擁抱新的東西,去嘗試新的東西,理念還是很關鍵的。”鄭勵說。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