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趨勢”來襲,釘釘要讓企業回歸數字化主角
“低代碼趨勢”來襲,釘釘要讓企業回歸數字化主角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中國企業數字化全面提速的一年——政策持續利好,疫情按下“加速鍵”,新基建鋪就基礎設施,互聯網紅利全面向B端轉移——信息化正在成為所有企業都繞不開的課題。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企業已經歷了幾輪的數字化“洗禮”,但都來自于軟件企業、SaaS?服務商等技術力量的推動,缺少內生驅動力,結果就是?99%的中小企業都身處潮流之外,從未真正實現信息化。
這一輪數字化浪潮與前幾次不再相同,推動力是企業內部呈指數級遞增的業務需求,傳統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開始越來越捉襟見肘、拙于應對,以下幾個問題日益突出:
首先,隨著企業的需求日益走向細分、個性化,通用軟件與具體業務需求之間的鴻溝越來越難以彌合,“程序員不懂業務,業務不懂程序”的矛盾暴露無疑。
其次,企業需要的不斷增長、快速變化正在推高傳統軟件研發、迭代的邊際成本,使成本高、代價大、部署難的大型軟件變得越來越不經濟。
最后,企業需求增長的速度遠遠超越了軟件開發的速度,咨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2021?年對于應用開發的需求將達到所有?IT?公司開發能力的5倍。過去中心化的應用開發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傳統企業軟件開發模式正在“失靈”,歸根結底是因為企業正在真正成為數字化的主角,從早期軟件企業主導的技術驅動,到后來?SaaS?服務商主導的數據驅動,產業互聯網時代正在回歸業務驅動。
過去,企業應用的開發者和使用者是相互分離的,軟件工程師在電腦前敲下每一行代碼之前,需要反復多次溝通、確認客戶需求,即便如此,他們也很難真正感知到業務一線的“痛點”所在。實際上,只有企業才最懂得自己的需求所在。
企業數字化主角的轉變,意味著未來的軟件開發將從中心化走向碎片化,問題在于軟件開發能力如何實現碎片化,如何從軟件開發企業“接力”到每一家企業,甚至是企業中的每一個人?
低代碼開發風靡全球,國內為何沒跑出一家“獨角獸”?
其實,這個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就有公司和實驗室開始思考,他們致力于通過可視化程序設計實現編程民主化,讓編程成為每個人“頭腦的自行車”。2000?年左右市場上就充斥著上百個大大小小的玩家,然而這時的主導者仍然是軟件公司和技術平臺,服務的對象也都是集中部署、采購的大型企業,軟件開發的去中心化并且真正實現。
直到?2015?年左右,云計算的普及使?IT?硬件體系從集中式大型機、小型機逐漸走向分布式,軟件開發的去中心化既成為適應“硬件云化”的要求,也開始成為可能。
2014?年,全球權威咨詢與服務機構?Forrester?正式提出了低代碼開發這一概念,指那些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序的工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應用開發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原有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時間成倍縮短。在此之前,編程語言和快速應用開發工具就一直在向這個方向不停努力。
低代碼開發的“回春”是云計算普及、企業需求推動、開發能力稀缺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Microsoft、Oracle、Google?等紛紛下場,低代碼開發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無論是投身賽道中的企業還是研究機構都一致看好。據?Gartner?預測,到?2024?年全球約有?65% 的應用程序都將涉及低代碼開發。Forrester?預測顯示,到?2022?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212?億美元,比?2017?年的?38億美金增長約?6?倍
然而,這一波低代碼開發熱潮在國內卻似乎“遇冷”,賽道中尚未跑出一家“獨角獸”。這其中既有國內企業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的原因,也是因為現有低代碼開發平臺互為孤島、各自為戰。
在國外,低代碼開發是企業數字化正常演進的結果,它們的?IT?成熟度已經很高,企業對軟件開發、SaaS?模式等都不陌生,因此接受低代碼開發水到渠成。在國內,4300?萬中小企業中有?99%?尚未實現信息化,企業級應用也一直處于初級階段,低代碼開發對他們而言就像尚未學走就先學跑。
目前,國內積極推動低代碼開發的仍以傳統軟件企業為主,提供的服務仍然停留在初級工具層面,尚未從工具上升為平臺,更與?windows?這樣的應用開發生態相距甚遠。
不僅如此,國內目前大部分低代碼開發平臺在企業中滲透度較淺,對于企業各種業務、場景的需求缺乏理解,目前的創新還停留在技術路徑和模式創新上,在行業、領域的縱深和復雜應用場景的覆蓋方面,尚處于探索階段。
國內?99%?的中小企業沒有實現信息化,并不意味著它們要向大企業一樣亦步亦趨走完傳統軟件、SaaS?之路,才能進入到低代碼開發階段,真正將數字化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反而意味著它們有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進入到業務主導的碎片化開發世界。
6.0?版全力押注低代碼,釘釘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1 月 14 日,釘釘正式發布 6.0?版本,并公開新的進化方向,這是“云釘一體”戰略后,釘釘最重要的版本升級。釘釘 6.0?的最重要的關鍵詞正是低代碼開發,并將全力推動它成為新一代的軟件開發方式。
創立 6 年以來,釘釘前半程的使命是幫助中國 1700?萬家企業實現組織數字化,從企業內部高效溝通、協同切入,掀起了一股自下而上數字化變革。在不斷進化迭代的過程中,從軟件到軟硬一體,從工具到入口,釘釘在企業數字化進程中的平臺屬性也越來越明顯。
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走向深入,開始與不同業務實際場景深度結合,釘釘的后半程使命就變成了幫助中國企業實現業務數字化,而低代碼開發則是實現這一使命最可行的工具,可以讓企業敏捷應對數字化進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需求。
正是看到了看到了低代碼開發和云結合之后的巨大潛力,看到了平臺上千千萬萬企業在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業務需求,看到了用戶自主解決需求的熱情和創新能力,釘釘決定擁抱低代碼開發趨勢,讓每一家企業的?IT?人員都能在一個基于云技術、釘釘的低代碼開發平臺之上實現快速的按需開發。
最新發布的釘釘?6.0?版本與低代碼開發工具宜搭融合升級為釘釘宜搭,除了宜搭之外,包括簡道云、氚云等在內的第三方低代碼開發工具也都已經入駐釘釘。
數據顯示,“釘應用”的生態在過去幾年已經極大豐富。目前,已經有超過?27?萬的開發者為?640?萬家企業組織開發了超過?70?萬個釘應用。而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此次發布會上定下的目標,是希望釘釘在未來三年長出?1000?萬個釘應用。
一汽、復星、蒙牛、東方希望等大型企業,均已采用低代碼平臺開發應用。東方希望集團通過釘釘建立了全集團統一的移動辦公平臺,釘釘被應用到智慧行政與后勤、生產管理和系統集成(ERP、eHR、MES?系統),包括?52?個釘應用,都是這樣產生的。
疫情期間,蒙牛集團線下投標暫停,于是啟用宜搭搭建線上招標平臺和應用,并結合釘釘群、視頻會議等功能,最終不僅在線上完成供應商招投標和審計工作,且降低了應用開發成本。據蒙牛集團IT總監鄭炯介紹,原本采購一套審計系統需要花?100?萬元,使用宜搭后幾乎?0?成本就完成開發。到如今,蒙牛公司通過宜搭搭建了?100?多項應,替代了大批?IT?系統采購,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當?4?億用戶都變身開發者,中國軟件的格局會被重塑嗎?
當然,釘釘要實現?1700?萬個企業組織的數字化遷徙,徹底改變中國的企業軟件開發模式,離不開的云的加持。這也是為什么?2020?年?9?月釘釘與阿里云全面融合,“云釘一體”也稱為釘釘的最新戰略,釘釘的戰略定位升級為企業級協同辦公平臺和企業級應用開發平臺,成為下連基礎設施上連業務應用的數字原生操作系統。
在?1?月?14?日的演講當中,張建鋒再次強調了阿里云和釘釘在“云釘一體”中的關系和角色。云解決基礎設施,是IT云化、數據化平臺。客戶要解決研發、生產、管理、銷售等一系列應用問題,需要一個新的界面,這個界面就是釘釘。
在全球范圍內的低代碼開發平臺中,很少有平臺可以像釘釘一樣深度嵌入千萬家企業組織的業務架構之中,釘釘?6.0?提出“以事情為中心”的協作理念,以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打破組織之間的壁壘,改變了部門制、審批流等中心化結構,從而成為每一位用戶手中的去中心化賦能工具。
未來,釘釘的?4?億用戶,企業里的每個人,包括?IT?從業人員、運維人員、財務、HR,人人都可能成為開發者,成為數字化的主力軍,將工作隨手數字化,讓微小的創新持續發生。
在發布會上,張建鋒將中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分為了四個階段,目前所處的?SaaS?化階段,不同的供應商提供的?SaaS?軟件之間存在著“數據孤島”,釘釘曾經試圖成為國內的?SaaS?服務入口,卻并沒能解決“孤島化”問題。如今,釘釘找到了連通“孤島”的方式——“我們希望軟件不要直接在云上開發,而是有一個應用的平臺,例如就在釘釘這樣的平臺上開發,開發的方式就是無代碼、低代碼開發。”
除了解決增量應用的統一平臺問題,釘釘宜搭也具備連接器的能力,能夠快速把原有的存量系統服務用連接器連接起來,解決?SAP、ERP?等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
以居然之家為例,居然之家此前有很多財務、人事等存量系統,但這些存量系統之間數據、業務都是割裂的,原來企業員工需要打開多個應用來處理問題。現在,居然之家已經用釘釘宜搭串聯起了 400+?業務流,不管是財務、人事還是行政系統,都已經能夠做到完全互聯互通,一個統一界面可以解決所有辦公問題。
2021?年,低代碼注定會成為產業互聯網的關鍵詞,釘釘既是這一技術浪潮的響應者,更是其堅定不移的推動者,這并不是一時的趨時追新。反過來講,也是千萬中小企業數字化進程的必經之路。從這個根本的立足點出發,釘釘還將有機會去重塑整個中國軟件的格局,在全球率先實現新的軟件生態體系和開發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